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含有大量《黑衣人:全球追缉》剧透和旧版三部曲剧透,介意的朋友可以看过电影再来阅读。

作为经典科幻喜剧《黑衣人》系列的重启之作,《黑衣人:全球追缉》请来了《雷神3:诸神黄昏》里的雷神托尔和女武神主演,再加上连姆·尼森加入,阵容看点不可谓不强大。但笔者在看过首映后,仍然不得不用“平庸”来形容这部新作——至少比起老三部曲,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主演的新版太缺少惊喜了。

目前该片豆瓣6.2分,IMDB5.5分,烂番茄新鲜度29%,口碑基本中外全面溃败。

执导《黑衣人:全球追缉》的是《速度与激情8》《王牌对王牌》的F·加里·格雷,导演实力并不差,又很精彩的追车戏码,客观来说,雷神和女武神的搭档也并非无趣,但这部影片从内到外,至少存在着两大缺陷——至少相比老三部曲是这样。

其一当然是角色的设计。1997年的首部《黑衣人》之所以经典,威尔·史密斯居功甚伟,他所饰演的特工J不仅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搞笑角色,也承担了另一个重要作用:作为叙事的“眼睛”存在。

特工J一开始是对隐藏在现代社会下的外星人世界一无所知的角色,他所代入的是“观众”的视野;而特工K则起到了“解密”的作用——观众得以通过J的视角去经历一段符合观影逻辑的冒险旅程,又得以在K的辅助下不至于对设定模糊不清,J和K的搭档不仅是人物关系方面的,也是叙事结构设计层面的天作之合。

...

《黑衣人2》中则将角色功能进行了反转——退休的K失去了所有记忆成了那个叙事“眼睛”,曾经的新人J成了“答疑”者的角色,既有趣又自然。

威尔·史密斯的强大表演魅力自然为剧情增色不少,但在叙事结构设计上的流畅,或许才是《黑衣人》相比《黑衣人:全球追缉》更好看的重要原因:在该片中,海姆所饰演的特工H和泰莎·汤普森饰演的特工M,两者的叙事角色都很模糊——

《黑衣人:全球追缉》在角色设计上既没有一个如特工J一样的空白的观众视角,也没有一个特工K那样的负责解释的定海神针。特工H是名满天下又半路沉沦的特工,看似应该承担起K的功能又带着半个J的插科打诨设定;特工M虽然是新人,但掌握的知识又丝毫不逊色甚至超过特工H,总之两者的定位互相模糊化,再加上这部电影整体缺少一个有趣的“科幻概念”的支撑,最终导致故事层面的平庸至极。

...

说到这里,其实本文的重点到了——所谓的“科幻概念”的缺失,指的是什么?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三部《黑衣人》故事的冲突起点是什么?

《黑衣人1》里,有两点:外星人假说的极端诠释、宇宙的大与小。

《黑衣人》的基础设定是隐藏在人类社会中有大量外星移民,这其实是科幻文化中对于外星人假说的一种方向——其实早已有外星人造访并被人类发现,只是被“政府”角色所隐藏。也就是所谓“美国51区是外星人研究地”的科幻假说。《黑衣人》将这个科幻文化的流行阴谋论加以发挥,塑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观。

《黑衣人》的故事中心在于一个“项链星系”,在故事中是正反争夺的重要物品。一个小小的项链圆球中居然包含着一个“星系”,这也是另一个经典的“科幻概念”——大与小的相对性。一个星系可能只是我们眼中的一颗玻璃球,而我们所以为的庞大宇宙,不过是更高纬度生物的玻璃球而已。在电影片尾,镜头不断拉远,我们所在的宇宙变成一个玻璃球被庞大的生物玩弄,这是整个黑衣人系列科幻色彩浓墨重彩的一笔。

用更鲜明大众的话来说,这是“一沙一世界”的境界。

...

《黑衣人2》也有同样的设定。在电影中,特工K曾经打开车站中的储物柜,其中生存着一个文明,储物柜就是它们的宇宙。这些小生物把储物柜的打开视为神迹,把K寄放在里面的一块手表视为圣物放在“教堂”之中。细思极恐的是,我们的宇宙是否对更高维度的生物来说,也是一个小小的“柜子”?

...

《黑衣人3》又玩出了新意。这次的故事主线是“时间旅行”,特工J回到过去与年轻的K搭档冒险,期间也是好戏连连。并且《黑衣人3》将时间旅行的“因果”魅力讲述得极为动人,最后时间成环,发生的必然发生,而片中的那个能够超越时间的高维生物,也形成了“玻璃星系”一样的极具魅力的“科幻概念”。

《黑衣人:全球追缉》呢?这部电影争夺的东西是一个大功率的武器而已。你把它换算为一个外星科技的超级核弹,对故事的进展不会产生任何违和感,太普通了,也没有任何科幻魅力可言。

旧版三部曲的气质,笔者以为是继承了《银河系漫游指南》这部小说的——幽默之余,又有基于科幻设定而言的瑰丽想象,超越现实的幻想之旅,那些关于维度、因果、规律与尺度的相对合理,而《黑衣人:全球追缉》完全没有抓到这一点的精髓。

它所继承的,是一个个彩蛋式的黑衣人小元素,是力图模仿威尔·史密斯的搞笑人设,但偏偏没有这个系列“科幻一面”的独特魅力。

如果这个系列要再拍续集,希望好莱坞的编剧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找回《黑衣人》在威尔·史密斯之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