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立Flag之际。
隔壁表妹,昨天悄悄在工位敲下满满一列:
减肥,脱单,赚钱,加薪......
说这是她2020头条大事。
Sir就不一样。
只会提醒自己一件事。
每年一样,每年都干不完——
为你们找到好电影,顺便干死烂片。
扯淡?
是有点。
5年前,Sir一个人说出这句话时,曾被同事嘲笑,甚至被自己怀疑。
但看今天的毒舌,今天的你们。
不是吹嘘,而是Sir始终想证明:
再普通的人,心里都会酝酿一件可能干不成的大事。
它会被不屑,被忽略,被视而不见……
但绝不影响你对它的相信和坚持。
因为有无数跟你一样的人,酝酿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你好中国》
Hi China
别看名字和海报,很“红色”。
但点进去,满屏——
“卧槽。”
“牛逼。”
“哈哈哈哈哈。”
嗯,没那么简单。
再看口碑。
视频网站上获得158万的播放量,9.6的高分。
嗯,爆款无疑。
凭什么?
在Sir看,它的激动和热血就在于——
它就是你的激动和热血。
因为关于人的故事,没有平凡,只有被忽略。
偏执
表面看,《你好中国》是一系列关于中国的故事。
但仔细看,它所有宏大的背后。
——是无数平凡细微撑起的血肉。
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创造“奇迹”的人。
比如Sir在片中,听到的第一句“幼稚”的大话。
“中国摇滚乐救了我。”
哈?
对那些常年泡livehouse的年轻人来说,这感慨未免也太傻了。
如果从一个60岁老炮嘴里说出来呢?
看下去,Sir不敢笑了。
论牛逼,他在摇滚圈是有一号的。
未吉觉,英文名,Funky。
曾经是风靡日本的暴风乐队鼓手。
红透日本摇滚界,音乐席卷日本各大年龄层。
就连日本初中的运动会上放的歌,只要是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那都是来自Funky的乐队。
但,就是“日本摇滚界鼓王”这样身份的人,却“栽”在了一家中国餐馆里。
31岁的他,来北京旅游。
向周围人打听——
北京有没有摇滚?
带着要踢馆的心态,要比划比划。
谁知,他被一毛头小混混,带到一家餐厅叫马克西姆的餐厅。
他懵了。
摇滚?在餐厅演出?进还是不进?上当了吧……
Funky拿出了“反正来都来了”的精神,拉开餐厅的大门。
他呆了。
那天晚上,台上正在演出的正是黑豹,一首《Don't break my heart》让 Funky现在还记得。
那毛头小混混,正是日后成为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
中国摇滚就这样,“boom”的一声在Funky的心里炸开了。
从此他下定决心——我要继续玩摇滚,在北京。
表演生涯在遇见布衣乐队后,开启第二春。
第一眼见到布衣乐队,是被他们的座驾吸引的。
一辆车窗关不上,底下还有洞,开着直晃悠的吉普。
真·摇滚啊。
他看中的,就是乐队的穷。
穷得好。
穷开心,穷得有朝气,有理想。
2005年开始,他们合作至今。
他让主唱吴宁越啃了自己十年的老,也用一首《羊肉面》让布衣乐队巩固了自己大西北的气质,区分于其他的乐队。
钱,对Funky来说,并不算什么。
甚至不能要太多,能填饱肚子就好。
钱买不到的摇滚精神,就是他在中国收获最大的财富。
中国摇滚救了他,一点不夸张。
后来,Sir发现纪录片的每个人几乎都像Funky。
特别爱说“大话”。
接下来一句,听着更夸张:
“我特别想改变西方人眼里的中国。”
主角,一位美国小哥。
来到中国五年的欧阳凯。
一个常年奔波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里的,野外摄影师。
他最大的梦想,是保护中国的自然环境。
呃……
像不像一个小学生作文的开头。
像,但又怎样。
在欧阳凯看来,这是一件可以搭上自己性命的事。
他口述的一次“死里逃生”,让Sir再次收回笑意。
2017年,海拔三千多的关坝自然保护区,欧阳凯和护林队员在森林里迷路了。
你无法想象这意味着什么——
大雾、暴雪、被困深山。
其中两个队员已经失温,另外的队员连内裤都湿透,衣服马上就不能保温了。
唯一活命的希望,只剩下烤火取暖。
还不能烤太久。
——原地不动,才是死路一条。
但事后,你问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他回答:可惜啊,没拍到照片。
生命的意义,对他来说不仅是活着。
改变、保护、救活更多生命,是中国这片土地让他重获新生。
我们身在中国,可能永远想象不到。
身边会有这么多偏执的人。
他们会说出多么“幼稚”的话。
来自美国的郭杰瑞,对视频大喊:我要把云南的咖啡进口到美国!
我们应该很骄傲的说这个咖啡是云南的
还是来自美国的“西城大爷”高天瑞。
戴着红袖箍,吃着窝头,说:
我就是越来越爱北京
当然,也有很“务实”的。
来自英国的秦思源,对中国有着自己理智的判断:
中国现在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面对未来的国家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大庆白求恩”莉莉娅,拒绝奔赴欧美的机会。
反而来到中国。
只是为了,小时候从外婆那听到很多中国的故事。
她说,只是想看看中国人民。
想看看中国的人民
可以将自己的医术带给他们
他们只身在异国他乡,却在全身心投入,用一件件小事将中国变好,将自己变好。
坦白说,Sir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是什么大家大国,情怀意志。
反而,是个体对环境的改变。
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独立意志,可以超越国籍、世俗、背景,以及环境的桎梏。
但。
追逐奇迹,与实现奇迹不同。
后者,不一定因意志而成就。
接纳
《你好中国》里,并不是用伟光正的口号去让这群外国人哭着喊着,说着中国真好。
从一个小细节里,你能看出他们对中国的爱:
吃。
上一秒是摇滚老炮的Funky,下一秒演出结束,准时出现在烧烤摊。
去当地的城市,就会点上当地的啤酒,什么青岛、珠江、燕京扎啤。
再就着点羊肉串、花生米。
远远望去,就是个闷头吃宵夜的老大爷。
谁能想到在他身上,能有那么多的传奇故事发生?
