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評電影《無名之輩》

      前幾日,又重溫了一遍由饒曉志編劇并執導的電影《無名之輩》。時隔近一年,再看仍是熱淚盈眶,笑中帶淚;胸腔中滿是心酸與觸動。該片與2018年同樣大熱的一部影片《我不是藥神》相比,其劇情與制作都不算特别精良,劇中能稱得上大咖的也僅有陳建斌老師一位。可最終《無名之輩》卻成為了小成本電影中難得一見的一匹黑馬,票房口碑雙豐收。我想,這與導演兼編劇饒曉志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是密不可分的,而作為貴州人的饒曉志,對貴州這片土地也一定懷着常人難以比拟的感情;這也間接衍生出了在劇中西南小鎮中的平凡衆生相,和操着一口地地道道西南方言的劇中人。

作為新銳導演,饒曉志之前一直從事話劇導演的工作;前期嶄露頭角的作品是由原創話劇《你好,瘋子》同名改編的電影作品,該作品評分雖高卻并未大熱,卻也很好地展現出了導演饒曉志的個人天賦與别開生面的風格樣式。與《你好,瘋子》相比,電影《無名之輩》無疑讓我們看到了饒曉志執導水平的成長與成熟,也更好的體現了他對不同題材遊刃有餘的駕馭能力。在該片中令人驚歎的是,饒曉志對于多線平行叙事結構的娴熟構思,幾近形成了一張大網,将劇中的角色面面俱到的展現出來;且最終将戲劇創作的技巧運用在片尾,形成了本片的高潮與結尾,令人意猶未盡的同時又引人深思,真可謂是匠心獨到。

影片中最核心的劇情還是采用雙線平行結構為主。以陳建斌飾演的馬先勇與任素汐飾演的馬嘉旗兄妹倆為故事主線,時空交錯平行展開主要情節。故事以一場持槍搶劫手機店的案子為切入點,因酒駕被辭退的大齡協警馬先勇企圖通過破案尋回槍支重返協警隊,為此展開了一系列的跟蹤調查。與此同時,兩名劫匪眼鏡和大頭趁亂躲進了高位截癱的妹妹馬嘉旗所在的出租屋裡,三人在出租屋内上演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及愛與救贖的故事。最終,多方人馬在西山大橋彙聚,一場混亂後,心存善良的劫匪眼鏡失手打傷了馬先勇,被現場抓捕;馬嘉旗從絕望中醒來,憧憬着明天與希望……

影片中的剪輯與畫面的組合是略顯粗糙與生硬的,但勝在叙事手法的連貫性與完整性。影片一開始以畫外音的形式呈現,黑白色調的背景下,隐隐傳出橋城刑警隊長任曉沖與女孩真真的對話聲,莊重嚴肅與漫不經心又帶着淡淡憂傷的聲音交錯傳來,伴随着緊湊急促的背景樂,引導了觀衆的好奇心與探求欲。轉場的巧妙構思在于利用了時鐘轉場,時針倒回,引出了故事的導火索持槍搶劫案。

而影片中别出心裁的小設計在于隐喻蒙太奇的運用。該片在貴州都勻進行拍攝,故事的發生地設定在橋城,而最後的高潮與結尾也發生在西山大橋,不留心也許隻當是個巧合。可影片中有一個場景,馬嘉旗在天台上尋死,望着對岸的西山大橋。與章宇飾演的眼鏡對話:“你說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橋啊?因為路走到頭了。”兩個失意的人在暴風雨中相互感歎,仿若相互取暖,一個因為高位截癱對生活感到麻木與絕望;一個渴望受人尊重,擺脫平凡,卻在命運的翻雲覆雨中浮沉,未能如願,卻又不甘沉淪。影片最後,兄弟大頭與心愛的女孩真真接近苦盡甘來,眼鏡也打算金盆洗手,與馬嘉旗共度餘生。卻在結局時眼鏡陰差陽錯下傷人被捕,命運再次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這個玩笑一開就是一輩子。另一邊,沉睡中的馬嘉旗醒來發現一幅畫,畫中有兩個攜手并肩的男女,還有眼鏡留給她的一句話“我想陪你走過剩下的橋”。馬嘉旗看到後放下了求死之心,眼中盈滿了希望的淚水與憧憬的笑容;而這裡的橋,指的是兩個身處絕望的人的相互救贖與成全,是關于人生與生活的承諾。可惜的是,身在橋城西山大橋對面的馬嘉祺那個時候已經等不回屬于她的那座“橋”了。

