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視娛樂曆時五年打造的作品,《那年花開月正圓》投資2.21億,僅宣發成本就高達780萬。在版權售賣上,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分别以5869萬和5610萬的價格取得衛視首播權。而騰訊視頻以1.78億拿下網絡獨播權。

《那年花開月正圓》首播當日,52城收視率顯示東方衛視、江蘇衛視雙台破1,東方衛視更是突破了1.5。而在9月5日和6日,《那年花開月正圓》收視都在力壓《人間至味是清歡》,穩居第一。更難得是該劇收視口碑雙收,豆瓣評分高達8.4分。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成功,離不開題材的宏大、制作的精良等因素,但最關鍵的,在于它不以“大女主戲”之名行“瑪麗蘇”之實,打破了傳統“大女主戲”的套路。

随着“大女主戲”的激增,劇情逐漸落入俗套化,但市場仍堅持以流量為标準,所以大多創作者也都在以“大女主戲”為噱頭,鮮有敢于真正拍“獨立女性”故事的。

但随着電視劇逐漸精品化,觀衆的審美在提高,對于這類劇漸漸顯露出疲态,而這次“反大女主”套路的《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成功,也證明了敢于創新就會有市場,有紅利。

華視娛樂投資2.21億,孫俪單集片酬高達150萬

《那年花開月正圓》可以說對華視娛樂相當重要。

2017年,成立12年的華視娛樂僅參與過4部電影和17部電視劇的投資,雖然其中有過《平凡的世界》、《刀客家族的女人》等優質劇集,但鮮少打造出真正的爆款劇。

2014-2017年,華視娛樂取得銷售收入的電視劇中,2014年共有6部,其中《平凡的世界》《刀客家族的女人》共營收1.44億元,占當年電視劇業務總收入的97.52%。2015年共4部,其中《平凡的世界》營收2,031萬元,占當年電視劇業務總收入的95.68%。2016年共4部,其中《緻青春》營收8294萬元,占當年電視劇業務總收入比例為97.20%。也就是說,華視娛樂每年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電視劇營收效果并不明顯。

而影視劇營收的不穩定,也連累了華視娛樂的業績。2014、2015和2016年三年華視娛樂的營業利潤分别為2850萬元、-1.52億元、3747萬元,淨利潤分别為1701萬元、-1.2億元和3027萬元。

在華視娛樂的存貨中,2016年在拍的影視劇有19部,存貨金額4.22億,其中單是《那年花開》就占到2.92億,占比超過一半。且2017年6月,華視娛樂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書,所以若《那年花開月正圓》取得成功,不僅能提高其華視的市場估值,也是其沖擊IPO的一大助力。

華視娛樂在影視制作公司中排不上一線,但這次巨資制作《那年花開月正圓》,目前看來是走對了路。從《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演員陣容上來看,這部劇就有很大優勢,畢竟孫俪從《甄嬛傳》、《芈月傳》等古裝“大女主戲”爆火後,就穩居電視劇一姐地位。

而這也使得孫俪的身價一路攀升,6年間片酬翻了5倍。2011年《甄嬛傳》單集30萬,2015年《芈月傳》單集85萬,現在《那年花開月正圓》單集達到了150萬。即便是之前被央視點名的周迅9000萬的天價片酬,對于90集的《如懿傳》來講,單集也僅100萬。

雖然在未開播前遭到了“戲路未變”、“同質大女主戲”等質疑,但《那年花開月正圓》自開播當天便拿下了全國電視劇最高收視率,且在豆瓣拿到了8.4的評分,可以說是收視口碑雙收,實力為自己正名。

“大女主戲”已現頹勢,《那年花開》憑何口碑收視雙赢?

按類型來說,孫俪這次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和她之前的《甄嬛傳》《芈月傳》一樣,仍屬于“大女主戲”。近年來,大女主戲可以說相當火熱,同年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楚喬傳》都是爆款劇。但尴尬的是收視長虹,口碑卻持續下滑。

而這次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卻是難得的收視與口碑雙收。《那年花開月正圓》能成為爆款,有至關重要的四點:

1.題材宏大,等級高。華視娛樂總裁趙毅在開播發布會上表示:“《那年花開》最大的特色就是原創IP。”該劇以陝西省泾陽縣安吳堡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人生,而劇本名為《大義秦商》。

國内電視劇市場曾有諸多反映西商輝煌的劇如《走西口》《喬家大院》《白銀谷》等,而這些劇都是經典之作。從故事上來說,《那年花開月正圓》在向這些劇靠近。

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突破了傳統的“男歡女愛”,裝入了家國存亡、曆史更叠、商界鬥争等内容,這無疑增加了自身的曆史厚重感,宏觀上以立意勝。而對比市場的一些“大女主戲”,大多還停留在宮鬥、玄幻、言情等題材,高下可見。

2.《那年花開月正圓》擁有精良的制作班底。該劇的導演是之前跟孫俪、何潤東合作過經典作品《玉觀音》老牌導演丁黑。他曾執導過《平淡生活》、《長恨歌》、《大秦帝國第二部》、《大秦帝國第三部》等劇,雖作品不多,但都是優質的正劇和大戲。

