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漢參觀湖北省博之前,鋪墊一下。紀錄片作為總覽的科普蠻不錯的,感受楚文化這隻鳳凰的奮發、崛起、沉寂與涅槃。
看着湖北省博的虎座鳥架鼓,仿佛還可以聽到楚人“不服周”的呐喊,鼓聲震天,氣勢逼人。
下面是一些看紀錄片時的感想和整理的楚文明重要事件節點:
*1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号谥。”
記一下楚文明的重要事件節點:
3600多年前,傳說為火神祝融(炎帝的火師)後代的楚人在商的驅逐下由祝融之墟不斷南遷,最終停留于今天湖北西北部的荊山一帶;
祝融後裔分為八支,幾百年間,其中一支傳到鬻熊一代。鬻熊娶妣厲為妻,妣厲生子難産,剖腹産後而死。巫師用荊條将妣厲的腹部包裹後下葬。為紀念她,這個部族自命為“楚”(荊條的意思);
商纣王時期,鬻熊響應姬昌(周文王)的号召,加入推翻商的隊伍;
鬻熊盡職盡責,死在了火師的崗位上;
公元前1046年,楚國随姬發(周武王)伐纣,推翻商朝;
周成王冊封熊繹(鬻熊之孫)為子爵;
周成王邀請熊繹參與“岐陽之盟”,但拒絕讓他進殿,而是讓他和鮮卑之君看守火堆;
周成王去世,周康王即位,賞賜有功勞的諸侯國。但這次賞賜依然沒有楚國的;
熊繹去世,楚國對于朝貢逐漸懈怠;
周昭王因楚國不朝貢而親自率六軍讨伐(楚國僅有兩萬兵馬),戰争持續了八年。在第二次戰争中,周朝軍隊幾乎全滅。第三次戰争中,周昭王落水而死。戰後楚人被迫遷往更南的長江北岸;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諸侯間混戰不斷,進入春秋時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從鎬京遷至洛陽,西周滅亡,進入東周時代;
楚國西征庸國,東征揚越,一直打到今天湖北東部。熊渠(楚國第四代國王)封三子為王,與周天子相提并論;
公元前740年,熊通(楚君蚡冒的弟弟)殺死自己的侄子,成為楚國首領;
不到三年,熊通讨伐權國。滅權後,改權國為縣(春秋第一縣),設置縣尹進行管理;
公元前706年,熊通率領大軍讨伐随國(目的是掌握銅礦資源);
公元前703年,熊通自稱楚武王;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時年七十歲)再次讨伐随國。行至漢水東岸時,楚武王心髒病發去世。楚将謹遵武王命令,封鎖消息,率領大軍直撲随都。首戰獲勝後,随國臣服于楚國;
伐随過程中,楚軍首次建立了戰車部隊;
征服随國,擁有銅祿山之後,楚武王的兒子楚文王繼續擴張戰略,将楚國的戰略重心放到了江漢平原;
公元前688年,楚國軍隊一路沿武當山東側平原北上,直插南陽盆地,征服了權國、羅國、鄧國、絞國和申國;
楚文王率軍攻打申國期間經過鄧國,鄧國國君鄧祁連侯(楚文王的親舅舅)熱情款待了楚文王。不久後,楚文王打下申國凱旋,經過鄧國,趁鄧國毫無準備攻破鄧國國都;
楚軍另一路直指大别山,消滅了中原南端的息國,并揮師北上攻打了蔡國和鄭國,把勢力插入了中原腹地;
楚文王到達息國,滅了息國後,将息侯的妻子息妫占為己有;
之後,楚國占領了從川東、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裡沃土,對華夏世界行成新月形包圍;