第二處隐喻蒙太奇的運用在于結尾處徇爛多彩的煙花。一場混亂後,同坐在救護車中的馬先勇與眼鏡和大頭分坐兩邊對峙着。馬先勇持一把玩具水槍,眼鏡持一把真槍,緊張壓抑的環境因為煙花猝不及防的綻放而失控,受到刺激的眼鏡驚慌失措下開槍誤傷了馬先勇,并在當場被抓捕。再次被愚弄并感到尊嚴被踐踏的眼鏡青筋畢露,目眦欲裂,匍匐在地上;被一群警察控制着,雙眼通紅,面露自嘲,卻仍舊倔強的仰起頭來,企圖擡頭看一眼五彩斑斓競相綻放的煙花。一場喧嚣後,煙花似乎掩飾了太平,給人歌舞升平的錯覺,仿佛一切隻是一場夢。可對于眼鏡和大頭,無疑是一場噩夢;然而對于心滿意足,面露笑容的真真與心懷希望的馬嘉旗來說則無疑是一場美夢。煙花雖美卻易逝,對于眼鏡和大頭來說是希望的破滅,而對于馬嘉旗與真真而言卻是希望的升起。而對于旁觀的衆人而言,不得而知,也許在他們的眼中這不過是場煙花而已,沒什麼特别的,真要說,也就特别美罷了。

我相信,每一部影片的成功,都離不開台前幕後的衆多工作人員的嘔心瀝血與全力奉獻。而影片中的點睛之筆無疑是演員們對于角色的傾情演繹與精彩塑造。不得不說,在這部影片中衆多演員們的表演都相當出彩。尤其是馬嘉旗的扮演者任素汐的演技着實令我眼前一亮,心生敬佩。初次在大熒幕上見到她,是在2016年上映的電影《驢得水》中,任素汐在其中飾演的是女主張一曼,一個作風不端卻心懷大義的鄉村女教師。任素汐由于是話劇演員出身,有着極強的可塑性與深厚的台詞功底,對人物内心的揣摩與把握也相當細膩。因此,在2016年,任素汐就憑着不俗的演技與唱功小火了一把。兩年過去了,毫無疑問在《無名之輩》中她的演技更加駕輕就熟,經驗的積累也更加深厚。在該片中飾演高位截癱的馬嘉祺,她沒有肢體語言,僅憑面部表情與台詞功底就能夠打動萬千觀衆,由此可見一斑。

在電影《無名之輩》中,她演技的高光點在我看來有兩處。一處是作為一名花樣年華的女子,高位截癱的她因生活不能自理,在兩位男性面前尿失禁的場景。劇中馬嘉旗先是面露震驚,不敢直視眼鏡與大頭,緊接着窘迫地錯開目光,輕聲說道“你們可以走了,”随後是急促的催促他們離開;之後大頭心生不忍,想給她墊尿不濕,她感到極端地羞恥與無能為力的挫敗,開始歇斯底裡卻又蒼白無力的吼叫,而後是聲音嘶啞的默默流淚,身體顫動着……這一系列細膩有層次感的設計,使得她的情緒層層遞進,最終迎來共情式的情緒大爆發。讓觀衆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個屈辱多年,苟且偷生,麻木度日的馬嘉旗本人以及她作為人性的最後一絲驕傲與尊嚴的破滅。我們感動于她對維護尊嚴的聲嘶力竭,也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們自已的影子。畢竟我們都是芸芸衆生,我們都是無名之輩;甚至,也許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人拼盡全力,才能努力過好這平凡普通的一生。可哪怕我們是小人物,哪怕我們身處泥淖,狼狽不堪;也如同馬嘉旗一樣,不願喪失最後的尊嚴,這就是芸芸衆生的執拗,也是小人物們千金難買的堅守和永不放棄的追求與倔強。

