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奧地利玩之前看了第一集,沒有太多感覺,回來之後看完了剩下兩集并做了對應記錄,一下有了實感。

...
維也納街景

以下是看紀錄片的一些實時感受,僅作記錄:
*2
講解莫紮特的工作人員一講到音樂,眼神裡就充滿了光,真的很熱愛呢~

小拿破侖二世都有“馬車”(笑),而且居然是由馬戲團受過訓練的羊在拉,長見識了~

————————
記一下哈布斯堡的主要任務和維也納的重要事件節點:
維也納在多瑙河上扼守咽喉,西望黑森林,東眺黑海,古羅馬人在此修築軍事前哨保衛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覆滅後,中歐成為敵對部落和軍閥的戰場。公元8世紀,一名法蘭克軍閥查理曼(即查理大帝)成功統一了西歐大部。公元800年,他受羅馬教皇加冕,自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言行在基督教的大旗下名正言順。此時,維也納還是一個在帝國的邊境上不起眼的小鎮;

到了12世紀,維也納逐漸成為了日耳曼文明的重要中心。此時開工建造的新教堂,後來成為宏偉的聖斯蒂芬大教堂。教堂始建于1137年。同年,維也納首次被稱為城市;

聖斯蒂芬大教堂

接下來的500年中,維也納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王朝的首都,也實際上是神聖羅馬皇帝的總部;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時年55歲)因選帝侯們認為其沒有威脅而選擇他為日耳曼國王;

1278年,奧卡托(波西米亞國王)帶領大軍往南,向多瑙河行進。魯道夫率領軍隊從維也納出來迎戰。在8月的熱浪中,雙方在維也納東邊的馬希費爾德對壘,膠着地交戰了一整天,身披盔甲的騎士開始出現昏厥。此時,魯道夫派出藏在山上的騎兵隊,朝下沖擊波西米亞軍隊,将其擊潰。眼看戰敗,波西米亞人殺死了國王奧卡托。魯道夫将他的屍體展示在維也納街頭;

1291年,魯道夫去世。他的兒子阿爾伯特繼承王位。他開始是奧地利公爵,最終當上日耳曼國王;

1308年5月1日,阿爾伯特帶着一群人外出,其中有他的侄子約翰(時年19歲)。途中,約翰嘗試說服叔叔歸還從自己家中奪取的土地,阿爾伯特拒絕。約翰憤怒了,召集了一批殺手,在阿爾伯特過河之時,将其刺殺;兇手們遭到阿爾伯特繼承人的追捕,在一次報複中,約翰的63名親屬被斬首;

家庭鬥争延緩了維也納的崛起,也讓哈布斯堡家族失去權力達30年,但他們仍然是神聖羅馬帝國内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為了增加哈布斯堡的聲望,魯道夫四世發明了大公的頭銜,讓自己位居所有諸侯和公爵之上。魯道夫四世(時年19歲)繼承了哈布斯堡的領地。在維也納,他改建了聖斯蒂芬大教堂;

1365年,魯道夫四世還創立了維也納大學(也被稱為魯道夫大學);

哈布斯堡的公爵們靠猶太人提供借款,猶太人則活在王室的保護之下。1421年,維也納爆發了一場針對猶太社區的屠殺。當時的大公阿爾伯特五世轉而反對猶太人,通過賦稅削弱他們。最後,他發布一項法令,命令所有15歲以下的猶太兒童都應被帶走并強迫改信基督教。幸存下來的猶太人撤到他們的猶太會堂,把自己反鎖在裡面。在被圍困兩三天後,他們點燃會堂,集體自殺;

1442年,腓特烈三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皇帝(腓特烈三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即位後,他确認了魯道夫四世宣傳自己是大公的文件。自此,哈布斯堡家族永遠是奧地利大公;

1462年,另一個阿爾伯特(腓特烈的兄弟)和波西米亞軍閥結盟進軍維也納,企圖與腓特烈、馬克西米利安(腓特烈的繼承人)争奪權力。阿爾伯特将腓特烈及其家眷圍困在霍夫堡。但腓特烈靠着耐心和韌性轉危為安,還吞并了阿爾伯特的領地;

1482年,匈牙利國王馬加什進攻維也納,腓特烈逃跑,失去了都城。但又一次,腓特烈因為比對手命長而取勝。對手死後,他不費兵卒就收回了維也納。為表慶祝,他完成了聖斯蒂芬大教堂的建設,并在聖壇上刻下A.E.I.O.U(全世界都由奧地利主宰);

馬克西米利安迎娶了勃艮第的瑪麗(當時歐洲最富有的二代女,勃艮第公國(彼時涵蓋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邊大部)的繼承人);

1493年,腓特烈因暴飲暴食而死;

馬克西米利安讓兒子費利佩迎娶西班牙的胡安娜(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的女兒),當他們去世後,哈布斯堡就繼承了西班牙帝國;

