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絕對佳作。劇力萬鈞,酣暢無比

感慨其坦誠和純粹,贊歎其動态有緻的riff(影像節律)中蘊含的爆發力

【劇作】

是的,二刷仍驚異于其有條不紊卻能創造無序的思路,而初次觀看時的不可理喻之處也全都自圓其說,變得自然合理,甚至不攻自破:

帆高-圭介,陽菜-夏美兩組人物對照是為寓意明顯,空鏡閃回反複出現,不斷催化,以兩次開槍為臨界,從帆高指向天空的第一聲槍響開始,失控種子就已埋下,守住了晴女獻祭的秘密,蓄勢待發的情緒也被有意地一再延宕,伴随着第二次槍響的到來全盤釋放,從所有主要人物開始肆意疾走,到森島帆高不顧一切地越過鳥居,天旋地轉間,與本土神話混沌未開的原初力量相結合,一點一點激發出了這颠覆性的巨大能量:這場行動僅僅緣于“我隻是想再見她一面”,新海誠卻讓全部質疑的雜音轉化為了這場幼稚卻盛大的行動的韻腳

明明是如此缜密、有迹可循的優秀劇作,都說亂,何亂之有?

那場疑似緻敬《千與千尋》攜手下墜,也已然延伸并改變了前者的寓意,仍關乎返璞歸真,卻是導向全然逆向的成長軌迹

于是更加确信《天気の子》成功複刻并延展了《君の名》中未完全達成的勇敢:

既然太陽光污染耀得刺眼,那就讓豪雨吞沒都市,就算世界不再放晴也無所謂

更何況,世界原本就是混沌無序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島國人的傳統自然觀借助少年愛邏輯的一次再诠釋

【視聽】

盡管未能免除取悅性明顯的媚宅鏡頭污染,新海誠從未失手的作畫與分鏡依然漂亮,從未覺得東京街景如此晶瑩剔透,他畫筆下晦暗雨滴渾濁卻透徹,仿佛在映射“無聊的大人”們濕漉漉的内心。我也一點不喜歡Radwimps,卻不得不承認洋次郎純淨的嗓音最為适合這部電影

仍然驚訝其對“正确”的反叛,亦開始反思這種驚訝是否由于自身被現有邏輯規訓得太久

每個人都是碇真嗣,但未必每個人都是森島帆高,後者的表達時至今日或許已無法引發大多數人的共情,我卻覺得珍貴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