熊恽(楚成王,楚武王的孫子)在大臣們殺掉其兄後登上王位。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親率齊、魯、宋、陳、衛、鄭、許、曹八國軍隊駐兵于楚國邊境。楚國大臣屈完臨危受命,前往齊軍大營議和。齊國上卿管仲質問楚國,“為何不向周王室進貢包茅?為何使詐害死周昭王?”屈完承認前者,否認後者。管仲以武力相挾,屈完毫不屈服。齊楚兩國在召陵會盟,楚國宣誓繼續進貢。楚成王北上勢頭第一次被遏制;
楚成王南撫揚越,北收弦黃,東征徐夷,控制了大别山南北的通道。周王室懾于楚國兵威,正式承認楚國對江漢平原的統治權;
公元前642年,鄭文公朝見楚成王,楚成王贈予鄭國一千斤銅。楚成王在鄭文公返程途中攔住他,約定銅隻能用于鑄禮器;
公元前638年,宋國聯合幾個國家,南下攻擊依附于楚國的鄭國,企圖接過齊桓公“尊王攘楚”的大旗。在泓水,宋襄公與楚成王展開了一場大戰。宋國軍隊提前抵達戰場,在泓水北岸列隊待戰。宋襄公拒絕将領攻擊正在渡河的楚軍的建議(理由是不能趁人之危,需要等對方準備好後再堂堂正正開戰),楚國軍隊渡過泓水,整理好隊形後,雙方開戰,宋軍大敗,宋襄公在戰鬥中不幸負傷。一年後,宋襄公去世;
擊敗宋國後,楚成王召集諸侯會盟。宋、鄭、曹、衛(受楚國軍事威脅的小國)如約而至,齊、秦、晉等大國并未到場;
公元前637年,晉文公被迫流亡到楚國,受到楚成王厚待。晉文公向楚成王許諾,如若他可即位,兩國日後不幸開戰,會主動退避三舍(九十裡);
公元前632年,楚成王在攻擊宋、陳、蔡之後,又一次面對中原大國的聯盟軍隊。正在楚國準備大戰一場時,晉軍突然主動撤退了九十裡(表面是信守承諾,其實是縮短補給線同時誘敵深入)。三天後,雙方在衛國的城濮地區擺好陣勢。一通鼓響後,雙方開戰,楚軍看到晉軍用虎皮裝飾的戰馬以為是老虎而陣腳大亂,楚軍大敗(城濮之戰)。楚軍一敗,與楚結盟的國家轉向晉國,以晉國為核心的新政治秩序形成,楚國的北進計劃被迫停止;
城濮之戰後,楚成王威信大減。商臣(楚穆王,楚成王兒子)帶兵入宮逼楚成王自盡,弑君自立。十二年後,楚穆王病逝;
熊侶(楚莊王,楚成王孫子)即位時内憂外患,内部權利集中于大臣,外部面臨北部晉國的威脅和其他小國的騷擾。楚莊王即位後,三年内沉迷享樂。大臣以南山怪鳥進谏,楚莊王答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看似沉迷享樂,其實韬光養晦,默默選擇可用人才;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時年20),楚國遇上嚴重自然災害,全國陷入災荒。楚國周邊的少數民族在庸國的帶領下,趁機發動叛亂。楚國人心惶惶,大臣建議遷都,而楚莊王決定率軍親征平亂。楚莊王一方面誘敵深入,一方面聯絡秦國和巴人從背後攻擊叛軍,一舉消滅庸國;
公元前606年春,楚莊王率軍讨伐一個被稱為“陸渾之戎”的少數民族,楚軍速勝。勝利後,楚莊王并未班師回朝,而是來到了周天子都城前的洛河之濱。楚莊王命楚軍在洛水南岸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驚恐之下的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以慰勞楚軍為名,前去一探虛實。楚莊王會見了王孫滿,并詢問了象征天子統治天下合法性的九鼎的重量。王孫滿回答無法稱量。楚莊王對這個含糊的回答很不滿意,并告訴王孫滿,隻要用楚軍兵戟上的銅鈎折下來,就足夠鑄成九鼎。王孫滿回答,“能否擁有天下的統治權,在德不在鼎。”王孫滿的回答征服了楚莊王。不久,楚莊王率兵離開了洛水;
