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失去真爱才发现真爱,反省自我并探索人生真谛的故事。

Kitty对Walter原本是不爱的,当初嫁给他无非是情势所逼(看来催婚不分古今中外),甚至带有点儿赌气的成分。Walter也明知 Kitty庸俗无知、自私娇惯且爱慕虚荣,但“其乐也妖娆,其心亦足以怡人”,仍心甘情愿成为她逃离家庭的工具。

...

幸福的生活总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

...

Kitty原本生性活泼,喜欢看戏、跳舞、打网球, 而Walter生性腼腆拘谨,行事作风尖刻,对她所热衷谈论的人和事有一种鄙夷不屑的宽容,因而在Kitty看来他冷漠自制、缺乏魅力。他们认识的时间不长,了解甚少便步入婚姻,若在婚前有足够的时间相处,很难说如此迥异的性格最终会走到一起。

...

感情的破裂和背叛的开始,很多时候不是处心积虑刻意为之,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

东窗事发之后,Kitty去向情人求助。女人总觉得男人很爱她们,但事实并非如此。

不论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还是腰缠万贯的富人,春风得意时,无不是趾高气扬颐使气指;而一旦成为挣扎在泥淖的可怜人,就不得不去除生活中的虚妄,坦诚地面对生活,真正揭开生活的面纱。

...

比如Kitty的母亲,早年把飞黄腾达的希望寄托在自己丈夫的身上,最终丈夫踌躇不前。后来又想通过让女儿们喜结良缘,来弥补她此生缺憾。对丈夫和女儿咄咄逼人且工于心计的感情,很难说她的一生是幸福的真正爱过别人的。后来她病故,丈夫居然更多感受到的是解脱,Kitty心中也没有一丝真切的敬爱之情,而且当她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她甚至觉得自己会变成那样正是她母亲的“杰作”。毫无疑问,她的一生也没有真正被爱过。遮挡在生活的面纱让她看得见却看不清,当灵魂脱离肉体俯瞰这尘世,不知是否会惊愕这留在世间的残局。

而Kitty可怜的父亲,一生勤勤恳恳,艰苦奋斗。妻子只当他是飞黄腾达的跳板,女儿也理所当然地把他当成长期合法饭票,他所有的梦想都屈从于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一直都是按照别人的指望行事。妻女轻视他,在自我被压抑的情况下,很难说他对她们的爱有多么热烈纯粹。这与真实生活的一层纱,他看得清却揭不掉。

...

出身在这样的原生家庭,并致使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后,Kitty被迫随Walter来到霍乱肆虐的湄潭府。在这个地方,她见过很多人的挣扎和生死,震撼于修女们的坚守与付出,感觉到丈夫的崇高和奉献,自己的心灵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最终在为他人的付出中悟道觉醒,获得安宁。Kitty的觉醒不仅揭开了遮挡在生活本身的面纱,也消除了和Walter之间的隔阂,两个互相谅解的人相爱恨晚。然而不幸的是,不久Walter感染霍乱病故。曾经你爱我,但我心怠慢,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现如今你已离我而去,再见已是时间的尽头,我会把你放在我的心里,永不相忘。或许从此以后爱我的人只是我自己了吧?

...

...

...

结局Kitty回到伦敦弥补曾经亏欠父亲的亲情,并决心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掌握命运而独立的人。

...

PS:电影改编自毛姆的同名小说,小说中直至Walter病亡,Kitty也没有爱上他。跟小说相比,电影更显温情。很多人说小说更现实,但是就我而言,残酷并不意味着现实,现实也会有很多温情和美好,反而电影更具有事情发展的合理性。电影在背叛、憎恨、冷漠、伤害的情绪中开始了它的故事,在霍乱时期相濡以沫滋生出来的爱情,在伤感中寻找幸福,在理解中消弭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