第二處演技爆發的高光點在于馬嘉旗與陳建斌飾演的哥哥馬先勇的對手戲,兩人之間唯一的對手戲是隔着一扇厚厚的防盜門展開的。兩個專業的演員僅憑着短短的一段對話,就有了觸人心扉的情緒效果,這一段對話也充分展現了兩位演員極強的信念感和深厚的表演造詣。說到陳建斌老師,不得不說作為老戲骨,他讓我看到了演員超強的可塑性與多變性。我對他的上一個角色固有印象還停留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威嚴莊重,君威難測的雍正皇帝身上。大概是該角色太過經典,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陳建斌老師的印象都還停留在雍正皇帝這個角色上。而在電影《無名之輩》中他飾演一個愛貪小便宜,有家暴傾向,油嘴滑舌的市井保安的形象,出乎意料地令我沒有半分違和感。從高高在上的皇帝到市井有着明顯市儈的粗俗小人物,陳建斌老師無疑用精湛的演技跨越了這條鴻溝,達到了“人戲合一”的境界。言歸正傳,作為山東人的任素汐與出生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陳建斌老師,在這段對手戲中,将西南方言說的如此流利,且把握住了西南方言的特點與精髓,無疑是對各自的角色下了一定的苦功夫的。因此任素汐在呈現馬嘉旗這個彪悍毒舌的殘疾女孩時,入木三分。她用故作堅強的話語掩飾了她脆弱無助的内心,卻在與哥哥的對話中信念崩塌。以為自己即将離開人世的馬嘉旗在與哥哥相隔的一門之後。隐忍着淚水,故作氣憤,怒罵哥哥,卻抵不過親情的牽絆,将不舍與牽挂呈現在了那張蒼白羸弱的臉龐上。而這個片段的成功之處在于兩個優秀演員的相互成全,共同促進了情節發展的大爆發與大融合。

最後談一談編劇饒曉志的角色形象刻畫方面。在電影《無名之輩》裡,幾乎每個角色都是相對完整的圓形人物,甚至于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故事線,都是劇中的主角。我們可以發現以往的一些大制作的影片,主角與配角的層次感是很分明的,配角往往沒有多餘的故事線與個人性格的明顯特色,往往主角光環支配着整個劇情的起承轉合和“三一律”故事情節的運轉。而在該片中,編劇選擇的是一些邊緣人物,闡述了無名之輩這個群體;接地氣兒的同時,生活化場景多,生活氣息濃厚,這無疑是一次與衆不同的嘗試。因此,在劇中,你可以看到芸芸衆生相:有重情重義,出生底層,隻想賺夠老婆本回鄉下結婚的大頭;有雖淪落風塵,但心存愛意與希望的真真;有叛逆早戀與父親不合的馬依依;有破産與情人外逃卻又折返的高明;有對生活麻木疲憊的馬嘉旗;有生來普通平凡卻又不甘平凡,想要受人尊重,闖出一番大事業的眼鏡;有在底層掙紮,妻子去世,妹妹癱瘓,女兒叛逆,心中執拗的馬先勇;有心存責任與恻隐之心的刑警隊長任曉沖……這些人的身上多多少少會有我們自己的影子,它折射出了社會生活的人生百态與底層人民的縮影;其中交織着愛情、親情,友情與責任等多種因素,構成了一副在底層掙紮,受命運擺布卻又頑強生存,心懷希望的立體而真實的劇中角色。

電影《無名之輩》無疑最好地诠釋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一藝術理念,這讓影片的叙事主題得以不斷升華。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就如同一面鏡子,每個人在其中看到的影像必定是因人而異的。而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每個看似滑稽小醜的無名之輩,都有着不為人知的悲喜與堅持;也看到了市場的包容度,以及一代代電影人與時俱進的努力。近幾年,中國的電影事業正在邁向屬于自己的繁榮,有了更多切合實際深入社會的國産優秀作品,影視作品的選材與制作也愈發精良。随着觀衆的審美水平與鑒賞能力地不斷提高,也不斷湧現出一些新銳導演與新鮮面孔。而這幾年優秀作品的層出不窮,也無疑是影視行業一個個欣欣向榮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