孫叔敖因修建期思陂而被地方官員推薦給楚莊王,楚莊王賞識孫叔敖,破格提拔其為令尹。孫叔敖提出了“固民本,保民利”的政策,促使楚國經濟繁榮發展。在上層社會,楚莊王大力推行中原化,參考中原禮法重新
制定楚國宮廷禮儀制度。同時,還号召貴族深入學習中原文化,自己也身體力行。楚莊王時代之後,楚國使者在外交場合已經可以熟練使用《詩經》進行交際與交流;
楚莊王十八年,楚國再次讨伐叛楚投晉的鄭國。楚軍圍困鄭國三個月,鄭軍大敗,鄭國淪陷。鄭襄公以周禮(以一國之尊赤裸上身,手牽綿羊)向楚莊王跪拜請罪。楚将均建議楚莊王殺掉鄭襄公,抹去這個敵國。楚莊王則赦免鄭襄公,并同意與鄭國議和。這一舉動赢得了其他諸侯國對楚國的好感;
公元前598年,陳國發生動亂。楚莊王興兵讨伐。平定叛亂後,申叔時向楚王觐見,勸楚莊王不要占領陳國,使其聽命即可。楚莊王聽取建議,迎陳國公子歸國即位。這一舉動更是被其他諸侯國奉為仁義之舉;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因鄭國時叛時服,親率大軍圍攻鄭國。聞聽鄭國戰敗,晉國立馬出兵助陣,晉楚兩國在黃河南岸的邲地擺開戰場。楚國在“緻師”環節派出樂伯、許伯和攝叔出戰挑戰晉國,樂伯不斷射殺敵人,并用最後一支箭射殺了一隻突然出現的麋鹿,并将其送給了追擊的晉軍将領。既表現了實力,也表示自己在遵循周禮。緻師環節後,楚軍布成三個方陣分别向晉軍沖擊,晉軍被楚軍吓破了膽。混亂中晉軍争相搶渡過河,不少戰車陷入泥濘中無法動彈。楚軍停下指揮晉軍如何擺脫泥濘逃跑,晉軍為了面子反諷楚軍逃跑多了所以有經驗可以傳授。邲之戰,晉國大敗。楚國大臣一緻向楚莊王建議,收集晉軍屍體,建造“京觀”(用敵人屍體堆積後,用土封起來築成,宣告功績,炫耀戰績)。此項建議被楚莊王拒絕(楚莊王曾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财(即制止暴力、防止戰争、保障強大、鞏固勝利、穩定社會、團結人民、發展經濟)”),并下令将晉軍将士屍體妥加埋葬,并在黃河邊祭祀了河神,然後退軍;
楚莊王提出“止戈為武”;
“邲之戰”後,楚國聲威大振,魯、宋、鄭、陳等中原小國相繼背棄晉國依附楚國,晉國一時不敢南下與楚國抗衡,楚國已成為諸侯國中最強的主導力量。到了楚莊王的下一代,楚國的國勢已無人能敵;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病逝,楚共王即位(時年十歲)。楚莊王雖使國家富強,但并未留下可持久延續的制度,依賴強人的政治體系發展起來的國力很快面臨衰退的可能。楚國陷入内部黨争。黨争中申公巫臣失敗,自認為即将被殺;
公元前589年,楚共王派巫臣出使友邦齊國,巫臣則實際北上晉國,并一去不回。晉國國軍熱情接待了巫臣,并封其為行邑的大夫。巫臣的對手子反抓住這個機會,慫恿楚共王滅巫臣一族,巫臣一家均被誅殺。消息傳到晉國,巫臣痛哭。一個月後,子反收到來自巫臣的信件,“我一定要叫你們受命奔走,疲竭而死。”;
