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海报《无法触碰》的人生

文 / 许健


      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别人?无疑左右着个体的生活状态。某些时刻,某些因素,如因身体的残障,如命运的逆转,令我们缺少勇气或者不知怎样去客观认识自己与别人,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法国影片《无法触碰》直接触及这个问题。

      富翁菲利普因跳伞事故高位截瘫,尽管有着最专业的身体护理,仍被平淡而毫无生机的日子所折磨,为了打破生活的平静,他雇佣了一无所长的黑人青年德瑞斯,随后两人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故事由此展开。

      人是有欲望的,欲望有物质和精神的,某种程度上说,生存需求的物质可以降到很低的数量,而精神需求则苛刻得多。财富并不代表生活,菲利普富甲一方,依然为按部就班的延续生命而苦闷,为他失去了普通人所应有的生活而苦闷,为身体的伤残而受痛苦的折磨。对菲利普而言,德瑞斯的意义是一种外部的刺激。当德瑞斯推着菲利普走在夜晚的街道上,带给菲利普的反而是一种温暖,这种刺激置换了菲利普的生活,让其重新获得勇气和抓住生活的契机。因此他与德瑞斯有种契合感,他需要恶作剧,需要生气,需要自由任性,需要友情,需要爱情……总之,他需要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触碰,需要忽略身体的残障。

      像德瑞斯时常忘了菲利普是残障者一样,菲利普也逐渐学会“忘掉”自己的残障,虽然随意移动自己的身体都成问题,但却无法阻挡与笔友书信往来,不影响他追求情感,不影响他去享受生活,当他重新置身于蓝天,看到的是广阔的天地。菲利普的痛苦相应被抑制了,勇敢追求到自己的爱情,享受了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其实又十分正常的生活。《无法触碰》这部影片与我们的意义,也是一种外在刺激,在无法触碰的意识深层荡起层层涟漪。

      菲利普面临的困境,不但引发普通观众群体的共鸣,也引发残障观众群体更为强烈的共鸣。夜深人静,我也无数次体验到来自躯体的痛楚,如同菲利普失去机能的躯体带给他的巨大痛苦。痛楚袭来,我明白其并非全部源自躯体,而是心灵的无法释怀,源于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真正痛彻心肺的苦源自精神的矛盾,源自对自我认可的矛盾。

      身体客观条件决定必须面对诸多的无奈,许多残障朋友在交流中表露出消沉悲观的情绪。新近认识一位40多岁的残障朋友,左下肢病残,尚能行走,自称不愿连累别人而至今不谈婚嫁,把自己的人生压抑到一个小的空间之中。这虽是个案,又是许多残障者思想中悲观情绪的突出表现。想起另一部反映残障者追求“性”福的美国影片《亲密治疗》,不同残障者世界观竟是天壤之别。

      今天社会文明的程度,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犹如有着种种残疾,并不能详尽地为每位社会成员融入主流生活提供合理恰当的便利,反而却总是在提醒我们这个群体,不管是叫着“残废”、“残疾人”或者“残障者”。菲利普和德瑞斯,残障者和非残障者,应该怎样相处,应该如何碰撞,抑或是否应该有种种区别?也是这部影片在社会层面和人性层面提出的拷问。

      今天的社会又是丰富多彩和富有机会的,残障者和非残障者都有权利寻找自身存在的亮点,德瑞斯可以,菲利普可以。我们身体有障碍,但我们不是无法触碰,和非残障者一样,有个体的优势和劣势,有个体独有的特质。看看自己的周围,电大同学孟献军大哥面对缺陷人生的唯美观,朋友宣海锲而不舍的无障碍考试之路,同学朱思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残疾作家连照忠的顽强不屈,残友罗玉娥将爱传递出去的信念,榆林小伙马靖的爱情宣言……身边无数真实的坚强,无不棒喝我们:别说自己不行!寻找能最大程度享受快乐的生活状态,勇敢追求人生应有的精彩和权利,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

       向前一步是幸福!

       ——写于2014年6月26日


相关文章推荐:残障者应该是什么样

原创图文  请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