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号一大早,朋友圈就被《後浪》刷屏了。說實話,因抱有很高的期待,我已準備好享受喉頭因激動導緻的哽咽帶來的微痛及熱血過後難得的深思與甯靜。

迅速切換的生活場景,配着激昂的樂曲點綴着何冰老師的演講。這裡的青春無疑是色彩斑斓、痛快淋漓的。

然而,成長是一個多維度、全方面、動态的發展過程,把這個生動的過程碎片化、扁平化,缺少其中的起承轉合,觀後雖然心潮澎湃,但難免讓人感覺少了些有血有肉的真實。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曆,發現成長的過程充斥更多的是迷惘和困惑。不同的時代,相同的煩惱。這讓我想到2005播放的一部日劇《女王的教室》。

1.為什麼讀書:

讀書于個體而言為搏一個好出路,于社會而言為固國安邦,抛開這些要麼世俗的,要麼宏大的理由,讀書就單單作為一個人來說呢?


...

...

...

...

...

...

...

...

...

...

...

...

...

...

2.為什麼要珍惜時間:

要是總是覺得來日方長,一切都還來的及,抱着這樣的想法生活下去,渾渾噩噩,糊裡糊塗。偶然回頭四顧驚覺人生苦短。更恐怖的是荒廢時間會像瘟疫蔓延,庸庸碌碌的自己不僅沒有好好玩耍,也沒有好好學習。才發現一切已過去,一切已來不及。


...

...

...

...

...

...

...

...

...

3.為什麼要勤奮:

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都可以盡情享用嗎?資源一旦是有限的,付出不同努力的人所獲得的資源及對資源的利用率就是因人而異的。


...

...

4.為什麼不能實施侵害:

從嬰幼兒拐賣,到校園霸淩,再到社會上各種層窮不出刑事案件。不論是出于一己之私,還是天性冷血,窮兇惡極。都是因為為人之初,沒有學會尊重他人為人而存在于這個世界之上應享有的權利。


...

...

...

...

...

...

...

...

...

...

...

5.如何面對欺負或者霸淩:

社會性的動物,強壯對弱小、優越對匮乏,差别孕育歧視和霸淩。要是把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好公司、好學校、好職業就能保證好人生嗎?以後長大要被上司欺負了怎麼辦?被公司辭退了怎麼辦?清醒的話就該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不依賴任何人。


...

...

...

...

...

...

6.如何面對焦慮和不安:

面對未知,不安都是理所當然的。做好年齡段該做的事情,轉移無謂的焦慮情緒;發現并享受生活中平常的小喜樂,活在每一個當下,才有無限的勇氣,面對由無數個當下引向的未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責任和擔當:

面對指責,人第一反應可能是狡辯;面對責任,下意識也想逃避。但是一次找借口次次找借口,處處逃避最後注定無路可逃。不論長到多大,還是期待被當成孩子看嗎?


...

...

...

...

...

...

...

...

...

...

...

...

...

...

...

...

...

...

和平常描述的慈眉善目,循循善誘,讓人如沐春風的好老師不一樣。劇中的老師總是着一襲黑衣,束着整潔發髻,每次出場如同鬼魅,仿佛學生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因對學生嚴厲甚至刻薄,最初被學生認為是惡魔般的魔鬼老師。

老師似乎處處刁難學生,學生因而事事逆反老師。學生在與老師鬥智鬥勇時,為了避免被老師抓住把柄,變得團結自律;在和老師以“身體為牆”的碰撞中,學會勇敢面對,變得堅強。勝利不是打敗别人,而是超越不夠好的自己,學生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故意扮惡人,是那隻命令自己的孩子沖下山谷的“獅子”。誰說溫柔的“好好先生”才是好老師,好老師的标準是什麼,可能十年二十年後才能評判吧。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想象不到的精彩奇迹會發生,而教育創造的奇迹,不是一時,而是一世,會不會被認為是好老師還有所謂嗎?

優秀是一種習得。培養一個優秀的後浪需要一個家庭艱苦卓絕的努力,培養一代優秀的青年更是一個民族波瀾壯闊的史詩。後浪後面波濤洶湧,多虧老師保駕護航。

穿越15年的悠悠歲月,雖時過境遷,鬥轉星移,但劇中涉及的主題依然發人深省。一個看了就不會忘的電視劇,借此機會,推薦給大家。


注:文章首發于微信公衆号:喵眼看視界。文中第一張圖片截自視頻《後浪》其餘圖片均截自日劇《女王的教室》,如構成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