為了向楚國複仇,置子反于死地,巫臣向晉景公獻上“全力扶持毗鄰楚國的吳國,讓吳國攻打楚國。晉吳兩國同時出兵,讓楚國疲于奔命,無力抵抗”的計策;
晉景公派巫臣前往吳國,幫助吳國訓練軍隊。同時,巫臣也帶來了許多書籍和禮樂相關的知識,大大加速了吳國的中原化進程。吳王壽夢如獲至寶,積極向巫臣學習。吳國在巫臣的建議下,舉全國之力開始建造戰車;
在巫臣的建議下,吳國頻繁攻擊楚國東邊的邊邑,并将其并入吳國版圖;
楚康王時,魯襄公訪楚,被楚國建築所吸引,回去後在王城仿建了類似建築,命名“楚宮”;
公元前546年,晉國(當時受國内王族和貴族互相傾軋)和楚國(當時受吳國不斷騷擾)在宋國左師向戎斡旋下,在宋國西門舉行了“弭兵之盟”,晉楚兩國進入了近百年的和平時代,和平發展中楚國國力達到頂峰;
楚王的叔叔公子圍占蔔詢問自己能否成為下一任楚王,占蔔結果為“不吉”。公子圍決定政變篡位。公子圍借探病之由,殺死了當時的楚王郏敖,還殺死了楚王的兩個兒子。之後自立為王,史稱楚靈王;
弭兵之盟六年後(公元前540年),楚靈王決定要在江南之夢修建天下最大的離宮——章華台;
公元前535年,章華台落成後,楚靈王邀請諸侯參觀,但僅有魯昭公因為對楚國的好奇應邀而來。因楚靈王愛細腰,故而細腰宮女登台甚至需要休息三次,所以章華台也稱“三休台”。為了飲酒作樂,楚人甚至發明了冬暖夏涼的“地室”;
楚靈王在章華台落成後帶領群臣參觀,楚靈王大贊章華台之美,而大夫伍舉則說不美。伍舉認為和諧才是美,暗諷楚靈王奢靡,不體恤人民;
公元前530年冬,楚靈王突發奇想派前鋒軍隊包圍了徐國都城。在他率領大軍前往徐都的路上,突然下起一場大雪,楚靈王興緻頗高地開始了賞雪。楚國大臣子革為靈王沒有軍事布置而忙于遊玩焦慮不已。為了勸阻楚王,子革跪在馬車前試圖用周穆王《祈招》典故勸谏,當楚靈王聲稱自己忘了《祈招》。子革背誦一遍後,楚王依舊繼續着奢靡的生活;
公元前529年,楚靈王的三個弟弟帶領一些不滿的貴族發動了政變。楚靈王慌忙率領大軍返回國都,但将士們紛紛投靠了發動政變的貴族。楚靈王獨自逃亡,沒有人願意收留他;
又餓又累的楚靈王自缢身亡,楚國開始走向衰落,楚平王(楚靈王弟弟)即位,楚平王同樣奢侈縱欲;
因太子太師費無忌得不到太子建的重視,費無忌對同為太子太師的伍奢懷恨在心;
楚平王派費無忌出使秦國,為太子建迎娶秦國公主。費無忌迎回秦國公主後,向楚平王進言應該納秦國公主為妃,楚平王動心照辦。不久後事情洩露,擔心太子即位對自己不利,費無忌開始不斷離間靈王和太子,太子建被迫逃離楚國;
公元前522年,費無忌誣告為伍奢謀反,伍奢被殺,家中僅剩伍子胥一人出逃至吳國。逃亡路上遇到申包胥,相互許下“滅楚”和“衛楚”的諾言;
楚平王去世,楚昭王即位;
公元前515年,伍子胥策劃專諸刺殺吳王僚,公子光(吳王阖闾)即位。伍子胥受重用,獻上疲楚之計策(将軍隊分為三部分,每次出一部分騷擾、消耗楚國,等消耗得差不多再三軍共擊);
公元前506年,吳師入郢。伍子胥率三萬吳軍精銳攻入楚國,楚昭王逃離郢都。楚國大夫申包胥趕往秦國借兵,在秦國殿外哭訴七天七夜後感動秦君借得幾萬秦兵;
十個月内,楚人上下同心,秦軍援助,戰鬥由吳國的突襲戰轉為持久戰,最終楚國擊退吳軍;
楚昭王遷都紀南城;
複國後楚昭王打算去荊台一帶出遊,群臣反對,隻有群臣之首令尹子西同意。子西以殘劍贈楚王,告誡昭王謹記“吳師入郢”的劫難。昭王放棄出遊計劃,一改奢靡。同時,團結宗親,約束權貴,讓人民休養生息;
