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火了安傑、江德福,也火了江德華。以至于幾年後,看《知否》大娘子一出場,引來多少人驚呼:這不是我們德華嗎?

...

01 德華的改變可不是那麼簡單

江德華,原名江德花,是江德福的親妹妹。她嫂子安傑嫌她原來的名字土氣,擅自給她改了。

說她逆襲成功,不單是說,她從一個備受婆婆欺負奴役的農村寡婦,到最後如願嫁給她最心愛的老丁,成為軍官太太。還包括,她個人的成長,她心态、性格、眼界的巨大改變。

在哥哥嫂子家裡,就盡心盡力幫他們做家務、拉扯孩子;嫁給老丁,就一心一意對老丁和老丁的孩子們好,享受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過日子的幸福。裡面對生活的感悟,對身邊人的珍惜,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當年,她跟安傑吵架,瘋子一般地叫喊着:“這是我哥家,我侄子家,不是你的家,要滾你滾!”整個一個沒有見識的偏執農村婦女。後來,她随口就能說出讓安傑最暖心的話:“我就你一個嫂子,哪還有别的嫂子?你可别給我亂認嫂子!”

葛美霞要嫁給王振彪,臨行前去安傑家喝咖啡。半路上德華進來,看她倆說說笑笑的很開心,就也向安傑要咖啡喝開洋葷,安傑告訴她咖啡沒了,為了讓她相信還特意去拿空罐子給她看。葛美霞就說:你嫂子好像還挺怕你的,馬上去給你拿,怕你不信。德華就說:她怕我?我怕她還差不多。我哪能不信呢?她不是那種人,她什麼好東西都舍得給我。

這來自親情和人性的溫暖,這随處可見的高情商,真是讓人又喜歡又佩服。

告别狹隘,守住善良,保持天真率直的本性,改掉自己身上不文明、不衛生的壞習慣,江德華活出了暢快、恣意的人生。

她從人生的低起點逆襲,總算沒有白辛苦半輩子。細細想來,她的成功,除了得益于自己本性的善良,還得感謝她的哥哥、嫂子,以及王秀娥、張桂英這四個人。

...

02 哥哥給了她走出困境的寶貴機會

江德福是個好哥哥。

提起妹妹德華來,他總是掩飾不住的心疼:結婚不久,丈夫參軍,然後在戰場上失蹤,生死未蔔,德華因此不能改嫁,隻能在婆婆家守活寡。

為了改變妹妹的生活現狀,江德福立足家庭實際,就想出讓妹妹來幫忙看孩子的主意。

安傑不同意,一個比她還大的農村小姑子,想想就不可能相處愉快。

事實的确如此。

江德福雖然先斬後奏把妹妹接回家,可是老婆和妹妹的戰争卻日漸升級,把個家弄得烏煙瘴氣、劍拔弩張。

那個剛剛跨進哥哥嫂子家門的德華,真是讓人不省心。刁蠻、固執,總覺得這是她哥哥侄子的家,她嫂子是沾了他哥的光,拖了她哥的後腿,還得意洋洋地欺負她哥。她看不慣。

對于那個時期的德華,也不好太過責備。她剛剛從農村出來,城市生活的各種習慣不熟悉,還要面對一個比自己還小的嫂子,人家又那麼洋氣。她有些自卑,又想在氣勢上壓倒對方,所以才會想辦法找茬挑事。

另外衛生習慣不好,就算是對親侄子,也是大大咧咧地嚼飯喂食,還死不認錯,充滿了戰鬥力。

觀衆看着她在哥哥嫂子家裡,不但不知感恩,還各種挑事、撒野、折騰,真是覺得不可理喻。安傑幾乎被氣瘋了,直接跑回了娘家。身在其中、兩頭受氣的江德福,更是頭都大了,直接批評他自己的妹妹是“主要矛盾”。

可是,批評歸批評,仍然想辦法哄着媳婦盡力收留,不肯讓妹妹回婆家。

是啊,孰重孰輕,江德福還能掂量不出來嗎,什麼也比不過妹妹的終身幸福。

吵就吵吧,他就做個泥瓦匠,整天和稀泥。

這才是親哥!

說江德華可憐,是因為她正陷入自己無力改變的人生困境之中。

江德華沒有文化,短時間内不能改嫁,家裡父母都已經不在了,婆婆嫌棄她克死自己兒子,你讓她去哪?你讓她自己怎麼辦?

什麼是貴人,能幫你脫離困厄之境的人。

江德華的困境自己未必能看得清,但是三哥江德福的心裡,比誰都清楚。姑嫂磨合再難,也比不過自己親妹生活沒有盼頭更難。

走出農村,離開有名無實的婆婆家,才能有開始新生活的可能。

...

