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年代的老片,觀點毫不過時,戀愛自由婚姻自由的意識放到現在仍舊超前。幾處轉場處理得很驚喜,畫外之音也是亮點。金句雖多,說教意味卻不會很足。兼具技巧和内容,不可多得的國産佳片。
我們中國人真是一個古怪的民族,對于死看得那麼重要,而不去講究怎麼好好地活下去。
清明節剛過,這個時間點看到這句話,更有一番滋味。大部分國人對死後之事看得都很重,那些繁文缛節的祭祀形式,除卻對老去之人的思念和寄托,還有什麼意義呢?當然,不能否認清明祭祀更像是一個契機,老人是維系兄弟姊妹感情的紐帶,正是那些時刻,讓天南海北外出務工的親人有了相聚的時機。可是,我看到的,更多時候是對身後之事的在乎,在乎所謂的傳承,所謂的名聲。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仿佛傳宗接代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情,死去之後也能有一雙眼睛洞悉整個世界。活在當下,不應該隻是被作為一句口号。
做父母的,有一天能用兒子的錢了,哪怕就是一塊錢,也會讓他高興的。
這句倒是人生哲理,為人父母,或者說塵世間的大部分俗人,誰不會暢想自己衣錦回鄉的場景呢。年初春節前夕,本打算兩手空空歸家的自己,經稍年長朋友的提醒,才匆忙之中購置了年貨,很明顯可以看到家中母親的欣喜之情。百善孝為先,嗯我還是這個觀點。
你跟她說了?——說了。——她怎麼樣?——她答應跟我結婚了。
俨然讓我想起了李安《飲食男女》裡邊的“你個殺千刀的老朱”,在那個年代産出跨越年齡的“禁忌”戀,隻能說頗為大膽。飲食男女在内容上和哀樂中年有相似之處,也不知道安叔是否有從此片中獲取靈感。石揮朱嘉琛都靓美得不像話,演技也相當突出,舉手投足之間,沒多少的表演痕迹。朱嘉琛有點小津安二郎鏡頭下原節子的味道,知性美溢出。石揮的書生氣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即使人到中老年,也是帥氣依舊,怪不得劉敏華會對陳紹常用情至深。看不少評論拿郎雄和石揮作對比,私以為還是郎雄更符合中國父親的形象。這句台詞其實也是整部電影的縮影,觀影前以為這種老電影會比較悶,沒想到出乎意外的诙諧。
我覺得我們中國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沒有中年似的,其實最寶貴的是中年。
對應片名,現如今的卷中卷時代。除卻青年中年老年,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會被時代洪流推動到喘不過氣。閑庭信步,終究是隻能在想象之中實現。
你以為他們能代表年輕人嗎?絕對不是,他們不過是未老先衰的一群人。
陳紹常的三個兒女,正是形形色色年輕人的代表。對陳紹常來說,唯有“不值得”。正當年時考慮到繼母對幾個兒女的影響,可是在他們長大後能話事的時候,又是如何回報他們老父親的呢?
金句摘錄↓
我現在才知道生命的可愛。一片雲、一條河、一棵樹、一把土,我覺得它們每一樣都是活的。
隻要一個人肯上進,學曆也沒什麼重要的,大學畢業生也不見得個個都有工作。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等死。
我覺得我的生命剛開始,就好像我們的孩子一樣。
我來跟你們講個故事:從前呐,我辦了一個小學校,剛開辦的時候,學生非常少,說起來也許你們不相信,你們猜,我們第一年有多少學生?隻有十二個學生,十——二——個——可是現在那個學校,差不多有一千個學生了。咋們今天,我們學校也開學,雖然同學也很少……對了,讓我數數看,一、二、三……十一、十二,巧極了,也是十二個,可是我相信,再過幾年呐,我們這個學校一定會辦得更發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