公元前493年,六十多歲的孔子帶着幾十名弟子來到楚國葉邑。孔子見到當地地方官葉公,并接受問政。孔子對楚莊王不吝贊美之詞;
公元前489年秋,吳楚之間的戰争焦灼不下,心力交瘁的楚昭王病情加重。昭王一連三天在太陽邊看到紅雲。占蔔認為昭王有大禍,可以通過禳災之祭将大禍轉移給大臣們,昭王拒絕。不久,楚昭王因病去世,楚惠王(昭王之子)即位。昭王的兄弟們盡心輔佐惠王,并繼續休養生息的國策;
公元前476年,越國滅吳。楚國國力再次上揚;
在北面,楚國滅蔡、杞國;在西面,楚國疆土已擴展到巴蜀;在東面,楚國輕松擊敗了越國和齊國;
楚國封君的現象愈演愈烈,封君在封地内為所欲為,不聽國王命令。楚國貴族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已經代替了他們對國家的責任;
公元前402年的一天,楚聲王在行進途中被刺殺于座位上(史學家推測該刺客為某位封君豢養的死士)。楚悼王登上王位後,發現楚國受到嚴重的内憂(皇權受到嚴重束縛)外患(北方三晉崛起,楚國地盤越來越小)而晝夜難安;
公元前383年的一個傍晚,一輛馬車從魏國一路南下奔向楚國,車上坐着受魏國國君魏武侯猜忌而投奔楚國的吳起。楚悼王對此非常興奮,日夜與吳起探讨強國之策;
吳起認為目前楚國的問題是目前封君太多,楚王無法獨掌大權,改變方法就是對權貴下手,三代之外不可世襲等。吳起與楚悼王不謀而合,被楚悼王任命為令尹,開始大膽的變法(對權貴限制權力,對人民實行嚴刑峻法);
吳起的改革在短時間内受到了空前的效果,權貴階層被打擊(特别是将貴族遷至邊境的政策,有力地促進了邊境的開發),而其他階層煥發了新的活力;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不幸病逝。吳起從南平百越的戰場趕到楚悼王的葬禮。吳起淚流滿面,失聲痛哭,他意識到失去了楚王的保護,此次進宮兇多吉少。在變法中被打壓的權貴迫不及待地在葬禮上就對吳起動手了。絕望之中的吳起撲向了楚悼王的屍體(希望借楚悼王屍體停止權貴們的攻擊),但此舉并未救下自己,亂箭如飛蝗射向了吳起和楚悼王。新任國君肅王廢止了吳起的改革措施,射殺吳起的權貴們因“麗兵之罪”(因射殺吳起而傷害楚悼王屍體的)一律處死,罪及三族,七十多家貴族慘遭滅族;
公元前356年,商鞅拉開了秦國的改革大幕;
公元前四世紀,一列車隊從趙國出發,直奔楚國郢都。車上坐着外交家蘇秦,希望以六國聯盟來抗衡日漸強盛的秦國。在面見楚威王之前,他已經讓其他五國加入了聯盟。蘇秦的謀略讓楚威王和他一拍即合,六國抗秦聯盟正式形成,楚威王被推為縱長;
公元前329年,一代雄主楚威王去世,其子楚懷王(時年三十一歲)即位。楚懷王登基前不久,楚威王剛剛滅了越國,楚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同年,魏國張儀來到秦國,不久後成為相國;
公元前323年(楚懷王執政前期),亞曆山大大帝去世,帝國迅速瓦解,楚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早于張骞出使西域打通的絲綢之路大約四個世紀,楚國也有一條通向歐洲的中西方文化交流通道;
