7月28日,FIRST青年電影展落下帷幕,各項大獎花落各家,最讓人意外的莫過于,評委會委員一緻決定,本年度最佳劇情長片榮譽空缺。在紀錄片方面,繼主競賽單元特别提及、FIRST FRAME“她的一幀”年度影像後,許慧晶導演的《永無止境》在今晚又獲得了人頭馬觀衆選擇榮譽評分第一名,收獲本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大滿貫”。
FIRST青年電影展也是許慧晶導演的福地,他曾三次入圍,并憑借《棒!少年》獲得過最佳紀錄片。《永無止境》講述“格鬥女王”張偉麗走出低谷,重返世界之巅艱難曆程。
許慧晶導演用三年多時間制作完成《永無止境》,它延續《棒!少年》超然熱血的故事和娴熟的視聽語言,一經放映便收獲不少影迷的喜歡。在FIRST FRAME“她的一幀”頒獎現場,許慧晶坦言:“這個獎是整個劇組的,更是張偉麗的”。而在現場的張偉麗也打趣說,自己下午在大銀幕看這個紀錄片時,“哭得失去了表情管理”,她感謝影片紀錄她的這段“從磨難中出來”的經曆,大量的素材漫長的過程最終成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非常感謝這個劇組,讓人生永無止境!”
從《棒!少年》到《永無止境》,許慧晶的鏡頭總能捕捉到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堅韌與夢想。許慧晶坦言,他一直關注的都是體育運動背後的人物命運。作為創作者,他面臨的問題和影片中的人物差不多。
“如何找到可行性或嘗試新事物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環境在變化,問題在變化,設備也在更新換代。我們必須不斷适應和變化,才能持續地表達和創作。”許慧晶說。
凹凸鏡DOC有幸再次采訪到許慧晶,他給我們分享了很多拍攝《永無止境》背後的故事。
一
《棒!少年》在2020年FIRST青年電影展奪得最佳紀錄片大獎,這部“出圈”的作品也讓大家看到了許慧晶紀錄片的導演能力和叙事風格。張偉麗的經紀人通過中間人聯系到許慧晶,希望能一起合作。
許慧晶在《棒!少年》之後心裡也有一種期待,想嘗試拍攝一部體育冠軍或職業運動員的片子。“好像天上掉下來了一個機會!”張偉麗的團隊對攝制組沒有特别的要求,而且張偉麗給的空間足夠大。“她完全敞開,我們可以派一位女攝影師在她北京的住處一直貼身拍攝。”
影片在2021年開始拍攝,整個周期加起來差不多是3年左右。原計劃會更快一些,但因為拍攝的第一場比賽,張偉麗在與羅斯的對決中,意外輸了比賽。
2021年4月25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傑克遜維爾舉行的女子草量級冠軍戰中,張偉麗在1分18秒時被羅絲高掃命中頭部,張偉麗衛冕失敗。“當時輸了,其實大家都挺難過的,不過他們調侃,導演是最‘開心’的。因為對于創作來說,确實是好事,這樣能看到人物的變化,沖突矛盾。有事件,有人物,和内心的掙紮。”
二
與開頭第一場比賽平行剪輯的是張偉麗的父母在老家密切關注着女兒的動态。
張偉麗1990年出生在河北邯鄲的礦區,這和許慧晶的背景很相似,都來自中國北方的農村。“我們的經曆差不多,她是體育生,我是美術生,都屬于特長生,從農村小城鎮走出來。我們在各自的行業中努力凸顯自身價值,探索和嘗試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因為這一層聯結,去過幾次張偉麗老家後,許慧晶就對故事背景有直接的感受,不需要做太多調研,一種潛意識近乎于直覺的狀态,許慧晶快速找到切入點。
在外人看來,許慧晶選擇這個選題是執着于拍攝體育項目,但是究其根本支撐作品的主要還是人物。
“打個比方,就像拍《棒!少年》時,我對棒球規則了解不多,拍了一半才明白規則。拍張偉麗時,我也不懂規則,雖然我做剪輯,但是她的分數和得點我也不太清楚。”許慧晶呈現的主題還是關注做這個事情的人,而不是為了拍體育而拍體育。所有的困境、掙紮和矛盾沖突,都是由人去承受的。
三
拍攝張偉麗,和那種跟拍一般人物,發掘故事不一樣,在體育賽事的大背景下,需要團隊化的拍攝模式。《永無止境》的攝制團隊分為兩組,一組是五人團隊拍攝,一組是女攝影師貼身拍攝。
團隊可以進行場面和人物關系的拍攝,有正反打、也有模拟軌道的方式,但是團隊化拍攝也有弊端,可能會丢失很多細節,流于表面化,無法深入到人物更深層面的内容,女攝影師進行特别貼身和私密的拍攝,補充了團隊化方式無法獲得的内容。“這種組合的不同拍攝方式,不隻是單純地用機器跟拍,而是有非常好的底色和嘗試。”
這種拍攝方式需要更大的資金支持,同時需要拍攝對象敞開更大空間。拍攝名人時,需要建立一定的信任基礎,因為名人有他們的顧慮和更複雜的考慮。
另外,當時趕上疫情,對拍攝造成很大影響。許慧晶在不同的國家尋找拍攝團隊,中國團隊、美國團隊、泰國新加坡團隊,等素材回來,才發現每個團隊拍攝的素材風格不盡相同。
在這樣的情況下,後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剪輯師尋找到最合理的結構和叙事,将素材的優勢最大化,才能展現出最終的形态。剪輯師的工作差不多花了一年時間,高效地完成了對來自三個團隊、涵蓋多種語言、總計超過1000小時素材的整理與處理工作。
