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机位、室内低矮机位的拍摄方式,给人一种客观的冷静的第三人称观察视角的安定感。场景间过渡的空镜头都是现代化即将腾飞之际的东京的一些偏僻角落。全片没有镜头的移动,没有大全景或纵深场景的展现,这样一些固定镜头组成的电影,给我带来的观影体验极其舒服。相较《东京物语》,这一部更加老道而自然。
全片令我极度不适的地方在于第一次在酒吧响起海军音乐的时候,甚至是产生了生理上的厌恶,特别是小津安二郎特殊的身份,更是让我无法做到不带有偏见去看这个桥段。到最后主角一个人来到酒吧,在回答老板娘“是去参加葬礼”的问题后,又再次播放了海军音乐,我好像能理解了,相对小津在《东京物语》里面对战争纯粹而单一的批判,他在这一部里好像要更放得开了,我不是太同意说他在给军国主义招魂,他或许是借着主人公,在怀念自己少壮而充满“意义“的岁月,当岁月消逝,年华老去,“意义”不在,剩下的也只有等在自己的葬礼了。但我也仅仅是能理解,实在无法原谅,战后的绝大多日本人还是抱着一种自悯自怜的受害者心态,在心疼自己,这实在是极度自私与无情!
我老婆在陪着我零零碎碎看这电影,看到同学会请老师吃海鳗的时候,问我说,“他们也没吃秋刀鱼啊?”
是啊,这部电影明明没有出现秋刀鱼啊,出现的只有昂贵奢侈的海鳗。但电影的确是如其名,秋刀鱼的味道贯穿了始终,便宜而日常的秋刀鱼就像主人公一家的平淡生活一样。小津的视角主要还是放在中下阶层,与之相称的是即将经济腾飞大社会,在富贵阶层将海鳗当作每天相伴的事物时,还有些人在暮年之际才因为一些偶然机会,第一次品尝到了海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