03 嫂子成了她新生活的引領者

安傑的善良,很大一部分表現在對德華的态度上。

開始,面對那樣的德華,她毫無心機,生氣了就吵架,吵不赢就跑回娘家去。

但是,德華因為給侄子喂奶被發現,羞愧難當,自己哭着回了老家。她的心也軟了,說不反對接她回來。

她一方面愛自己的丈夫,不忍心讓他為難,一方面也同情德華的遭遇,不想把她逼回那條死胡同去。

等到德華再回來,她大着肚子即将生第二個孩子。德華依舊不安生,跟來幫忙的孫媽吵,半夜大哭大鬧着離家出走,折騰得安傑提前生産。

這要是換了别人,就這一件事,已經足夠記恨半輩子的了,但是安傑心大,并沒有因此大做文章。

後來,孩子越來越多,德華在家裡越來越辛苦,對家庭的功勞越來越大,姑嫂倆反倒慢慢不吵了。甚至,德華成了安傑的知心姐妹,成了孩子們最親的姑姑。

安傑,不但給了德華一個家,還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着德華。

這是一個小火慢炖的過程。

德華越來越認同安傑的價值觀,認同安傑的生活方式,真正融入或者說共建了這個熱鬧的家。

她倆仍然會吵架,但是再也不争辯這是誰的家了,這是她們和孩子的共同的家。

接納之後,彼此成為互相最給力的支撐。

德華親手幫安傑把每一個孩子養大,腰上拴着家裡的各種鑰匙,為家裡大事小情操碎了心,讓安傑一直保持仙仙的生活狀态。

比德華年紀小的安傑,像個媽一樣,替她操心終身大事。在德華暗戀老丁的過程中,替她出面提親,替她出頭痛罵老丁。德華終于要和老丁結婚了,她又給她積極操持嫁妝,把自己的陪嫁樟木箱子都送給了德華。

老丁本來是灰心了,才娶的德華。沒想到,德華給了他很多驚喜,除了沒有文化,其他都讓他非常滿意。

這和德華在哥哥嫂子身邊,一直生活的心情舒暢、意志自由,有很大的關系。

應該說,哥哥和嫂子給了德華一個起點更高的原生家庭。

德華在這個家裡,天性得到釋放,情商得到提升,習慣得到優化。和剛從老家出來時相比,見識已不可同日而語,舉止做派也有了天壤之别。

這是她下一段人生的重要支撐,讓她和老丁開啟了相親相愛的幸福生活。

...

04 王秀娥和張桂英給了她最貼心的陪伴

王秀娥是老丁的原配妻子,帶着農村人的淳樸和直率,和剛剛出來的德華相見恨晚。

這個時候,德華和安傑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鬧騰不休。王秀娥出于對德華的喜歡和認同,對安傑的排斥甚至是提防、嫉妒,幾乎是完全站在了德華這一邊,成為她堅強的同盟軍。

不過,等到安傑意外提前生産,她不但挑明這就是德華氣的動了胎氣,而且在萬般無奈之下,還親自上場,冒險為安傑接生。這樣的态度,這樣的勇氣,為她倆的“姐妹闖禍組合”成功扳回一局。

她不但是德華的陪伴,也以她特有的狡黠、智慧、熱情,讓德華在新的環境中,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同時,王秀娥也像個知心大姐一樣,好多事都掰開了細細分析給德華聽,戲劇性地開啟了德華動腦子思考的人生之路,雖然,她一直思考的并不怎麼出色。

張桂英,王海洋的媽,更加直率,更加能幹,更有和周圍所有人對抗的膽色,也更能團結德華、團結安傑,開啟“女子房頂生活”。

這時候的德華,和安傑已經逐漸和解。張桂英和德華就是閨蜜式交往,一起趕海,一起在房頂做被子,一起拉着安傑搞封建迷信活動……

等到王秀娥去世,老丁帶着四樣兒上島,德華一顆心全系老丁身上,張桂英就跟着她胡鬧。為了看看老丁的對象,那個吳醫助的長相,張桂英居然豁出去自己一顆牙!看着她捂着被拔疼的牙,和德華一起大罵吳醫助,讓人忍不住跟着笑。

到哪去找這樣肝膽相照的姐妹,這是德華的幸運,也是她品行善良帶來的福報。

她們閨蜜式的貼心陪伴,讓一根筋的德華不那麼孤單,在盡快适應新環境,學習各種新的生活技能時,少走很多彎路。這樣的陪伴,既有德華所熟悉的農村婦女熱情直率的交往方式,又有德華需要的新環境下的引領和開導。

這是父母家人都不能給與的,平等、溫暖的情感。

閨蜜就是這樣,好像溫暖燦爛的陽光,始終陪伴在身邊,見證彼此人生重要的時刻,成為彼此生命中重要的存在。

好的閨蜜情,也如愛情一樣,可遇不可求,讓人成長。

...

德華逆襲成功,和老丁結婚、生女,吵吵鬧鬧又和諧無比。這,大概是她剛離開老家時根本不敢想的。着,也是她三哥江德福最盼望的結果。

好女人德華,善良的德華,憨憨的又機敏的德華,在周圍人共同托舉下,終于獲得自己應得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