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写那个拍出很多部温暖电视剧的人,申源浩导演,和他的电视剧。

在网上看过一段关于申源浩导演的简短采访。

申源浩几乎全程木着一张稍显呆板的“冰块儿脸”,与主持人和观众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但在主持人提出各种问题时,他却回答得耐心诚恳,也会时不时一脸严肃地幽默一下。他说话的时候并不时时看着镜头或者主持人,态度却不倨傲。

我在想,这样一张“冰块儿脸”之下有着怎样的丰富情感,才可以让他拍出那一部部温暖无比、感动无比的电视剧呢?

1975年出生于首尔的申源浩从小就有一个导演梦。考大学时,本想报考汉阳大学的影视戏剧专业,却遭到了家人的阻挠,也许九十年代的韩国也崇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信条吧。最终,成绩优秀的19岁韩国少年走进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首尔大学化学系。

大学期间,他心里那股导演梦想的小火苗并没有熄灭。申源浩学习之余在电影公司兼职打工。他逐渐意识到,如果当时没有听从父母意见报考了影视专业,或者大学毕业之后立刻追求自己的导演梦,极有可能得“喝西北风”。可这样放弃,他又心有不甘。最后,申源浩采取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申请与其梦想多少也算相关的工作——韩国KBS电视台。

入职韩国KBS电视台教育频道一年后,申源浩被调到综艺频道,开始在综艺节目《恐怖的空空哒》中担任副导演。刚到综艺频道时,申源浩心里是别扭的。2001年时,综艺节目才刚刚兴起不久,大众的接受度还有限,远没有如今《Running Man》或《两天一夜》般的火热场面。且自认为“有文化”的申源浩也认为做综艺频道的副导演多少有些显得“不入流”,和自己曾经设想过的导演工作相去甚远。

不喜欢,却也做得兢兢业业,他的节目逐渐受到欢迎,得到夸赞。后来申源浩还因执导综艺节目《男人的资格》而一跃成为明星导演,并获得了韩国综艺节目导演大奖。

这一干就是十年。

青涩的年轻人变成了资深综艺导演,荣誉加身,却也疲惫不堪。2011年,36岁的申源浩觉得是时候重拾自己曾经的梦想了,他决定跳槽tvN,做一次深以为自己会“搞砸”的冒险。之后便有了他和李祐汀编剧合作的第一部电视剧——《请回答,1997》(2012)。

“18岁,大人们都说,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看到落叶也会哭泣,但当时的我们比任何大人都严肃、激烈、痛苦过。1997年,我们的18岁是这么开始的。”

2012年7月, 任职电视台编辑,已经33岁的程诗源在和高中同学的聚会上与朋友们回忆起了自己灿烂炫目的高中时代,《请回答,1997》在交错穿插的故事间渐次展开。 1997年,18岁的程诗源“学习不太行,追星第一名”。 她疯狂迷恋当时的偶像组合H.O.T.,可以逃晚自习坐长途汽车去参加歌友会,也会给自己最喜欢的偶像寄粉丝礼物。当Tony(H.O.T.成员之一)在电视上展示粉丝礼物时,她欣喜若狂——因为展示的礼物中,有她送给自己偶像的毛绒玩具熊。当朋友质疑“那只熊也可能是别人送的啊,一样的毛绒玩具那么多”时,她狡黠又得意,因为那只玩具熊上面能看到自己制作的十字绣,那可是她逃了10天晚自习在路灯下完成的。

在诗源犯着傻气的狂热天真里,在剧中不断响起的H.O.T.音乐里,就像《想见你》里黄雨萱听着耳机里的《Last Dance》会穿越到李子维旁边一样,我们也会随着《Candy》、《We are the future》,《狼和羊》穿越回自己的中学时代。剧中程诗源那样聪明鲜活的女孩儿和云宰、俊熙,何灿那样的男孩儿,都生动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是你的1997里的她们和他们。

这一部温暖又感人的青春回忆录播出后大获好评。备受鼓舞的申源浩在次年拍摄了《请回答,1994》(2013),讲了新村寄宿屋里一群从外地到首尔念书的大学生的故事。

身为1994级大学生的申源浩导演拍起他的第二部电视剧来更为娴熟,在保持了与第一部相似的温暖、幽默及悬念感之外,嵌入了更多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标志性事件。