1515年,馬克西米利安把自己的孫子斐迪南和孫女婚配給了匈牙利、波西米亞和克羅地亞的繼承人。他安排的婚姻為哈布斯堡帶來了西班牙、匈牙利、波西米亞和克羅地亞的王位,這使哈布斯堡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家族帝國;

馬克西米利安去世前,他的兒子費利佩已經去世,繼承王位的是他的孫子——查理五世。但領地太廣。于是,他給了他的弟弟斐迪南奧地利和維也納;

1521年,斐迪南一世成為奧地利大公。他妹夫(匈牙利、克羅地亞和波西米亞國王)在與土耳其的作戰中喪命,斐迪南便繼承了他的領地。至此,斐迪南掌控着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東翼;

1529年,蘇萊曼一世(奧斯曼的蘇丹,時年35歲,彼時統治着伊拉克到非洲直至巴爾幹半島的帝國,已經攻占了貝爾格萊德和布達等城市,擊敗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并殺死了其君主(這也使斐迪南進一步宣布繼承這些王位))率30萬大軍向維也納進發;

同年9月,奧斯曼軍隊在維也納市郊集結。蘇萊曼下令進攻維也納的軍帳,但因天氣原因,軍隊嘩變。失敗後,蘇萊曼悻悻而歸;

伊斯蘭教并非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的唯一威脅。馬丁•路德曾發表抗議反對教皇在日耳曼地區胡作非為,新教改革教會的浪潮已蔓延至波西米亞。斐迪南于是開始遏制新教,但他的孫子(魯道夫二世,1576年加冕)支持新教與宗教多樣化;

魯道夫二世對政治不感興趣,他熱愛收藏,積聚了許多歐洲頂尖收藏品;

1609年,魯道夫正式宣布接納波西米亞新教徒,其家族和教皇難以接受并開始密謀推翻他;

1611年,馬提亞(魯道夫親兄弟)推翻了他。9個月後,魯道夫去世;

馬提亞的統治時間很短。斐迪南二世(新哈布斯堡君主)是天主教狂徒,他取消了對波西米亞新教徒的包容政策。新教徒們開始反抗,并導緻了布拉格抛窗事件(四名斐迪南的天主教大臣被暴民抓住,扔出了20多米高的窗外。但意外的是,四人掉到了糞堆上都活了下來)。這種反抗,在後續演變為了戰争。斐迪南下決心收複波西米亞,派遣一支軍隊前往布拉格;

1620年,斐迪南和天主教徒在白山之戰中敗給新教徒。但最後他奪回布拉格并大肆複仇,對27名新教貴族以酷刑肢解,三十年戰争由此開始。最終,使歐洲大部都卷入其中,7800萬人口中,有大約300-1200萬人死亡;

在三十年戰争中,阿爾布雷西特•文策爾•馮•華倫斯坦是哈布斯堡方的主要将領之一。戰争之初,他率領十萬大軍迎擊斐迪南,重創了所有敵人并成為總司令。他迫使皇帝任命他為弗裡德蘭公爵,逐漸囊括了大量封地,威脅到了皇帝;

1634年,斐迪南在維也納組建法庭,以叛國罪宣布華倫斯坦死刑。一支暗殺重騎兵隊在沃爾特•巴特勒(愛爾蘭人)的帶領下,闖入客棧,把睡夢中的華倫斯坦及随從全部殺死;

斐迪南招募聖團耶稣會的成員擔任基督大軍中的将士。他們為皇帝出謀劃策、為繼承人選擇提供指導、興建學堂、掌管教育。斐迪南在維也納舊學院區親自建起耶稣會教堂;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的簽訂為戰争畫上句号。各教派達成妥協,但在奧地利政權内,天主教徹底勝利;

斐迪南将哈布斯堡家族作為天主教的捍衛者,他對皇家墓穴進行了奠基;

受耶稣會教導,從小就打算投身教會的利奧波德一世(斐迪南的孫子,綽号哈布斯堡豬嘴)于1658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執政50年,沒什麼音樂天賦但是熱愛音樂。他曾為兩任妻子譜寫安魂曲;

瑪格麗特•特利薩(第一位妻子,西班牙公主)與利奧波德一世訂婚時才大約3歲。同時,他們實際上是叔侄關系。因為她遠在馬德裡,故而委拉斯凱茲(西班牙宮廷畫師)受命每隔兩三年為她畫像;

1666年,瑪格麗特•特利薩(時年15歲)來到了維也納。婚禮于當年12月舉行。利奧波德在霍夫堡宮舉行盛大儀式慶祝;

為負擔過度炫耀的開支,利奧波德不得不從猶太人中借債。猶太人被批準回到維也納,但隻能安頓在多瑙河對岸的城外。受年輕妻子的激烈反猶太情緒影響,利奧波德對猶太人也采取敵對态度,将他們驅逐出城;