其他人被中餐俘获的样子,也是一模一样。
立志在中国做环保事业的美国小哥欧阳凯,娃娃脸,笑起来8颗牙齿标准又好看。
却在护林员炒腊肉的时候,馋得顾不上烫,直接从勺里下手。
大呼一声太好吃了。
作为一个来到中国只有5年的美国人,筷子用得地道。
不是随便撇两根树枝完事。
要锯的两根木枝一般长,还得再把一头打磨圆滑。
为了吃,就得这么细致。
但要论讲究,带着红袖箍的“西城大爷”高天瑞,更是不得了。
一改美国人早饭果酱面包的习惯,成了炸花椒油泼王致和臭豆腐。
面包也不要了,蘸窝头吃。
再瞅瞅人家用筷子吃炸酱面,拌得是那叫一个均匀。
呲溜一口,停下了。
哪不对?
砸吧砸吧,哦——“掺点醋”。
哈哈哈。
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接二连三的被中餐拿下后,自然而然,也开始跟中国亲昵了起来。
时间长,这成了他们第二个故乡。
在大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前苏联眼科专家莉莉娅,在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
最可爱,是她的口误:
常常跟朋友聊天,一开口就是——“我们中国”。
吃,还是喜欢吃红烧肉和北京烤鸭。
上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指着乌鸡还在问:
这是北京的鸭子吗?
吃货上头,鉴定完毕。
看到这里,发现什么?
——吃,让他们最本能地融入一个本该陌生的环境。
他们在“吃”这件事上,投射的情感,比那些空洞的文案,要来的直接得多。
这些都是小事,但在这件小事下,成了他们真真切切,在热爱着中国的表现。
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力量。
他们能改变了什么?
欧阳凯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的环保,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国还是岌岌可危;
高天瑞大爷就算是带着红袖箍也不一定像超人一样,解决北京人民所有问题;
莉莉娅带着自己前苏联的高超技术,却也不能治愈大庆所有人的眼疾;
郭杰瑞虽然是想帮助云南咖啡农户的出口问题,但打响云南咖啡,也不能一蹴而就;
李可虽然成了国足的入籍球员,但........(Sir被同事们捂住了嘴)
但。
Sir仍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环境对个体的包容。
他们做的事,可能徒劳。
他们的力量,可能微小。
但只要信念足够强大,没有一个人会小看他们的“小”。
小,容易让人忽视。
但将“小”聚集起来,就是一种强烈的声音。
就像是让老北京城重新活过来,靠得也是一声鸽哨,一声叫卖吆喝,就能让人回到当年,那个时代里的北京。
小人物,也是如此。
他们是一个时代的坐标,码表。
他们的出现,是每一个平凡人共同的生活记忆,也是这个时代下,最有特色的缩影。
Sir最近又看了部纪录短片。
它里面的平凡人的故事,虽然只是鸡毛蒜皮,称不上改变世界,但它却值得是他们年度的头条大事。
Sir先说两个。
孙岭峰,42岁,在国家棒球队服役了15年,是知名的亚洲盗垒王。
现在,在强棒爱心基地当棒球教练。
这个棒球基地救助了10个省市,6个少数民族,40多个孩子。
对于孙岭峰来说,在强棒爱心基地的4年,这40多个孩子就成了他心头的最大牵挂。
2019年,孙岭峰突发心梗,送进ICU抢救。
等他从死神那转了一圈回来之后,医生对他说,再晚5分钟,谁都救不了你。
但从医院出来之后,心脏里带着四个支架的他还是继续带着这40多个孩子。
他说,这42个孩子们的未来,我要继续给他们撑起来。
让他们成才,别胡混。
孟庆辉,大货车司机,今年30岁。
结了婚,有了女儿之后,他辞去了在山西干了12年的挖掘机工作。
买了辆货车,成了在北京到老家之间跑运输的货车司机。
货车司机的工作,不比开挖掘机,到点上下班。
高速上的各种突发事件,夜里的行驶疲惫,自然是需要吊着120分的注意。
但,这也无妨。
用这点辛苦,换回跟妻子女儿的团聚时间,孟师傅也乐得开心。
他说,这件事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好父亲。
至少,比去年来说,更算得上是个好父亲了。
这样的故事,在这个纪录片里还有很多很多。
有些人,为了爱,而奋不顾身;有些人为了梦想,奔波两地;
有些人,成就了一方土地的生计,也成就了自己......
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在普通的生活里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认识普通,是一回事。
但能为自己的“普通”颁奖,又是另一回事。
今日头条还为那些选中的普通人,送奖上门。
在#颁奖礼速递#的这一活动里,为说出自己头条大事的人,把奖带到了他们的身边。
年关将至,许多人在朋友圈里纪念着一年来的,细碎的感动时光。
我们歌颂一年的盛世和平时,却也未曾忘记:
这一年,那些伟大的时刻,那些卓越的奇迹背后,多亏了这些不起眼的普通人。
每一个微小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卓越。
他们投身于日复一日细碎、无聊的工作中,却努力向自己心中的伟大靠近。
但正是有他们,世界才不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