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的紀錄片,強悍的文字書寫。對比強壯的男性雕像,為何人們總會選擇性的忽略女雕像的作用呢?
這便是瓦爾達的與衆不同之處。若不是她,又有誰能夠留意到如此被邊緣化與被凝視的集群。女性雕像的誕生源自于對女性的懲罰,卡裡埃小鎮因幫助波斯與其他城邦對抗時戰敗,遭受男性被屠戮女性遊街的懲罰。而當時與後世的建築家們便以此為模仿,将此類女性作為裝飾,并令其背負着建築的重量,以來為過責“贖罪”。
後世的人們逐漸将這來曆的本源遺忘,并将這些女雕像作為被凝視的對象進行創作。這種凝視也具有明顯的性别差異:在巴黎,女性雕像的數量要遠遠多于男性;與男雕像強調肌肉,表達嚴肅與力量感不同,除去三尊例外,剩餘女雕像往往身着薄紗,半裸或全裸, 無不魅惑表達自身的裝飾與陪襯意味。對此,瓦爾達以一句俗語概括了這種刻闆印象的成因:“爸爸是強者,媽媽則是美人”。下一個鏡頭,瓦爾達便切入了那些頭頂重物行走的女性,人們似乎并不在意這些女性頭頂的艱辛,而更多将目光集中在“她是個女性”,對于女性美好幻夢的留念。就如最後那凝望着城市的富饒女神,樓下的人來來往往,樓上的住戶對其懵懵懂懂一無所知,隻有其一直肩負着不被理解的沉重經曆風風雨雨。
對此,瓦爾達提供了一種反凝視的可能:無論男性或是女性,其美麗都應被毫無保留的展示,這是屬于全人類的寶藏。于是乎她于開頭令裸露的男性走上了大街,盡管全街上都是裸露的雕像,但還是有行經之人駐足觀望。裸露的雕像比活人常見。但隻有一步步的走回天真,将男性與女性都真正當為人看待,表達各自的美好,才能真正破開父權凝視的可能。細節之處灼見真知,打破成見,正是瓦爾達對溫柔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