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盡管我幾乎不記得具體情節了),哈奇想要退出殺手生活,專心做個好父親。他發自内心覺得,家人比工作重要,妻子需要一個顧家的丈夫,孩子們需要一個溫和的老爸,而不是一具殺人機器。

但是現實給他上了一課。

逃避自己的殺手身份,真的對家庭更好嗎?

電影開頭,哈奇拼了命地追求"正常"生活。一邊是每天早出晚歸地大開殺戒,給黑幫幹活,一邊假裝歲月靜好地跟家人互動,剛玩完命趕緊發“愛你”的短信回家。

這樣做的結果适得其反,他跟妻子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也無暇關注孩子們遇到的問題。

兒子跟人打架留下了熊貓眼,但不管哈奇怎麼問,他都不願意跟老爸說實話。

為什麼?因為哈奇在壓抑自己真實的本性。

哈奇是個訓練有素的殺人專家,他的本能是他最強大和最鮮明的地方,當他試圖把這一面藏起來的時候,他也就不再是他自己了。

盡管兒子不知道老爸每天在幹什麼,但他一定能感覺到這個爸爸“很假”,每天心不在焉,總在藏着掖着什麼。

當一個人否認和隐瞞自己最核心的本質,他肯定很難讓身邊的人感到親切。

哈奇也覺得這樣不行了,工作太拼,兩面派的生活眼看難以為繼,于是決定帶家人去一個童年回憶的小鎮度假,讓自己放松和逃避一下。

算盤打得挺美,但我們很快就看到了,這種想法到底有多天真。

普盧默維爾可不是什麼田園牧歌的度假勝地,而是一個犯罪集團和執法機關沆瀣一氣的窩點。毒品走私、非法賭博、勒索綁架謀殺……你盡管開口好了,危險的東西這裡應有盡有。

一個"正常居家男"帶着家人來到這裡,他們妥妥就是最完美的受害者。

但一個武藝高強的殺手就不同了,他有能力識别危險,保護家人,解決掉那些惡棍,更重要的是,直面他真正的自己。

你看多諷刺,哈奇的旅行本來是為了逃避問題,卻陰差陽錯為他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案。

電影的開頭,妻子貝卡希望哈奇遠離暴力,過正常的家庭生活。但在電影結尾,她變成了什麼樣?

她端着步槍一槍搞定了黑幫老大,又跟哈奇一起跳進遊泳池,看着整個主題公園在眼前爆炸。

這沒有任何被迫的成分,這是她主動的選擇。

因為貝卡終于明白了,她愛的不是哈奇的某一面,而是完整的哈奇。這其中既包括他對家人的溫柔和深情,也包括他的拳拳到肉的緻命手段。

哈奇對兒子的态度轉變也很說明問題。

一開始在遊戲廳裡,兒子因為妹妹受欺淩,揍了對方一拳還擰斷了他的胳膊。

當哈奇看到兒子這樣做時,他苦口婆心地勸兒子說:你不能學老爸我啊,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

但當黑幫帶隊前來報複,兒子拼死跟殺手纏鬥保護了妹妹,這一次他得到了肯定。

社會告訴我們,理想的父親應該是什麼樣的?溫和的,耐心的,從不使用暴力的。

曾經哈奇也相信這一點,并且覺得家人們也都對此深信不疑,所以他始終無法做自己,始終不能成為一個認可自己的父親。

但在電影最後,哈奇坐在家裡看着家庭照片溫習美好的回憶,這時候他已經是完整的自己了。

不用再分裂成雙重人格,一邊是溫柔的父親,一邊是冷酷的殺手,而是一個統一的存在:一個用自己的特殊技能保護心愛之人的男人。

貝卡愛的是這樣一個哈奇,孩子們需要的也是這樣一個父親。

全片最諷刺的一幕是開頭結尾呼應的哈奇被審訊的場面。

夫妻倆大鬧遊樂園,留下滿地屍體,政府特工表示非追究不可,但上級一個電話,他們立刻大手一揮放了他倆。

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直白,因為哈奇做了政府做不到的事,清理了一個腐敗的小鎮,消滅了一個犯罪集團,拯救了許多無辜的人。

政府嘴上說着譴責暴力,不贊成私人執法,實際上他們少不了像哈奇這樣的人來幹他們幹不了的髒活。

權力機構就是這麼虛僞,這恰好跟此時的哈奇形成了對比。他已經可以在家人面前開誠布公,不必再說一套做一套了。

所以這個電影真正的主題,不是“工作和家庭哪個更重要?”,而是“坦誠表達自己比遮遮掩掩重要”。

當哈奇能夠毫無愧疚地使用暴力來保護家人,他才真正成為了一個好父親。

而一家人能夠接受和支持彼此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才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