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來,影迷們都在熱切守候着畢贛導演的第三部長片新作。殊不知,在潛心籌備長片之餘,他卻出人意料地拿出了一部名為《破碎太陽之心》的短片。這也是他繼《南方》《老虎》《金剛經》和《秘密金魚》之後的第五次“短打”,卻也是第一部商業性質的品牌合作短片。

但跟以往的短片創作有所不同的是,畢贛導演這一次似乎更是以拍攝長片的姿态在進行創作。畢竟,繼2018年拍完《地球最後的夜晚》之後的這四年裡,我們猝然經曆了太多變故,體味了太多悲傷。而透過《破碎太陽之心》,我們也足以深深感受到,畢贛導演正是基于這四年來的集體記憶,以其獨特的影像美學,将他對過去與未來、對生命與愛的思考寄寓在了這支短片中。

這一次,畢贛導演依然不避諱緻敬。短片《破碎太陽之心》的片名,化用自美國垮掉派作家塞林格的經典短篇小說《破碎故事之心》,再次延續了其前兩部長片的命名方式。但這部短片本身,其實跟塞林格的原作并無聯系。若非要牽引出兩者之間的某種精神暗合,那畢贛或許是想借塞林格“既無視商業文學,又無視嚴肅文學”的寫作态度,來譬喻自身的電影創作理念。

短片《破碎太陽之心》的取景地也依然沒有離開貴州;但至少,畢贛終于暫時跳脫出令他魂牽夢繞的“蕩麥”,嘗試着走向了更遠的遠方。也正因此,我們才得以有機會看到畢贛在全新的影像空間裡施展自己的才華。

神秘的黑貓是這部短片的主角,它總是披着夜的顔色,穿梭在黑暗之中。它如此漫無目的地遊走在世間,既沒有什麼期望,也不曾感到絕望。直到有一天,它遇見了稻草人,命運就此發生改變。黑貓想知道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于是便穿上稻草人的衣服,踏入尋找答案的漫漫之旅。

作為極具靈性與巫性的存在,黑貓向來是導演和作家們慣用的經典意象,尤其是在恐怖、懸疑、偵探類作品中。在我們中國,黑貓則象征着吉祥,屬于鎮宅、辟邪之物。正如《破碎太陽之心》的序語所言,“人類之所以需要貓,是因為它能把你我獨處時容易堕入悲傷的情緒,凝固在平靜之美中。”

縱觀短片中的這隻黑貓,畢贛導演似乎更有意将它幻化成一位吟遊詩人、一名荒野偵探,抑或一縷追根溯源的幻影。這樣的角色設定,無疑與《路邊野餐》中的陳升和《地球最後的夜晚》中的羅紘武異曲同工。

整部短片通過三段旅程,講述關于愛與救贖的故事。黑貓最先遇到的是孤兒院裡的機器人。機器人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是它用生命澆灌的苦丁糖。因為每一顆苦丁糖,都是機器人的心。每當有孩子要離開孤兒院時都能得到一顆,用苦丁糖甜蜜、酸楚、苦澀的滋味,來救贖他們孤寂的靈魂與肉身。

在這場戲中,畢贛導演以鏡子碎片折射陽光的方式,讓化身為人的黑貓喚醒了已經沉睡很久的機器人。這也是整部短片中第一次貼合“破碎太陽之心”這個片名的奇妙時刻。破碎的鏡子,破碎的陽光,融亮了破碎的心。

這不禁讓我想到石黑一雄的小說《克拉拉與太陽》,書中有這樣一句直擊靈魂的叩問:“你相信有‘人心’這回事嗎?我不僅僅是指那個器官……人心,你相信有這樣東西嗎?某種讓我們每個人成為獨特個體的東西?”