猶太人被驅逐不久,城内爆發了黑死病,有七萬人因此失去性命,守衛力量大幅減弱。這引起了奧斯曼帝國的注意,卡拉•穆斯塔法(奧斯曼帝國首相)說服其蘇丹應該再次攻占維也納;

1683年5月,土耳其二十萬精銳部隊由卡拉•穆斯塔法率領,圍困維也納。利奧波德為求自保,逃往160公裡外的林茨,沿途備受農夫們嘲諷。利奧波德和教皇懇請基督教國王們加入神聖同盟,守衛城池。号召發出,受到積極回應。波蘭的約翰三世(神聖同盟的首領)率領三千波蘭精銳騎兵,身披虎豹皮前往維也納救援;

約翰三世在維也納森林集結軍隊。1683年9月12日,他們一路殺向維也納。約翰三世又有巴伐利亞和撒克遜部隊加入,他率領一萬八千騎兵沖入土耳其大營(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騎兵沖鋒至此),土耳其潰敗,城市轉危為安。奧斯曼敗退後,聯軍用戰利品中300門廢棄的大炮融化打造了普默林之鐘(轟鳴之鐘);

約翰三世理應等利奧波德皇帝回城後才可入城,但是他直接進入了。利奧波德回來後,兩人會面時氣氛冷落,利奧波德敷衍地緻謝。約翰三世(波蘭國王)嘲諷地回答,随即回到波蘭。利奧波德将功勞歸功于自己;

戰勝奧斯曼土耳其的維也納歡欣鼓舞,時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是利奧波德一世,他發誓要讓自己的首都成為最偉大的城市,維也納進入黃金時期;

利奧波德賞賜了名望和财富給拯救維也納的騎士們,其中包括歐根親王(哈布斯堡史上最大的軍閥)。歐根親王在路易十四的宮廷中長大,母親是路易十四的前情婦。他們逃離巴黎後,仍受到路易十四的諷刺和嘲諷。路易十四認為矮子歐根根本不可能如願成為士兵。逃到奧地利後,王室接受了他,并讓他加入正沖向維也納解圍的軍隊并一戰成名;

歐根22歲成為少将,24歲協助攻取了匈牙利和布達佩斯,29歲成為陸軍元帥。他利用軍功嘉獎,在維也納正中央修建起了冬宮;

1697年,皇帝利奧波德命令33歲的歐根為維也納防禦土耳其蘇丹們破釜沉舟而來的10萬大軍。歐根違背了防禦的命令,在奧斯曼軍隊大批通過蒂薩河之時,命令部隊強行軍至此後一擁而下,打得敵軍措手不及。森塔戰役的失利,使得奧斯曼再也無望削弱維也納的優勢。歐根為了使自己的成就顯而易見,将勝利與藝術結合,他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藝術贊助人和鑒賞家;

查理五世将自己的領土分給了家族的兩個分支,并希望保持通婚維護家族統治,一支統治奧地利,一支統治西班牙;

在查理五世将領土拆分、保持通婚的策略之下,1700年,哈布斯堡的最後一任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因家族通婚有嚴重的遺傳缺陷(走路說話困難且無法生育))無後而終。利奧波德希望自己年輕的兒子(奧地利的查理)去西班牙繼承王位。卡洛斯二世死時,他把西班牙留給了來自法蘭西的候選人(路易十四的孫子);

哈布斯堡宣布遺囑是假的,于1701年宣戰。法蘭西回擊了奧地利,法軍南進攻打維也納。歐根保衛維也納,但寡不敵衆。英軍指揮官約翰•丘吉爾(馬爾博羅公爵)前來救場,兩人在布倫海姆村附近見面,并在第二天的布倫海姆戰役中大敗法軍;

1705年,利奧波德離世,此時對西班牙的戰争還未結束。約瑟夫(利奧波德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歐根在布倫海姆的大勝讓小王子查理能夠進軍馬德裡;

約瑟夫一世突然死亡,查理被召回維也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英國看法蘭西式微,害怕西班牙和奧地利會同時團結在同個哈布斯堡皇帝之下,故而背叛了奧地利,并與法國講和,查理隻能放棄成為西班牙國王的願望,決定在維也納重建西班牙,引入了西班牙的穿着、宮廷禮儀和西班牙馬術學院;

查理最終同意講和,他放棄西班牙王位以換取部分意大利和低地國家;

歐根在哈布斯堡王朝當了30年的軍隊将領和實際首相,現在他正效力于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嫉妒歐根,暗中削弱歐根。他命令歐根亂開戰端,導緻國庫破産。歐根在70多歲仍奮戰沙場,最終因感染肺炎而去世;

查理六世與布倫瑞克的伊麗莎白生育的兒子早夭,隻有女兒活到成年,查理唯一的選擇是宣布女兒為繼承人;

查理開創了一系列新法律(俗稱國事诏書);

