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了解這片對于《紐約提喻法》這樣的片子影響多少 但觀看本身亦像是參與了一場13小時的行為藝術//整部電影13個小時 實際上在做一次五月風暴的運動排演,運動為什麼發生 人們對于共産主義與毛主義有多狂迷 運動為何又分崩離析。兩個劇團的嘶吼着排演,像動物期待雷鳴一樣 期待共産主義的到來。從這一點看 不斷打破壁壘的大段戲劇排演與13個小時的時長顯得十分有必要。
出局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千禧年代的時間戀物
影片的開頭,攝影機跟随舒淇飾演的Vicky穿越,畫外音說道:“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是2001年,全世界都在迎接21世紀,慶祝千禧年。”這是一段由多個時間數字組成的台詞,2001年、千禧年、21世紀、十年前,同時在這個開頭段落中 ...
《柏林蒼穹下》廢墟、巴洛克戲劇與曆史天使
《柏林蒼穹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兩位傾聽人類心聲的天使穿着大衣長袍穿梭于柏林這座城市中,其中一位天使卻因為愛上人間的女子而決定變成凡人”,文德斯将鏡頭置身于處于冷戰的柏林下,俯瞰冷戰背景下柏林人的一種狀态,在這部電影中,有兩個設 ...
《如沐愛河》——阿巴斯鏡頭下的現代性社會
每當我們談論阿巴斯時,就一定會引用到戈達爾說過的那句話:“電影始于格裡菲斯,終結于阿巴斯”。在阿巴斯的電影中,永遠固定地讨論着那些關于藝術的的母題,即真與假,現實與虛拟,真品與赝品。安德烈巴贊說:“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其所表明的是 ...
作為情欲觀察者的樸贊郁
“與其望着窗外,不如直接置身于海洋中,那時候,你才會更加理解大海。”————樸贊郁在樸贊郁的電影中,一直存在着對愛、謀殺、欲望的關注,并且在不同的文本框架下進行着升級與轉換,《機器人之戀》中男女二人在精神病院的幻想之愛、《斯托克》中 ...
從《聖母》到《钛》,以肉體之愛肯定神之愛,以家庭之愛否定人之愛
毫無疑問,“人”是一個不斷被建構的概念,笛卡爾在《方法論》中頌揚了人類理性的絕對力量,理性是使人成之為人,将人與野獸區分開的唯一東西,理性賦予主體以判斷思考的力量,也成為衡量人區别于其他物種的标準。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态》中論述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