七封与娜静约好在三丰百货大楼吃冷面,娜静乘坐的公交车堵在了路上。她心里正在着急,却偶然瞥见马路边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紧急新闻——三丰百货大楼刚刚在几分钟前倒塌。想到七封可能被埋藏在百货大楼坍塌的废墟里,娜静在公交车上的几分钟变成了几个世纪。下车后,她疯狂跑向百货大楼,发现了奇迹般站在马路对面的七封。冷面店装修停业使得七封逃过一劫,而 “奇迹之所以被称之为奇迹,是因为它不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剧中“垃圾哥”病人的丈夫便没有躲过灾难。他被坍塌建筑物砸坏的手表上,指针永远停在了那天的5点57分。他只是为了去百货大楼的商铺,买住院的妻子想吃的饺子——是疼痛着韩国人记忆的1995年三丰百货大楼倒塌事故。

另外,不再被续约的棒球教练,工资被暂停发放的允真,和被公司录取后却再也等不到下文的雅静,是“让韩国从亚洲四小龙的龙变成蚯蚓”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还有雅静和朋友们以为会发生的“地球末日”,和因没有发生“地球末日”而仍需努力生活的千禧年。

 如果说《请回答,1997》是滚烫青春的集体回忆,那么《请回答,1994》则是申源浩自己的青春纪念册。后者明显有着更细腻的情怀,也传递了更深的感情。

《请回答,1994》同样大受欢迎,申源浩便有了把这“请回答”做成系列剧的想法。于是他再次携手李祐汀编剧,完成了“请回答”系列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 —— 《请回答,1988》(2015)

第三次“回答”,申源浩导演仍然异常认真,参与推敲剧中的每一个细节。即使获得了前两部的成功,他也并不完全自信。他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想要找回那“浪费”在综艺的十年时间。然而追赶着时间的申源浩在某一刻恍然顿悟——原来经历过的十年综艺生涯并不是浪费,原来“所有经历过的一切,都有其意义”,并将带上面这句歌词的《请不要担心》放在了《请回答,1988》中作为插曲。

有了前两部的经验和积累,《请回答,1988》达到了“请回答”这一系列的巅峰,成为了当时的现象级韩剧。

德善,上有“压制”自己的学霸姐姐宝拉,下有更为受宠的弟弟余晖,但她没有生活在最容易被忽视的老二的阴影里,反而在与胡同里另外四个小伙伴的嬉笑打闹中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女。她会冒着被胡同里“人见人怕”的姐姐“收拾”的风险,偷偷地用宝拉的化妆品,穿宝拉的衣服;会和闺蜜“张曼玉”和“王祖贤”讨论自己的“白马王子”,也会和胡同里的男孩子们抢东西吃;她会豪气仗义的照顾生活能力差的崔泽,也会毫不畏缩地冲上前去帮助癫痫发作的同学。

崔泽,天才围棋少年,母亲去世后,本来内向的他变得更加沉默敏感。为了不让父亲操心,他显得隐忍懂事。胡同里的热心邻居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父子,胡同里的孩子们热热闹闹地陪着他聊天玩耍,他们都以为时间冲淡了天才少年的孤独心事。

“你什么时候最想念妈妈?”德善的爸爸问阿泽。

“每一天。”

正焕,扑克脸,考了第一名也不屑于和家里人说,貌似又拽又冷血。

正焕的哥哥正峰小时候的梦想是做马拉多纳,但是他做了心脏手术,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正焕便在日记里写:“我会代替哥哥成为马拉多纳。”后来正峰看了电影《壮志凌云》,便想成为一个飞行员,正焕于是决定报考空军学院。

正峰在流星陨落的夜晚说:“我希望我的弟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善宇,是胡同里“别人家的孩子”。他成绩好,体育好,照顾母亲,疼爱妹妹,对胡同里的人有礼貌且热情。但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却“栽”在了胡同女王成宝拉手里。是因为他最先捕捉到“猛虎”般的宝拉那些对家人、对胡同里的人“细嗅蔷薇”的时刻,他最珍惜宝拉那些不动声色的温暖。