1740年年中,查理因外出打獵,大吃蘑菇而身亡。他的女兒,瑪利亞•特蕾西亞繼任(時年23歲);

瑪利亞•特蕾西亞在皇家墓穴埋葬了她的父親查理六世;

新近加冕的普魯士國王(菲特烈大帝)發動戰争,奪取了最富庶的西裡西亞省。巴伐利亞的卡爾•阿爾布雷希特揮師前進,攻占了布拉格,卡爾•阿爾布雷希特被加冕為波西米亞國王。西班牙和法國也對奧宣戰;

1742年,卡爾•阿爾布雷希特得寸進尺,被推選為300年來首位非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奧地利連連敗退,謀臣驚慌失措。瑪利亞•特蕾西亞特趕到匈牙利,身着為父親服喪的黑色喪服,她感染了匈牙利的貴族們。她向貴族們引見了還是小孩的約瑟夫二世,懇求匈牙利的幫助。最終,匈牙利照辦了。匈牙利人熱情地加冕瑪利亞•特蕾西亞為匈牙利女王,同時為她提供軍隊。在英國提供的财政支持下瑪利亞•特蕾西亞扭轉了戰争的走向,卡爾•阿爾布雷希特撤軍了,腓特烈大帝背叛了他。卡爾•阿爾布雷希特一病不起,于1745年去世。

瑪利亞•特蕾西亞失去了西裡西亞,但活了下來。她達成了意在保境的合約,作為回報,心懷歉意的德意志選帝侯們将她的丈夫弗朗茨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瑪利亞•特蕾西亞收回了波西米亞,統治了匈牙利,成為了女皇;

瑪利亞•特蕾西亞督辦建造美泉宮,并于1746年和家人搬進了這裡;

美泉宮内部

1756年,為了從普魯士奪回西裡西亞,奧地利與法國結盟,而英國則與普魯士結盟,最後演變為了七年戰争。瑪利亞•特蕾西亞擊敗了進攻波西米亞的普魯士軍隊,并為了紀念勝利修建了凱旋門。但奧地利、法國和俄國的将軍們指揮無方,均無法擊敗菲特烈大帝;

1760年10月,瑪利亞•特蕾西亞的兒子約瑟夫二世迎娶了帕爾馬的公主伊莎貝拉。結婚後不久,她愛上了她丈夫的妹妹(瑪麗娅•克裡斯丁)。約瑟夫深愛着新娘,拒絕接受現實。結婚三年後,伊莎貝拉死于天花,年僅21歲。約瑟夫傷心欲絕,覺得自己不會再愛了;

瑪利亞•特蕾西亞勸兒子再娶,再娶後約瑟夫總是抱怨妻子長相。第二任妻子同樣死于天花,但約瑟夫連葬禮都未出席;

1763年,瑪利亞•特蕾西亞隻能承認永遠失去了西裡西亞;

瑪利亞•特蕾西亞和弗朗茨生了16個孩子,為了保證和法國的同盟,她安排14歲的女兒(瑪麗•安托瓦内特)嫁給了法國皇太子路易;

1765年,弗朗茨因病去世,瑪利亞•特蕾西亞備受打擊。他們的兒子,24歲的約瑟夫二世被推選為新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瑪利亞•特蕾西亞開始了共治;

共治十五年(1780年)後,瑪利亞•特蕾西亞逝世。之後,約瑟夫改建了維也納,精心設計了用于會面和交談的廣場(普拉特公園就是其中之一)。約瑟夫在位期間,最多時一年曾頒布700條改革政令;

1781年,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抵達維也納宮廷,慶祝約瑟夫二世登基;

對内約瑟夫二世理性務實,他對新興藝術家倍加贊賞,還頒布法令給予宗教少數派史無前例的寬容政策,改革法律、廢除農奴制,甚至還發明了新式可再用棺材(底部可以打開讓死者掉入墳墓)。而維也納人對于入葬講究優雅、豪華,一場因棺材導緻的暴動爆發,約瑟夫被迫取消了該項政令;

對外則主張擴張,約瑟夫二世與俄國凱瑟琳大帝結盟,打算共同瓜分奧斯曼帝國。戰争失利後,約瑟夫在前線染病,蹒跚着回到首都;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安危,約瑟夫開始廢除改革。約瑟夫病魔纏身,他最後頒布的政令是自己該如何被安葬在皇家墓穴。他的棺木非常簡樸,他為自己寫下碑文“雖有善良的想法,但終究一事無成的君主長眠于此”。約瑟夫激進的改革将奧地利帶入現代。僅管許多政令夭折,但其王朝帶來的新想法,改變了維也納人的态度;

沒多久,莫紮特去世,安葬于約瑟夫無名的公墓;

1792年,奧地利難以牽制法國大革命的步伐,戰場連連失利,土地接連失守,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後被推上斷頭台。哈布斯堡新任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倍感壓力,立志要殲滅法軍;

