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无物永驻

很多生长于美国的亚裔常常陷入一种身份认同的困惑,既是少数族裔,又因地域差异对本民族的文化不甚了解。于是一些亚裔电影人开始将目光聚焦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拍出许多反映文化认同问题的优秀电影。


而上映于今年一月的电影《别告诉她》聚焦于一个华裔大家庭,非常完整地表达出了一个主人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心路历程。不同于《喜宴》体现的华裔小家庭的婚恋观,也不同于《摘金奇缘》中刻画的富裕亚裔家庭群像,《别告诉她》选取了一个新颖却又不可被忽视的切入点:一个普通家庭中的东西方观念之差异。

...


《别告诉她》是由华裔导演王子逸指导,首映于2019的剧情电影。改编自导演自己的真实经历。电影上映后就在海外赢得观众热烈反响,获得国际各项电影大赏奖项与提名。主演奥卡菲娜更是因此斩获美国金球奖最佳女演员,成为首个获此奖项的亚裔。

I love you,奶奶

 

电影讲述了一个美国的华人家庭,奶奶被诊断罹癌,其家人不忍告知她,于是借一场婚礼的名义,散落在异乡的子孙们回到家乡见奶奶最后一面。但自小在美国长大的女儿比莉却希望将实情告知奶奶,一场发生在移民家庭中的中西方文化讨论就此展开。


主人公是华人姑娘比莉,自小和父母移民来到美国。受当地文化思想的熏陶,除了外貌,比莉完全就是一个爽朗的美国女孩,就连中文也说的磕磕绊绊。她常与远在家乡的奶奶通话,聊着日常琐事。

...


在纽约繁华的街上走了一天回到家中,比莉正因找工作和经济压力心事重重。但她还是在电话中对奶奶说:“我没事,只是有点累。”道别时,比莉说:“ I love you , 奶奶。”


回到爸妈家,比莉发现忧心忡忡的父母。她才知道原来奶奶罹癌,或许只能撑三个月。家人们选择瞒着奶奶,假借堂弟浩浩举办婚礼之名让整个大家庭团聚在一起,跟奶奶见最后一面。


比莉透支了信用卡,坐飞机回到这片对她而言印象早已模糊的故土。见到奶奶的那一刻,她眼眶湿润,竟一下不知该如何寒暄。一想到眼前人即将逝去,她的情感就无处躲藏。沉默了半晌,比莉对奶奶说:“我想你了。”

该不该告诉癌症晚期的亲人,

她的病情?


回到家乡,聚在奶奶家的亲人们,这么多陌生又熟悉的脸孔。走在长春街头,夜市的霓虹灯、大喇叭里的叫卖声,小贩的流动餐车里泄出腾腾的蒸汽……这是家乡的风土人情。这让比莉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与聚餐时家人们都努力表现出毫不知情的模样不同,比莉和父亲显得非常沮丧。早在回乡的前夜,比莉就曾问过父母:“你们打算告诉奶奶吗?”


父亲回答说:“我们一家人都认为最好不要告诉她。”


奶奶作为家中长辈,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这一次堂弟浩浩的婚礼,也是由奶奶全程负责的。奶奶在旁观浩浩拍婚纱照时对比莉说:“等以后你结婚了,奶奶给你办个更大的婚礼!”


一想到眼前最爱的亲人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提到未来的日子,比莉内心更加纠结——她认为奶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知情权。但无论是医院医生还是亲人,都选择瞒着奶奶。他们不想让奶奶承受绝症带来的恐惧。


陪同奶奶去医院开药时比莉问医生:“撒谎不是不对的吗?”


医生说:“如果能一直瞒着的话,那就不算是撒谎。”


比莉说:“但这仍然是谎言啊。”


“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医生回答道。

...

东方人的温情告别


在医院时,比莉向她的家人们表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不解。姨奶奶告诉她:“当初你爷爷的病时,奶奶也是这样瞒着他的,知道他快要离开了奶奶才告诉他。到了那一天,我也会告诉你奶奶的。”原来,奶奶也曾对爷爷撒过谎。

 

比莉也曾问过姑姑一个问题,她说:“如果奶奶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呢?如果她想要说再见呢?”


