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忘了在网上浏览什么,起了看《春逝》的念头。
缘起了,随手搜到了片源,刚看了个片头,就被琐事打断,一放就是一个礼拜,今天算是得了些空,了了这部片子。
这是一部伤感的电影,讲述了一段逝去的爱情。年轻纯真的尚优遇上了离婚独居的恩素,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段感情的必然结束,就像导演用爷爷对奶奶的背叛,来暗喻了尚优与恩素间感情的曲折。
这两个人的不同自我,是这段感情悲剧海面下的冰山,尚优简单,单纯,奶奶对从一而终爱情的深深执着,深深的影响着这个家庭的价值观,所以父亲在母亲死后亦未再娶,而恩素则追求自由,激烈奔放的生活,所以她喜欢喝酒,开快车,而为什么离婚,虽然影片没有交代,但也暗喻了其感情生活的不安全性。
这所有的格格不入的自我价值观,即使两人能够结婚,渡过了蜜月期,在日后的生活中,也必然会碰撞冲突不断,因为每个人最终都会为自我(小我)而活,追求爱情,也是为了把对方变成自己的那个“我”的附属品。
人们常常喜欢用二元论来割裂事物,奶奶愤怒的推开爷爷的遗像,讨厌背叛后的爷爷,而痴呆后总是去火车站等待年轻爷爷的回归,是对年轻时爷爷的痴情,其实爷爷还是同一个爷爷,没法割裂成善的爷爷和恶的爷爷。
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其实都是一体两面。没有了恶,哪有善的定义?没有了生,也无从死,有了爱,也才会有恨,爱恨本为一体。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世界,对小我而言,没有永恒的爱,爱的结束,便是恨的开始。
如果影片只讲创伤,未免显得太过沉重和压抑,所以需要平衡,需要疗愈,而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部片子多处精心插入的唯美的太自然声音录音,从微风摇曳竹林的飒飒声,到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再到静夜寺庙里微风拂过的清脆的铃声,再到最精彩的深夜里风中雪花簌簌飘落的声音,以至于到结尾尚优站在麦浪中,风卷麦浪的起伏的哗哗声中,尚优的创伤彻底被疗愈,露出了迷人的微笑。
人总归会成长。春逝了,麦子就会金黄一片,会成熟,尚优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