1804年,拿破侖自行加冕為法蘭西皇帝,此時他已征服了德國和意大利。弗朗西斯再次在戰場上挑釁,拿破侖大敗奧地利與俄國的聯軍于奧斯特裡茨。弗朗西斯不得不求和,他意識到神聖羅馬帝國已到末路,他授予自己新的頭銜奧地利皇帝,并宣布長達1000年的舊制度終結,神聖羅馬帝國不複存在;

為達成來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習俗的軍隊的統一,弗朗西斯引入了德意志民族主義;

1809年,弗朗西斯組建了一支新的軍隊再次向法國宣戰。雙方在阿司佩恩(多瑙河畔,維也納城外)交戰,奧軍指揮卡爾大公(弗朗西斯的弟弟)在法軍渡過多瑙河時,果斷命令從上遊放下載滿炸藥的駁船,撞毀法軍橋梁,切斷對方軍隊,奧軍轉而進攻,擊敗了拿破侖(這是拿破侖十年來首次失利);

勝利轉瞬即逝,奧軍銳氣将盡,損失慘重。拿破侖召集援軍策劃反擊。拿破侖一路向北挺進,徹底摧毀了哈布斯堡的剩餘兵力;

拿破侖回到維也納,決定留下來。法軍占領的維也納各種思潮活躍,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則是音樂。貝多芬創作出傑出的交響樂贊美嶄新的時代。在他眼中,拿破侖就是時代的化身,因而交響樂也用波拿巴命名。但是,當拿破侖不僅自行稱帝,還征戰整個歐洲,妄圖建立個人帝國,貝多芬憤而劃去稿紙上交響樂的名字,改名為《英雄交響曲》;

想要建立個人帝國的拿破侖苦于自己沒有繼承人,與早年失敗流産導緻不孕的妻子離婚,尋找新的有生育能力的新娘。克萊門斯•美特涅(奧地利外交大臣)深知國家需要時間從戰敗中複原,他借機與法國結成同盟。當俄國對聯姻猶豫之時,他提出了聯姻;

拿破侖自作主張要娶瑪麗•路易斯為妻(奧地利皇帝弗朗茨最寵愛的女兒),瑪麗•路易斯則痛不欲生。但當她去往法國見面後,卻在信中不斷稱贊拿破侖,婚後二人彼此相愛。一年後,繼承人出生;

拿破侖退位後,瑪麗帶着兒子回維也納和父親團聚。拿破侖二世在美泉宮長大成人,為了防止他像他父親一樣複辟帝制,所有人都在确保他沒有政治影響力;

聯姻迫使哈布斯堡協同拿破侖在俄法戰争中作戰,但當拿破侖從莫斯科退敗,梅特涅改變立場,奧地利加入了反法同盟;

1814年,聯盟軍在奧地利陸軍元帥施瓦曾伯格率領下,打敗拿破侖,占領法國。拿破侖隻得退位;

梅特涅邀請各國元首來到維也納,重整歐陸。所有貴賓中,最顯耀的人物當屬亞曆山大(俄國沙皇),他希望由俄國來主宰歐陸;

梅特涅和亞曆山大的對抗不僅僅在會議上,還延伸到了兩位女性。一位是公主卡佳•巴格拉季昂(曾是梅特涅的情人,會議期間則是亞曆山大的情人),另一位是威廉敏娜(薩根女公爵,半王室繼承人,梅特涅的心意對象)。她倆住在同一個樓梯上對着的兩間房。有天,亞曆山大為了給梅特涅重擊,沒有去找卡佳,而是去找了威廉敏娜。警衛向梅特涅報告,亞曆山大在威廉敏娜房内待了好幾個小時。梅特涅憤怒,甚至揚言要和沙皇決鬥,但最終是在總理府的桌子上獨自哭泣;

九個月的政治鬥争和社會陰謀後,會議難以為繼;

1815年7月,維也納條約終于被簽署。奧地利的勢力恢複到了德意志、巴爾幹、意大利和匈牙利。号稱歐洲馬車夫的梅特涅通過一系列小型會議,操縱着歐洲大陸,鎮壓各地冒頭的革命活動。在國内則靠他的秘密警察維持秩序,咖啡屋不再适合讨論政治,維也納人轉進自己沉悶而隐私的家中;

梅特涅治下的平穩以及溫和鎮壓的保守主義,在約翰•斯特勞斯及其家族作曲家的規律、舒緩的華爾茲舞曲中可見一斑;

1835年,皇帝弗朗茨逝世。繼任者是斐迪南(弗朗茨的長子),他不幸患有口吃、癫痫和大腦水腫。梅特涅仍然大權在握;

在整個歐洲,學生和激進分子滿懷自由思想想要摧毀梅特涅的絕對主義政權;