公元前320年,屈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躊躇滿志,準備開始他的變革事業。受到楚懷王重用之後,屈原由人才選拔開始了革新,唯才是舉。同時,在法律上令行禁止;
屈原的改革受到了貴族們的抵抗,在楚懷王面前污蔑诋毀屈原。楚懷王聽信讒言,逐漸疏遠屈原,改革事業由此中斷;
楚懷王對合縱的意志并不堅決,也并不願意率兵攻打昔日的盟友秦國。最終也僅派出少量軍隊應付這場反秦戰争;
公元前313年,秦相張儀帶着拆散齊楚聯盟的任務出使楚國。張儀對楚王說,隻要楚國不與齊國交好,秦國便會歸還從前從楚國這奪走的六百裡楚地。楚懷王與齊國斷交;
陳轸提醒楚王要得到六百裡楚地後再毀盟。而楚王并不在意,堅信張儀會信守諾言。齊楚斷交後,楚懷王派使者去秦國接受土地,但張儀矢口否認,說約定的是六裡土地;
楚懷王大怒,決定立刻起兵攻打秦國。即使将領們反對,但楚懷王還是把缺乏準備的楚軍派往了邊境,與秦軍大戰于丹陽。秦軍有備而待,丹陽之戰,楚師大敗,楚師不僅沒有拿回六百裡楚地,還喪失了大量領土和兩處地處戰略要地的城市;
丹陽之戰後,楚國邊境門戶大開,在多次戰争中失利,秦國終于打開了東向發展的通道。公元前299年,秦國又攻占了楚國八個城池。大兵壓境,楚國不得不忍辱求和。對此,秦國開出的條件是楚懷王親自前往秦國議和;
秦國提出秦楚聯姻,且必須楚王親自來秦國迎娶公主。屈原等人對此表示反對,而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卻贊同父親前往秦國。楚懷王踏上了前往秦國的道路;
抵達武關後,秦昭襄王并未如約前來會談,而楚懷王卻被挾持到了鹹陽。秦昭襄王提出,楚國必須割讓兩個重要的郡,否則就要囚禁楚懷王。無論如何威脅,楚懷王毫不退讓;
公元前296年,被囚禁三年後,楚懷王在鹹陽郁郁而終。秦人隻能将楚懷王的遺體送回楚國,楚懷王出靈之日,全國上下一片悲痛;
公元前278年,秦國成功奪取了楚國西部包括郢都在内的半壁江山。楚國都城被迫前往河南淮陽,史稱“陳郢”。後來,在秦國步步緊逼之下,又遷都到安徽壽春,史稱“壽郢”;
在被楚懷王放逐之後,屈原徘徊在放逐之地久久不曾離開。而在郢都失陷之後,屈原在絕望之中跳進了汨羅江;
舉國東遷,重建郢都,楚人渴望東山再起。而此時,秦王嬴政即位。公元前224年,秦國統帥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攻入楚國,大破楚軍于安徽宿州。楚軍最後的精銳損失殆盡,楚國最後一位将軍項燕在絕望中揮劍自殺;
公元前223年,秦師南下,攻破楚國最後一個都城壽郢。楚王負刍被裝在囚車中運往秦國。到達秦國後,楚王匍匐在地上向秦王行臣子之禮。楚國曆史至此結束,楚國滅亡;
秦始皇死後不到一年,因服勞役期間遇上大雨延誤期限,将被處死的農民陳勝、吳廣發動了起義,點燃了楚國大地反秦的大火。楚人項羽率領着楚國貴族子弟為核心的八千江東子弟殺入了鹹陽;
公元前202年,沛縣人劉邦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他的戰友大多為楚地之人。漢朝的建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楚國的“再生”。漢王朝是秦文化和楚文化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