某種程度上,畢贛在拍攝《破碎太陽之心》時的繁複心緒,想必也跟石黑一雄寫作《克拉拉與太陽》時的心境如出一轍吧。尤其是當機器人從自己胸腔深處掏出苦丁糖的那一刻,它的那句“你好,再見”着實讓人淚目。我們的人生中有太多匆匆過客,而總是在路上的我們,永遠隻會在品嘗到酸楚和苦澀之後,才後知後覺地回想起那一絲甜蜜,正如天生對甜味不敏感的黑貓。

黑貓遇見的第二個人,是一個每天都會吃常忘面的健忘者,她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一封被遺忘的信,來自她逝去的愛人。對她而言,常忘面就像是一劑救贖的良藥,她唯有不停地吃,才能抵禦内心的痛苦。

或許,她并不是真正的健忘,而隻是選擇健忘罷了。這一刻,很難不讓人想到李鴻其在《地球最後的夜晚》中邊哭邊啃蘋果的那個長鏡頭。這一次,黑貓将自己的一隻眼睛作為玻璃燈,悄然點亮了健忘者生命的光。直到那一陣短暫而急促的叩門聲,敲開了女人的希望。

那封被遺忘的信,則不動聲色地點名了整部短片的核心主題:愛。即便黑貓難以讀懂那些詩意的言語,但帶給我們的觸動卻宛如太陽照進破碎之心。尤其是信中最後那句話:“我寫信的時候心髒是熱的,和想你的時候一樣,所以我想,人類的愛,肯定保存在太陽核心之中,用來維持着太陽系。”這是短片中第二次與片名貼合的浪漫時刻,是來自天堂的詩句,也是畢贛導演交給我們的謎底。

黑貓最後遇見的怪人,是陳永忠飾演的魔鬼。魔鬼曾經是一位魔術師,直到他獲得了真正的魔法,卻也失去了快樂。黑貓與魔鬼交易,被騙走了靈魂中所有的音符,卻隻得到一團肮髒的泥巴。魔鬼聲稱,這便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對黑貓而言,這是一團充滿欺騙的泥巴,難以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曾經收養過它的小女孩。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小女孩最後掀開黑貓的帽子時,看到那團欺騙的土壤上開出了一朵小花,伴随着一聲“再見,你好”。

這一刻,黑貓找到了它苦苦追尋的答案嗎?或許,隻有它自己知道。至少,它已然傾盡所有,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伴随着那頂在風中飛舞的黑帽子,它的身體和靈魂将繼續尋找新的救贖。

那麼,畢贛導演找到了他真正想要的答案嗎?至少,他通過這部短片,幫我們找到了共同的答案。他讓我們相信,那保存在太陽核心的正是愛;因為隻有愛,才能夠抵抗死亡和悔恨,抵抗孤獨和别離。也正因此,整個故事會以孩子和花朵作為落點。正如畢贛曾在談到自己的孩子時說,孩子的出生讓我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和他重新過童年。

短片收尾于舒曼的《夢幻曲》。動人的曲調中,既蘊含着世人對已經遠逝的過往的淡淡追思,也透現出我們對即将抵達的未來的默默守望。過去總會過去,未來終将到來,死亡注定伴随新生,黑夜過去便是黎明。

這部《破碎太陽之心》依然有着畢贛導演獨有的味道。那些至死不渝的浪漫與傷感,以黑貓與稻草人的靈肉結合,回歸到生命的本源。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不斷叩問自我,悄然展現出獨有的神迹,讓我們共同體驗了一段孤寂之旅。

整部短片呈現出的冷色調,将末世氣息展現得淋漓盡緻,同時又不乏偶爾明亮與溫暖的跳色,讓人回想起曾經觀看《路邊野餐》和《地球最後的夜晚》時的獨特感受。在孤寂和絕望中追尋信念和希望,似乎永遠都是畢贛導演的深刻命題。

苦丁糖、常忘面、燃燒的稻草人、迷失方向的貓、沉睡的機器人、遺忘的信、變魔術的魔鬼,以及希望之花等等,畢贛導演正是用這些看似散落的詩意符号,交織成一段讓人難忘的奇幻之旅。

黑貓給稻草人以飛翔的自由,給機器人以跳動的心髒,給痛苦健忘的女人帶去光明,給失落的魔鬼帶去靈魂的音符,将最後的花朵送給孩子。愛與救贖,正是在這場人生旅途中被一盞盞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