父亲的葬礼上,懂事的善宇使劲儿压抑着自己的伤心,他担心母亲看到他哭会更加难过。

“哭吧,就是这样的时候才哭的。没关系,你可以哭。”宝拉给了他姐姐般的安慰。

东龙,爸爸是严厉的学校教导主任,妈妈是繁忙的销售冠军,作为胡同小伙伴里情商最高的人,经常充当军师。会在德善苦恼为什么没人喜欢她时,告诉德善“你也可以先喜欢别人啊”,也会在正焕苦恼怎样让情绪低落的父亲重新高兴时,给他指出“明路”。高情商的东龙也会情商“掉线”,他在等不到生日当天妈妈的海带汤时离家出走,却并没有被工作繁忙的父母发现……

《请回答,1988》是关于他们五个人的友情故事,也不只是他们五个人的故事。你也会记住东日、一花、美兰、成均、善英和武成,不是因为他们作为少年们父母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在剧中一样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笑有泪,鲜活生动。申源浩导演和李祐汀编剧用尽了深情,不仅给了我们最珍贵的友情和最单纯的青春悸动,也将最浓烈的亲情和真挚的邻里情谊,在这样一条叫做“双门洞凤凰堂”的胡同给出了答案。 “怀旧大师”申源浩导演用他的“请回答”系列,带我们进行了一场盛大穿越,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中,不仅温习了那些已经逝去的旧时光,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个属于韩国的黄金时代。 

然而在怀旧的同时,他也希望看过他电视剧的观众可以“成为更好一点的人”。

作为上有姐姐,下有弟弟的家中老二,德善时不时会受到些委屈。当家里只剩下两枚鸡蛋时,妈妈会带有歉意地给德善盛一些豆子,而把鸡蛋煎给姐姐宝拉和弟弟余晖。邻居送来一只炸鸡,德善也只能分到鸡翅,因为两只鸡腿又给了宝拉和余晖。德善告诉自己没关系,要懂事。但她却在生日又一次被安排在与姐姐同一天庆祝之后(俩人生日相差3天),忍不住崩溃大哭。粗心的爸爸成东日意识到他和妻子一直以来忽略了二女儿的感受,他便给德善单独买了一只很大的生日蛋糕,并向德善道歉。他会跟德善说“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请回答,1988》)。

 看着电视剧的你,有没有想努力成为更好一点的父母呢?

正焕的妈妈美兰有事要离开家几天,她很担心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生活会不会“出篓子”。没想到父子三人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她庆幸之余也有些失落。平时话不多又显得又些“冷血”的正焕为了满足妈妈那“被需要”的心理,让哥哥正峰假装煮面烫到手,自己也假装找不到袜子(《请回答,1988》)。

 看着电视剧的你,有没有想过比起被照顾,父母们有时候更想“被需要”呢?你有没有想成为更好一点的子女呢?

休了学的喜滋滋对垃圾哥苦恼地倾诉,自己连一个爱好都没有,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你现在才20岁呢,不知道是理所当然的”垃圾哥安慰他。“我很没出息吧,这些年我都白过了。”喜滋滋说。“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他们选各自的专业只是因为成绩合适,而不是因为有其他想做的事情。”(《请回答,1994》)。

 看着电视剧的你,有没有想过成为更温暖一点的朋友呢?

1997年,云宰问诗源:“我和Tony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你。Tony会游泳。”诗源想了一下。

2005年,云宰又问了同样的问题。“你!就是你啊!先救你,然后我跟Tony一起走。”说这句话时的诗源已经和云宰结婚。小时候互相陪伴着长大的他们,现在还互相陪伴在身边(《请回答,1997》)。

看着电视剧的你,有没有更多一点想守护自己爱的人,更相信一点天长地久呢?

导演给我们看那些人性波动的瞬间,和坚硬外壳下被掩盖的温柔。于是在那些被触动和被温暖的镜头里,我们是真的是想“成为更好一点的人”吧。 《请回答》系列结束了,但申源浩希望人们“成为更好一点的人”的初心并没有改变,他将他的“怀旧”目光转向了现世的人间百态,又拍摄了《机智的监狱生活》及《机智的医生生活》。 他在“机智的”系列里又给我们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就留待下一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