1848年2月,意大利爆發革命。随後到了巴黎,最後蔓延到了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恐慌了,将一切歸罪于梅特涅。梅特涅卸任并逃離了維也納;

同年10月,在一些示威者被開槍射擊後,革命者們将戰争部長私刑處死,挂在了燈柱上。次日清晨,一輛皇家的黑色馬車從霍夫堡宮駛出,哈布斯堡家族逃離了維也納并命令手下軍隊奪回維也納;

同年10月28日,哈布斯堡大軍以及巴爾幹來的克羅地亞、黑山人的增援,開始攻擊維也納。維也納重回哈布斯堡手下;

弗朗茨•約瑟夫(費迪南的侄子)的母親(蘇菲,婚前是巴伐利亞公主,現大公夫人,被稱為哈布斯堡家族裡唯一的男人)一生都在為弗朗茨掌權做準備,計劃讓弗朗茨代替斐迪南;

在11月一場匆忙的退位儀式上,斐迪南離開了皇位。弗朗茨•約瑟夫(時年18歲)即位。他征回一個又一個省份。當征服至匈牙利時,那裡的革命者擊敗了哈布斯堡帝國。弗朗茨•約瑟夫不得不去往俄國,并跪在沙皇尼古拉斯一世面前懇求幫助。沙皇派出20萬人奪回了匈牙利,弗朗茨•約瑟夫并未忘記這次屈辱;

1853年,英法針對俄國發動了克裡米亞戰争,弗朗茨•約瑟夫暗中支持英法,他終于大仇得報。尼古拉斯臨去世時,咒罵弗朗茨•約瑟夫忘恩負義;

母親蘇菲将弗朗茨•約瑟夫介紹給巴伐利亞王家的一對姐妹。本來與他配對的是姐姐,但他一見面就愛上了妹妹(伊麗莎白,大家也叫她茜茜,時年15歲)。見面不到兩天,兩人就訂婚了。1854年,兩人結婚;

茜茜生下了一名女兒(吉賽拉),而後又生了個兒子(魯道夫,皇儲繼承人)。蘇菲禁止茜茜撫養孩子(理由是茜茜自己不太成熟),而由蘇菲親自照顧孩子;

茜茜覺得生活無法控制,轉為開始通過健身控制自己的身體;

弗朗茨•約瑟夫的帝國正在逐漸失去掌控,西邊的意大利于1859年再次起義。意大利人的支持者是法蘭西,此時的統治者是拿破侖三世(拿破侖大帝的侄子)。弗朗茨•約瑟夫憤而宣戰,但他發現自己面對的是拿破侖三世率領的一支現代化軍隊。弗朗茨•約瑟夫堅持自己指揮迎戰,最終奧地利戰敗,丢了意大利,之後他從未再親自指揮過作戰;

奧地利弱點盡顯,奧托•馮•俾斯麥(普魯士新任首相)也看到了機會。1866年,他把弗朗茨•約瑟夫拖入戰争,奧軍在克尼格雷茨戰役中慘敗。四年之内,俾斯麥如願以償,普魯士國王成為了德意志皇帝。

俾斯麥并未摧毀奧地利,而是讓弗朗茨•約瑟夫成為了盟友。從此之後,哈布斯堡在政治舞台的力量已經不大;

在對意大利和德意志的戰争都失敗後,匈牙利威脅要再次起義;

茜茜不僅塑造體型,也在改變國家的形态。她是匈牙利的擁護者,安德雷西伯爵對她說匈牙利人在帝國内必須成為奧地利人的平等夥伴,而隻有她才可以說服弗朗茨•約瑟夫。1867年,弗朗茨•約瑟夫開創了二元君主制的奧匈帝國;

1868年,弗朗茨•約瑟夫同意設立新的憲法以及新的議會。在一份創新宣言中,他推倒了拱衛内城的舊城牆,并下令建造一條宏偉的新大道(環城大道);

此時,茜茜已經放棄了弗朗茨•約瑟夫。之前,茜茜還制止了皇儲魯道夫跟随一位嚴師,但現在,她更關注自己,放任兒子自由成長。茜茜還嘗試幫皇帝尋找真愛(皇帝一直有着情婦),茜茜在城堡劇院發現了凱特琳娜•施拉特(一位美麗但婚姻不幸的年輕女星)。弗朗茨•約瑟夫對她非常癡迷,去看了她的每場演出。茜茜皇後也可憐他,想給他提供陪伴。茜茜去到劇院跟凱特琳娜交朋友,并邀請她到霍夫堡宮,撮合他們。這段戀情持續了近20年;

父母失于照顧,魯道夫與他們的關系一直一般。長大後,魯道夫成了公開的自由主義者,他還給猶太報寫過文章,其中的自由主義觀點讓弗朗茨•約瑟夫震驚。他娶了一位比利時公主并生了一個女兒,但他真正所愛另有他人。他的舉止逐漸大膽,最終讓他感染了梅毒;

