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帶有法國趣味的一部片子,但瓦爾達的獨特,也是區别于同類型片子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其将故事從庸俗與禁忌的窠臼中拯救了出來。

女性身份的遊移,是這個電影的特點,也是其沖突所在。故事十分的簡單,一位擁有孩子的單身年長女性與男性少年的情愫與愛戀。粗暴式的野蠻生長與母性的細膩碰撞與一起,女性主義視點下,瓦爾達正在力圖去客觀描摹一個現實:當一位情人同時兼具母親的身份,同時這種情感明顯有悖于傳統倫理時,她應當如何面對這種情感,又當如何在生活中落地?

故事開始于一片禁忌的紅色之中,随着鏡頭的推移,我們看到了飾演着遊戲中角色的男孩。鏡頭落點于窗前的年長女性,以她兼具母親角色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十分幼稚而有待成長的孩童,而後他野蠻的尋求青春的發育,飲醉而嘔吐于廁所中,似乎更加加深了這一點。那麼兩人的情愫起源于何時呢?應當是年長女性安撫孩子睡覺時,激起男孩的某種眷戀與戀母情結,同時年長女性也看到了屬于男孩那份天真、渴望成長。而後我們也能得知,男孩出身于單親家庭内,似乎這種共情也加深了這種冥冥之中的鍊接。

下面一塊的設計更提現了瓦爾達的俏皮與巧思,當女性駕駛車輛狂奔于馬路上,象征着危險的紅色直接撞向了她此次出行的目标——那個她想見到的男孩。年齡差異必然會跟随者溝通的障礙,但瓦爾達通過電子遊戲這一新世紀誕生物,讓女性去試圖走進男孩的世界。這也正是瓦爾達的敏感所在,她捕捉到了電子遊戲這一新事物的交互性,并且欣然學習并融會貫通于她的創作之中。而兩個人的思維方式也在其中發生共鳴。男孩似乎在此變成了一位成人,而女性反在此成為了幼稚的一方。

而當年長女性意識到這種相互的情愫後,進行了一個有非常具有象征色彩的行為——洗浴。這裡可以明顯看出瓦爾達對于女性另一面的展示,一方面,這似乎是一種欲将洗去罪孽的行為,另一方面,似乎昭示了人的第二次誕生。而在此之後,兩人的感情線就此變得明朗起來。

但随之而闖入的女兒,也敲擊了這位女性的尴尬之處:作為一位情人的同時,她也是一位母親。就如在後面的橋段中,于幹涸的泳池内,年長女性對于愛情懷抱的緊張、羞澀、渴望與忐忑,就如她在少女時一般。但在二人進行接吻時,女兒的出現一下子沖擊了這位女性的思緒,此刻她又變回了一位母親,家庭與感情的關系也在此變得苦惱起來。她無法說服女兒,同時也無法說服自己。

但令我欣慰的是,瓦爾達此刻并沒有讓年長女性直接面對社會的批判,而是先給予了她女性之間的相互包容與體諒。年長女性的母親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愛情,提供了另一種解決思路——讓女兒與她的戀人在島上生活。

這片伊甸園,是沒有世俗眼光,未開化的。瓦爾達對于海的眷戀貫徹她的導演生涯始終,廣袤與澄澈,這種精神寄托始終緩解着她電影人物中的壓力。在這片島中,二人的情欲并未展露,并顯現出了純潔的意向——這是瓦爾達高明的一點,她剔除了那些凝視與危險的部分,轉頭将視角集中在了那些與物質無關的部分:關乎人類本質的性情,随之誕生的好奇,以及它飽受歧視與偏見的部分。

即便二者的結局必然被殘酷的現實打敗,無望的愛後不能索求完美的結局:就如男孩終于當上了功夫大師,但是最後的“幸福不常”也便成為一種隐喻。但這并不妨礙瓦爾達對于人本身的尊重。就如全篇反複出現的關于艾滋病毒内容,此刻也變為一種象征,也影射出了更深刻的,一種有關倫理道德角度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