姑姑讶异道:“那也太痛苦了吧?为什么要让她经历那些呢?”


这就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中国家庭。一个人的生命和全家人紧紧联系着,彼此之间有着天然的共情。但正因为在家庭中人和人没有边界,这种亲情往往会替人做好选择。我们认为隐瞒病情能为亲人舒缓身心,善意的谎言掩盖住了“知情权”。这种擅作主张的霸道却在故事背景下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变化,它成为电影里的中心矛盾,以一个华裔ABC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东方家庭面对亲人即将逝去时的反应。


叔叔曾向比莉解释到:“你想告诉奶奶实情,是因为怕担责任。因为这个责任太大,如果你告诉了她,你就没有负担了。我们之所以不告诉奶奶实情,就是为了分担她的思想压力。”


这意味着所有人都要陪奶奶演好这一出戏,而美国长大的比莉在这出戏里显得手足无措。可经历了这么多天,她明白,对中国家庭而言,这是最好的选择。

...


所以比莉最终选择和家人一起瞒住奶奶,悄悄地向她告别。这也呼应了影片的英文原名<TheFarewell > ——告别。


我们和自己最爱的亲人一生中的交集,何尝不是通往最后的别离,一想到曾经跨越大洋彼岸的日常对话有一天就会戛然而止,连告别都显得仓皇。


生是常相见,死是永别离。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死亡总是讳莫如深,不愿提,不曾想。所以当它即将来临时,那种巨大的悲伤自百里奔袭,紧紧揪住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之间好像隔着什么,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的中间,待到他们逝去,你才能把它看得透彻。”


而比莉和我们一样,作为青年人,原本对死亡的概念还很模糊。所以当它突然来临时,我们会感到难以接受。就如比莉在影片中说:“爷爷走了,以前在北京的房子也没了,很快奶奶也要离去,为什么生命中的一切事物都要离去?”


离别在她看来晦涩难懂,可正如花开落叶,生命规律轮回反复,我们终究要在悲伤中逐渐学会告别。我想比莉能够理解,比起理性的宣判亲人的生命,这种人文主义关怀更有温度。

我们用爱编织谎言,

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终于来到婚礼的那一天,众人欢聚一堂,那一天比莉的叔叔上台为儿子浩浩的婚礼致辞时痛哭着感谢自己的母亲。浩浩喝了很多喜酒,在婚礼结束时忽然嚎啕大哭。


因为他们和比莉一样知道,当婚礼结束后,他们就得带着这个谎言回到异国。他们何曾不踌躇?何曾不感到内疚?可这对奶奶而言是最好的决定。


就如奶奶向爷爷隐瞒病情一样,儿孙们也向奶奶隐瞒病情。这个以爱之名谎言,在三代人之间传递着。事实上,这也是许多中国家庭里存在的谎言,曾有统计资料显示:癌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临终前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这其中传承的元素饱含温情,家中长辈反复向比莉强调的“别告诉她”或许就是他们曾经听过的。我们就是这样用爱编织谎言,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西方文化里对待生命,是将其看作独立的个体,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对自己的知情权,因此家庭对他们而言更像是朋友、组合。而东方文化里的生命,是一个无边界的集体,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因此我们中国人把团圆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家人有什么痛苦,我们都会与她一起面对。

...


“别告诉她”的背后就是道别,是临走时才知晓的真相。奶奶见子孙们反常的反应会不会怀疑什么呢?影片给我们的联想留下了空白,奶奶也许已经感觉到自己身体的不对劲,但为了婚礼顺利举行,她选择相信家人们。

婚礼结束后,比莉将要回美国,祖孙二人都十分不舍。临行前她拥抱奶奶,感觉到奶奶的抽泣,她说:“奶奶,你别哭。”


此去经年,想要见到的人可能再也不见。但比莉必须离开,回归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去,太阳仍会照常升起,一半洒在长春,一半洒在纽约。谎言的善意留在来日,可来日不方长。想到这里,只觉得长大成人后的时光如梭,等不及来日,想要给予亲人的关爱,就请在此刻好好把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