1888年的秋天,魯道夫認識了瑪麗•維瑟拉(男爵夫人,時年17歲),她開始迷戀他。幾個月來,魯道夫問了好幾個情婦,有沒有人願意陪他一起自殺,都被拒絕。但是,瑪麗同意了;

1889年1月27日,魯道夫見了父親最後一面。第二天,一名侍從将瑪麗從她母親那帶到他面前,兩人秘密地來到梅耶林(維也納郊外)的魯道夫的狩獵小屋;

29日他們談論了一整晚,第二天早晨六點,魯道夫開槍殺死了瑪麗并自殺。中午,皇帝和皇後得知了這個悲痛的消息。為了掩蓋皇儲引誘、殺害無辜女子的消息,弗朗茨•約瑟夫下令清除了相關記錄。夜幕之下,瑪麗的屍體被穿着整齊,以坐在兩叔叔中間的姿勢被馬車運到離梅耶林幾公裡外後,放入了廉價的棺木中。官方報告則說魯道夫死于神經衰弱;

1889年春天,悲痛的瑪麗家人将瑪麗重新安葬。對于魯道夫之死,皇帝與皇後都很悲痛。梅耶林的一處小禮堂中,有一尊皇後贈送的心髒被刺、萬分悲痛的麥當娜雕像;

1889年9月10日,茜茜在瓦内湖散步時,一名無政府主義者用锉刀刺入了她的胸部(正與那尊麥當娜雕像相似);

1900年,弗朗茨•約瑟夫(時年70歲)對一些人來說是傳承延續的标志,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過時的遺物。捷克人和猶太人湧入維也納,共同創造了狂熱、或許充滿厄運的文化大爆炸。最高成就是那些分離主義的藝術和建築;

弗朗茨•約瑟夫雕像

分離主義者拒絕過去維也納沉悶保守的過去,用座右銘“每個時代都有其藝術,每種藝術都有其自由”宣揚自己的觀點。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的《吻》,埃貢•席勒的《擁抱》使維也納人震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用新方法(精神分析學)來審視人的思想,他認為人的所有行為都一定程度建立在潛意識之上;

卡爾•魯伊格(1897-1910年的維也納市長)則對移民表現出強烈的抗議,他不僅創建了現代超級德國民族主義,還創建了現代反猶太主義與其所有的惡性傾向。弗朗茨•約瑟夫并不喜歡這樣的煽動,但他對此無能為力。魯伊格的思想影響了當時一位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年輕明信片畫家,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1908年(弗朗茨•約瑟夫執政60年),阿道夫•希特勒為了追求夢想來到了維也納,在這座藝術之城做起了藝術學生。起初,他熱愛維也納,他沿着環城大道散步,畫這裡雄偉的建築(比如歌劇院)。他熱愛日耳曼民族主義,欽慕極端反猶太主義的魯伊格市長,鄙視過時而懦弱的皇帝,鄙視世界主義和混亂的哈布斯堡王朝;

希特勒先後被藝術學校、建築學校拒絕,他變得激憤。同時,錢也快用完了。無奈之下,他在流浪者收容所住了三年(他後來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悲慘的時光),但這段時間他花了很多時間在圖書館學習。他不明白自己這麼個年輕的德國藝術家在偉大的德語城市窮困潦倒,但是許多猶太人、捷克人還有斯拉夫人和他們肮髒的藝術卻在蓬勃發展;

同一時間段,弗拉基米爾•列甯派斯大林(時年30多歲)從俄國來到維也納學習、研究民族這個大問題。他撰寫了《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幫助他構思了蘇聯多民族國家的社會結構;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王位繼承人)因父親仍然在位,開始有些耐不住了。他建立了影子政府等待執政;

因他為愛娶了平民姑娘索菲亞•霍泰克,而皇帝拒絕給她大公夫人的稱号,同時拒絕他們孩子的王位繼承權,他與弗朗茨•約瑟夫關系冷淡;

弗朗茨•斐迪南不希望與斯拉夫、俄國和塞爾維亞人征戰,而想建立一個君主政體的斯拉夫王國(類似于大奧地利合衆國)。但塞爾維亞卻有自己的計劃,塞爾維亞政府被稱為“黑手會”的極端民族主義組織秘密滲透,決心通過與奧地利的戰争建立更強大的塞爾維亞;

1914年夏天,黑手會派遣一名年輕的民族主義激進分子潛入剛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的波斯尼亞省,即将在首都薩拉熱窩執行一個秘密任務;

同年6月28日,弗朗茨•斐迪南與妻子索菲亞抵達該市進行訪問。盡管恐怖組織發出警告,為了和道路兩旁的人握手,大公仍然乘坐敞篷車出行;

他們從火車站乘坐汽車出發前往薩拉熱窩市政廳。路上有人試圖用炸彈暗殺他們,但炸彈并未擊中他們的汽車,而是擊中了下一輛;

