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篇遲到的影評,早在1月7号首映當天,我就在廣州看過了。

...

當時看完感慨良久,覺得自己作為潮汕人應該為它寫點什麼吧。但是礙于懶,自己冷靜克制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今天趁着他快下映之前,再去看一次。這次的感覺不一樣,收獲了更多第一次被遺忘的細節和更加清楚,也沒有了情懷認證,所以我可以更加公正的發表一些自己的東西。

...

早在得知第二部要上映之前,我是完全以一種極為戲谑的語氣調侃的說:本潮汕人們很恥辱。

...
為什麼?

這個班底的這群人,上一部打着潮汕第一部電影《爸,我一定行》固化了潮汕人民,最後這種極小陳本的電影最後斬獲了近5000萬的票房,以這種固化性思維将潮汕人民=開牛肉火鍋的病式思維讓我無比厭惡。

這部電影上映,在長達近20天的檢驗之後,豆瓣開分7.7,後面跌至7.6。

...

我說實話,這部電影如果能走向全國觀衆,肯定是比上一部更加值當且它完完全全對的起豆瓣7.6這個高分。

因為這一部最靈的地方就是選對了「媽媽」。

整部電影非常的潮汕特色,裡面所出現的場景我敢打保票任何一個潮汕人都會見到一些,甚至是全部。

唱戲、拜老爺、摩托、輪渡、七大姑八大姨、忌諱名聲、算命、美式等等,幾乎就把整個潮汕文化給算了進去。最後呈現這樣的一副畫面是俏皮輕松的。

...
算命
...
唱戲
...
拜老爺

其實看電影最享受的是一個環境語感,裡面的潮汕話對本地的人來說其實直到根本就不是字幕所說的那樣,更加的诙諧與趣味。但是考慮到文化的多深這樣做這樣改沒有髒話的文字也算是一種理解。

說回到劇情上

《帶你去見我媽》這個名字極為老土,反而是英文名的Back to love 更加适合也能闡述電影在講什麼。

不可否認,真實的潮汕就像電影中的那樣他們忌諱排斥外省的,媽媽叫你娶老婆盡量找潮汕人,自己的兒子人高馬大,不怕找不到好人家。

電影最巧妙的是選對了媽媽和切入點,在一個鄉村封建氣息極為嚴重的地方,外省始終與本土格格不入,加上是離婚過的更加是挑戰了底線。

澤凱也會跟他媽媽說:“你能不能不要這麼封建迷信?”

她媽媽也說:“你就不能聽我一次?”

電影用匆匆的幾筆就交代了答案:“名聲、文化差異與經曆。”

媽媽自從嫁過來就過着苦日子,30年前到深圳打工借了幾萬塊最後輸的本不剩,隻能“狼狼(此處為潮汕話)”回家,即使再差他們也要維持名聲,害怕後代被外省帶,跟小舅的外國兒子一樣,普通話都說不好,更别提潮汕話了。

以上所說,可能無感,但是作為一個潮汕人,我們更加知道為什麼,就像電影所看到的那樣,潮汕人一整年忙着拜老爺,初一拜到十五,年頭擺到年尾,一年四季都在拜老爺。

而這一切的矛盾點的解決在于——選對了「媽媽」。

...

看過電影的所有人,幾乎都得感慨鐘少賢女士那股表演,

執拗,世俗,較真,不服輸,獨當一面,刀子嘴豆腐心的樣子,她所刻畫的潮汕婦女形象,不能說是百分百的潮汕媽媽的影子,那少說是80%。

可能會說她在演她自己,是啊,但是生活中過她自己,在電影裡再演她自己不是一種能力嗎?

整部電影全程圍繞着這位“媽媽”來演,每一場戲都處理的很好,我無法說多好,就用豆瓣友鄰們的評論來說:

...

“如果去台灣上映,值得一個金馬影後的提名。”

我對這電影是充滿感情的,我今天再次看的時候好幾次紅了眼,從一開始的“恥辱”再到我的評論,我看過覺得還不錯,再到豆瓣7.6高分開分,幾乎可以算上是今年華語電影十佳了。

我為它轉發抽獎,我以一個嚴格的角度評論它,都能夠帶代表我對這部電影的希冀與希望。

...

太複雜而真實了,鐘少賢的媽媽也有我媽媽的影子,杭州VLOG那段真的讓人爆哭,當然電影也有很多問題,轉折突兀,操之過急拔高情感等。

但是以情感取勝的電影,它的珍貴和私人化程度完全不遜色《你好,李煥英》的媽媽。

我希望他去送選金雞,我希望這樣的有尊重潮汕文化的電影,靠情感取勝的方言電影能越來越多,如果《李煥英》的媽媽能走向全國,我想鐘少賢女士那股出于泥土的表演更值得一個金雞影後,而《帶你去見我媽》更值得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