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中年哀乐中年(1949)的剧情介绍
创办小学多年并自任校长的陈绍常(石挥)早年丧妻,独自抚养两子建中、建平和一女建英。与他一起生活的大姐劝他续弦,他虽也有心,却因目睹挚友的爱女刘敏华备受后母虐待,断了念头。不久,挚友亡故,敏华辞别他后随后母迁居外地,一别十年。两人再见面时,敏华(朱嘉琛)已成长为独立自强却不失贤淑的新女性,因不愿再受后母摆布,她拜托绍常介绍一份工作。随后,她成为绍常的同事。
成年的建中(韩非)如愿以偿成为某家银行的职员,因得经理赏识,他结识其女冯丽君(李浣青),很快变作其乘龙快婿,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建中夫妇认为绍常卑微的小学校长身份丢了他们的脸,劝他退休在家做老太爷,绍常虽一百个不情愿,却也乖乖听命。敏华接下他的工作。只是赋闲在家的日子不好过,每日时间都似他那块坏掉了的老怀表般静止不动。而将无聊心情讲给家人听时,家人或怨他有福不懂享、或自忙自事无暇顾他,他的失落一日多过一日,与建中夫妇的矛盾亦越来越多。
又到一年清明时,拜祭亡妻时,绍常遇见前来祭母的敏华,感慨人到老年只能等死,敏华却认为人在中年的他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劝他再回学校教书。而听从敏华建议偷偷瞒着建中再回学校教书一事漏泄后,建中对他的态度更加冷淡,但他已铁了心。“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其后,他无意间发现自己与敏华早已两情相悦,决定与她结婚,此事更令建中夫妇大为恼火。
哀乐中年哀乐中年(1949)的影评
非常深刻的电影,虽然上映于1949年,但讨论的问题过了几十年后仍然不过时——中国人未老先衰。很多台词读来都很有滋味。“现在一般的社会名人恐怕都跟我儿子一样,把欺骗当作一种职业”“一个没有工作就没有快乐,他活一天就得尽一天的责任”“可 ...
出了百讲,我一直念念有词 太好看了,真的太好看了!1949年的作品,但主旨直到今天也可以称得上遥遥领先且发人深省。年龄只是物理意义上的标准,并不能代表心灵的状态。多少人老当益壮 生机勃勃,又有多少人已经未老先衰?从刚回北京看的《巴西 ...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恒心有计划。现在的一般所谓社会名人,恐怕都跟我儿子一样,把欺骗当做一种职业。——我跟建忠说过多少回了,他总不让我出去做事。他说家里头又不是没吃没喝的。我还要出去做事,简直给他丢脸了。——其实你真应该出 ...
“ 对学生用体罚现在已经落伍了。” “ 只要一个人肯上进,学历也没什么重要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见得个个都有工作。” “ 现在的年轻人都讲究自由恋爱,哪轮得着我们来管?” “ 现在一般所谓的社会名人恐怕都跟我儿子一样,拿欺 ...
台词:“你可有心肝没有?”“我一直希望有那么一天”“随他们去吧,要他帮忙啊,越帮越忙”“谁都叫我老太爷,可居然有人叫我孩子哈哈哈哈”“我每天就吃了睡,睡了吃…人家都说我好福气,可其实是活受罪”“您不能把就的东西看的这么宝贵,你得有狠 ...
意外很好看,故事是很老套的故事,元素是很常见的元素。 但看这部电影有种看欧亨利小说的那种意外感。从批判的角度看,这部还是男性叙事,主要视角是以创办小学的陈邵常的视角展开,但意外的不让人讨厌。陈绍常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有些理想主义,有些 ...
继上次观看了《牧马人》之后,便对于早期中国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分享的电影是《哀乐中年》,偶然看到朋友圈一位纪录片导演安利的早期国产影片,于是在睡前决定找出这部影片来看。这部影片的资源很好找,B站上就有。影片是由桑弧编剧、执导的 ...
上世纪40年代的老片,观点毫不过时,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意识放到现在仍旧超前。几处转场处理得很惊喜,画外之音也是亮点。金句虽多,说教意味却不会很足。兼具技巧和内容,不可多得的国产佳片。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那么重要, ...
一个朋友之前给我推荐的,周二的晚上,有些疲倦,不想工作,是个品味老电影的时候。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电影的制作者到底想给大家传递什么信息,或者什么精神呢。看到影片开始小女孩受到继母虐待,男主的小外甥因为家里穷苦而 ...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只有青年和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中年最宝贵”“你以为他们是年轻人吗?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我们只关心死,很却很少关心怎么活”振聋发聩啊,影片之先瞻叹为观止;惜乎小学教员的地位和收入在半个多个世纪后仍未得到改善!
那时候他们说,体罚孩子已经过时了。
老夫少妻,超前之作,关注个体,叙事扎实。石挥的表演朴实自然,脱离了影戏腔调的束缚。阻碍婚姻自由的不是祖辈而是晚辈
无论思想还是技法,都是相当超前,找到李安的根了,看来也不完全是在小津那里,算是一点欣慰了,很早的年代,中国也有很好的电影。石挥和朗雄真是神似啊,只是他们之后,中国旧派父亲形象,我们还能指望谁?
石挥是演技最好的华人男演员没有之一
老夫少妻的爱情结合太进步了。说中国人只有青年和老年,没有中年,50多岁就要在家做起老太爷,中年该怎么活成为影片最关注的话题,对生活的关注在现在仍然有其意义。石挥自不必说,朱嘉琛也让人眼前一亮。
欣赏老校长的温文儒雅、乐观豁达、有家庭责任感又开明。导演最后让他找到一个天使,真是幸运
“我不怕死,我怕等死”,“中国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我们中国人真是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很重要,而并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1949年的电影,有人说这片的思想超前了70年,我想说,这片放在当下,依然是超前的(不但没前进,反而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