在一些人看來,沒有拍攝到比賽場景和後台故事是這個影片最大的遺憾。但許慧晶認為,《永無止境》不是以拳賽為基礎或優勢,而更側重人物的細節展現。像電影《百萬美元寶貝》中的拳擊比賽是一個重要的展現基礎,因為沖突和落點都在拳賽上,需要拍得很清楚,表達得很明白,視覺呈現也要很精準。但是紀錄片拍攝很多時候有現實因素制約。UFC的比賽,無法進入後台拍攝,也不能拍教練或比賽内容,這是行業的限制,隻能用UFC官方的素材。
四
《永無止境》貫穿的一大沖突在于教練蔡學軍與張偉麗的矛盾,觀衆看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同情”張偉麗一些,除了最後蔡哥有一些“平反”,在前面的大部分時刻,觀感上蔡學軍一直是絮絮叨叨,似乎老是在和偉麗吵架的狀态,導演甚至都想是不是要 “保護”一下教練。“這兩個人都吵成這樣了?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出人意料的是,在剪成片後給大家看時,反而是教練蔡學軍指出這些婆婆媽媽、啰啰嗦嗦就是他們的日常,大家覺得不僅不用删,還可以增加。因為這些在訓練中都是必要的,在影片中不斷地反複、重複也是為了讓大家更真切地理解到他們真實的相處方式。
張偉麗和教練蔡學軍認識是十一年前的事了,那會兒偉麗一邊在健身房門口發傳單,一邊自己默默打拳訓練,就這樣認識了拳館的投資人蔡學軍。之後蔡學軍有其他拳館的投資,讓張偉麗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加入進來,平時做前台和銷售,空了可以練拳。
“這是他們的一種相處方式。外人可能覺得這倆人太激烈了。雖然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其實還是在不停的成長,因為面臨的問題不一樣,你一直要接受不同的這樣的狀态。”站在導演的角度,即使這是一部“大女主”影片,但是教練也非常重要,呈現出兩人的張力,也才能看到張偉麗的成長。
不過在問到是否有試圖從性别的角度切入時,許慧晶表示:“這不是片子重點的地方,因為不管是男或女,這是大家都會面對的。更重要的在于面對失敗困境的時候,我們如何走出來。”
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張偉麗指着一杯水說,這杯水是自己,因為喝下去就變成了身體的一部分,所以要心懷感激地喝它,同理,在比賽的時候也是在跟自己打,教練也是自己,這樣一來心态就更加坦然了,吵架也少了。許慧晶也說,張偉麗在她的行業裡做到了極緻,我們其他所有人都一樣,我們都在各行各業裡面在做事情,在努力,“每個人都是佛,可能有人隻是在成佛的路上。”
張偉麗感歎說看片子時哭了好多次,代入感很強,這一段路程确實經曆了太多。
五
從《棒!少年》到《永無止境》,棒球和自由搏擊,都不是我們之前理解的那種舉國體制發展出來的,更像一個商業性的體育運動。我們好奇這種題材的作為紀錄片拍出來被更多人看到,會否也是未來創作的一個方向。
“可能性”是許慧晶提到過很多遍的詞語。有可能性,但是項目的基礎更多來自于一個發起:有出品方、電影公司、專門投資紀錄片的機構,甚至是其他願意合作的機構,包括運動員本身。比如UFC就是一個行業,而其他非體制内的運動項目也有很多這樣的機會。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形成一種出品、制作、發行的基本鍊條。這樣一來,這些項目就可以運轉起來。
雖然國内有很多題材被過度曝光,但如果我們以獨立紀錄片和人物故事為基礎來做,依然可以創作出有趣的作品。例如,龍舟、莺歌舞、摔跤等類型都很有潛力。中國式摔跤在實戰性上非常強,這種類型的紀錄片也很值得嘗試。但是,也要營造一個鍊條和生态。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影像早期的拍攝主要依靠數碼相機和家用DV,這些設備帶來了新的可能性。随着DV的淘汰,索尼和佳能等品牌的高清攝像機逐漸普及,現在我們有了4K、8K,以及更多輕便化的設備。我們可以用穩定器模拟軌道,用小飛機進行拍攝,還有便捷的錄音設備。這些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拓寬了我們的創作自由度和表達基礎。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整體地運用這些更新換代的技術,讓創作變得更自由。
作為創作者,許慧晶面臨的問題和影片中的人物差不多。“如何找到可行性或嘗試新事物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環境在變化,問題在變化,設備也在更新換代。我們必須不斷适應和變化,才能持續地表達和創作。通過完善自己,不斷地成長,這個世界才會有可能發生變化。”
采訪撰文:Yolie 編輯:沙丘
圖片來自FIRST青年電影展官方及劇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