炸彈襲擊失敗後,大公的司機拐錯了彎,車速減緩。另一個暗殺成員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時年19歲)趁機開了兩槍。第一槍射中索菲亞,導緻索菲亞昏迷倒下。此時,加夫裡洛•普林西普向弗朗茨•斐迪南的咽喉開了第二槍。這槍擊中大公的動脈,汽車馬上向宮殿開去(宮殿有可以處理的醫生);

弗朗茨•斐迪南的制服太緊導緻血液流動不通,倒流回胃部。醫生在錯誤的位置剪開了制服,弗朗茨•斐迪南被自己的血液溺斃。與此同時,大公夫人已死于内出血;

謀殺案傳回維也納,好戰的軍僚認為塞爾維亞政府是幕後黑手,必須受到戰争制裁。于是對其下了條件極其嚴苛的最後通牒以便開戰。德國無條件支持奧地利可以任意處置。但是因為塞爾維亞與俄國同盟、俄國與法國同盟、法國與英國同盟,同時塞爾維亞對最後通牒的處置并無法讓奧地利滿意,一戰一觸即發(導緻2000萬人喪生);

1916年冬天,老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時年86歲),但他仍然早起,前往附近的辦公桌工作。同年11月20日,他的身體更加糟糕。他到床上休息并禱告,囑咐人淩晨3:30叫醒他繼續工作。淩晨時分,弗朗茨•約瑟夫去世;

在他下葬之時,數以萬計的奧地利士兵在東線被俄國人屠殺。卡爾(下一任皇帝,弗朗茨•約瑟夫的侄孫)在危機時刻掌握政權,奧地利此時正失去對戰争的控制。卡爾試圖促成和平,但卻因此被德國盟友疏遠;

當皇帝和妻子對戰争靜觀其變,打算重修美泉宮時,自由主義者、社會黨人和民族主義者正在計劃革命;

1918年11月,德國戰敗。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政體也一同倒台,卡爾和家人被驅逐出維也納。卡爾被流放到瑞士,他一直謀劃返回維也納,直到1922年英年早逝;

凡爾賽條約中,獲勝的西方同盟中将奧匈帝國分割成五個獨立的小國家。維也納也成為稱作奧地利的小共和國的首都。德國人的驕傲在一戰中被擊潰,但一位新領導人從廢墟中脫穎而出,承諾讓德國再次強大;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黨人掌握了德國政權。希特勒堅持德國應該占領奧地利。庫爾特•馮•舒施尼格(奧地利總理)是位專制的天主教保守派,1938年2月12日,他到達了希特勒位于巴伐利亞的老巢。希特勒對他進行了5小時的演講,要求他暗地裡破壞奧地利的獨立。他試圖抵抗,但希特勒以武裝威脅。返回總理府時,舒施尼格已經崩潰;

1938年3月9日,走投無路的舒施尼格宣布讓奧地利人全民公決,決定是否讓奧地利成為希特勒德國的一部分。希特勒被激怒了,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命令軍隊越過邊界進入奧地利;

奧地利的猶太人十分害怕,此時他們的主心骨是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世家,早在19世紀20年代已成為奧地利帝國的貴族)。克拉麗絲•塞巴格•夢迪菲裡奧嫁給了巴龍•阿方索•羅斯柴爾德,當德國軍隊越過邊界時,他們從政府朋友那得知,納粹黨收集了一份将要逮捕的傑出猶太人名單。他們迅速收拾财物,逃離了邊境;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逃離了維也納;

進入維也納三天後,希特勒來到霍夫堡皇宮(哈布斯堡政權的中心),在狂熱的人群中,在陽台上對維也納民衆發表演講;

納粹黨人開始恐吓維也納的猶太人。希特勒将黨衛軍的猶太專家(阿道夫•艾希曼)派到維也納,敲詐那些急于離開的猶太人的财富。他故意在維也納羅斯柴爾德家族最大的宮殿中設立總部,但他在維也納待得并不久。二戰在柏林爆發後,他的任務變為滅絕整個歐洲的猶太人;

1941年開始,維也納的猶太人被驅逐到猶太社區和納粹在東部建立的集中營中,他們中有約6.5萬人被謀殺;

1945年,盟軍讓納粹德國在西線和東線節節敗退。俄羅斯經曆了最殘酷的鬥争,當時正向維也納推進。維也納的巷戰是殘酷的,戰鬥的高潮是對霍夫堡宮的猛攻;

同年4月,斯大林解放了維也納,并開始着手就戰争賠款問題對維也納進行掠奪。幾個星期内,法國人、美國人和英國人抵達這裡,并将維也納置于四權控制之下。

1955年(斯大林去世的兩年後),四強權同意從奧地利撤軍,并在美泉宮簽署了奧地利國家條約。經過這些後,奧地利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民主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