在他操刀下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一條線索是吳家東院和沈家的競争,另一條線索是周瑩個人的命運轉折,周瑩則是牽動整部戲的戲眼。從叙事上來看,劇情流暢、節奏也不拖沓。

此外,該劇的藝術指導是以“新東方主義”美學著稱的葉錦添,該劇的服飾基本都由葉錦添親自設計,服裝的色彩、紋飾、材質都與角色身份相對應,精緻細膩。而劇中道具、家居、燈光布置等不管是構圖還是色彩,都很有質感,這也整體上提升了該劇的制作水準。

3.除了題材和制作班底的優勢,該劇的宣傳也是一大加分項。孫俪與何潤東的《玉觀音》、《一米陽光》二人組,可以說滿滿都是回憶。劇中何潤東飾演的溫潤如玉的吳聘成功圈粉無數,而他和女主周瑩的重點戲份幾乎都會上熱搜榜,比如“吳聘圓房”、“吳聘死了”等,成功帶起了國民話題度。

4.總的來說,《那年花開月正圓》能在“大女主戲”中突出重圍,靠的還是不走尋常路,也就是反大女主戲套路。

為“大女主戲”開啟新思路,打破“瑪麗蘇”、“偶像劇”的套路才能取勝

近年,内地“大女主戲”紅肥綠瘦争相鬥豔,大多古裝劇所謂女性成長實則還是頭頂光環的瑪麗蘇上位史,而現代戲标榜女性獨立精神和女權的商業劇、都市劇、行業劇實則還是在行“愛情劇”之實。

比如《歡樂頌2》中的“總攻”安迪,她針對準婆婆發起的一場股市圍剿,不專業程度震驚了整個金融圈。至于唐嫣在《錦繡未央》中,總是靠小計謀就能一路開挂也難以讓人信服。

此外,“大女主戲”中的女性角色離開了男性基本都無法推動劇情發展,不符合“大女主戲”的精神内核。以《女醫明妃傳》劉詩詩飾演的譚允賢為例,完全是在男主男二男三的“無微不至”的庇護下一路開挂。

對比之下,《那年花開月正圓》可以說是一部用心的劇。以女主周瑩的成長來說,最開始的周瑩是愛耍小聰明的,看到有人碰瓷吳家少爺,她計上心來就去騙人家銀子,又是自家老母病重又是生活窘困走投無路,哄騙吳聘買她那玉佩,最後得了吳聘五兩銀子興高采烈。

後來周瑩嫁到吳家做了學徒,吳家老爺令她跪在堂前,怒言斥責道:吳家發家靠的就是兩個字,一個是誠,一個是信。這兩個字就成了周瑩後半生行商的命骨。

首先,這個細節傳達的是很正的三觀,其次,格局很大。《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周瑩的人物塑造是鮮活的,是不空洞、不浮于表面的,觀衆能從中體味的除了秦商誠實守信、勇于進取的商道,還有周瑩合乎邏輯的人物性格轉變和成長模式。而周瑩獨具現代精神的反叛與抗争,才是“大女主戲”真正該向觀衆傳達出的東西。

“大女主戲”并不是以女性為主男性為輔,或是找當紅女明星來演就可以橫行了,在電視劇制作逐漸精品化時,能在市場立足的“大女主戲”要求的不是打着女強的幌子談情說愛,而是真正圍繞着女主的成長和蛻變,抓住女性堅強、善良、自主的特征,傳遞出“女性當自強”的道理。

從《甄嬛傳》的成功開始,或許嗅到了觀衆需求風向的轉移,投資方開始越來越青睐“大女主戲”。之後的《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楚喬傳》等劇不斷刷新收視率的結果來看,确實很對觀衆胃口。但現實市場規律在變化,大家渴望更優質的劇集。

但現在市面上很多大女主戲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内”。以同年的《楚喬傳》、《秦時麗人明月心》和《醉玲珑》來說,雖頻上微博話題,但因劇情平庸、演員演技不過關等遭到了口碑差評,有時更是直接影響收視,迪麗熱巴主演的《秦時麗人明月心》收視率甚至一度跌至0.1%。

市場明顯對同質化的“大女主戲”已經審美疲勞。之前《琅琊榜》爆火,《軍師聯盟》口碑也是上乘。在未來,姜文的《曹操》、吳磊的《鬥破蒼穹》、楊洋的《武動乾坤》、吳亦凡的《将夜》、馬天宇的《三國機密》、張若昀的《霍去病》等“大男主戲”都給觀衆提供了更多選擇,霸屏的“大女主戲”顯然面臨挑戰。

“大女主戲”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就得突破慣性思維,拒絕粗制濫造,靠優秀的劇本、考量的細節、精緻的制作、走心的表演、宏大的立意取勝,而非落入俗套。從這個角度來講,《那年花開月正圓》也為“大女主戲”開啟了新的高度和模式。

之後還有一系列“大女主戲”開播,範冰冰的《赢天下》、周迅的《如懿傳》、楊幂的《扶搖皇後》、倪妮的《凰權》等。能否實現收視口碑雙收,就看這些劇到底是披着“大女主戲”的瑪麗蘇偶像劇還是真正的女性崛起精神的“大女主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