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类《漫长的季节》,轻悬疑,重亲情,但整体观感不如《漫长的季节》,无论是故事编排、喜剧设计、悬疑铺陈,还是节奏推进、结尾构思都差几个档次。

虽然两者的基调都是悲情,但《漫长的季节》最后是向前看,放不下的都该放下了,过不去的都让他过去吧,所以桦林三巨头都是以笑退场的,基调完成了一次大逆转,《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是接受了,更具现实寓意,这让该剧的主题升华了。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爽,有的大都是就这样吧,边杰还是死了,小七不是豆豆,小王士涂依然没有找到被拐卖的孩子,边美珍没有装疯卖傻来个反转,她就是病了,小七先是边杰的影子,后是豆豆的影子,但他最终选择了做自己,到有海的地方做自己,与其活在他人阴影下,不如做一个为自己的好人。

不过,《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好也就到此为止了,开头几集剧情确实紧凑,1984、1993、1996,三条故事线并行,留下许多悬念,谁绑架了豆豆,三少年失踪案的真相如何,小七是边杰吗,金满福背后隐藏着什么,金燕的行为举止有些怪异,边美珍是不是装的,杜一和他父亲究竟是不是帮凶,诸多谜团叫人忍不住继续看下去,迫切想知道答案。

《漫长的季节》也是如此,失踪、寻找、命案、查案,以前的种种抽丝剥茧,越接近真相越压抑,这种像让《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开了一个好头,残酷让人想看到发泄,发泄后让人想看到释怀,《漫长的季节》选择了这样一条路,而《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与之正相反。

中间那几集有接近残酷的趋势,可没有发泄,小七承认不是边杰,是个被路边捡来的孤儿,被庆爷当成工具,好不容易交到个朋友结巴却因吞刀片而死,边杰身上没有奇迹发生,金满福因亲情蒙蔽双眼做出下作之事,他们都是被逼,但不是无奈,属于在当下有解,因此在情绪触动上不强,与犯罪分子的动机难以共振。

反观《漫长的季节》,沈默、王阳、傅卫军、王响、龚彪、马德胜,他们的犯罪与出手都是被逼无奈,他们不这样做就活不下去,所以观众打心底里会有原谅的念头,从而暂时忽略逻辑是否合理,悬疑不够悬疑,专注于他们的命运如何发展,但《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会让观众思考推理分析部分。

当大家来找茬占据主导,《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就错漏百出了,这也是本剧最大的毛病,注水、重复、真假不明。

后面那几集基本都是复制粘贴,每人一段罗生门,杜一、金满福、金燕、杜元宪恨不得一个案件说出好几个版本,真真假假,看似迷雾重重,实则叫人难信服,导演会在几个版本中选一个版本,然后自圆其说,但说服力并不强。

如金满福说自己得知人贩子绑错了人后从中间人那里找回了豆豆,但因害怕把他放到桥上就走了,可以他前期丧心病狂、病态十足的表现来看,金满福大概率不会这么做,要是豆豆顺利回去,并向王士涂说出真相,再与回到家的边杰一对峙,他所维护的家顷刻间崩塌,极大可能是导演给观众留了个希望,不想让事实过于残忍。

不止是五花八门的罗生门,还有xx蹲完xx蹲,先父亲自首再儿子自首换回父亲,又女儿自首再父亲自己换回女儿,来来回回的水,案件进展靠的不是调查取证,而是借力亲情,只要儿子爱父亲,父亲爱女儿,父亲爱儿子就能破案,如果他们之间的爱有半点动摇则破案无望。

如得知三少年失踪案的真相靠的是杜一愧对父亲,边杰遇害案靠的是金满福深爱女儿,王士涂牵挂儿子,这样一来,侦破则变成了你方哭罢我登场,哭着哭着就水落石出了,频繁闪回就拨云见日了,与《漫长的季节》的双螺旋解构相比,《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在剪辑方式、剧作结构、叙事能力上还欠火候。

尤其是两集大结局,尽管文本没有落俗,上演皆大欢喜,但反反复复的煽情却丧失了落笔悬疑的主题,导致冗长、拖沓随之袭来,其实完全可以压缩几集,毕竟大多数观众在十二三集左右就能推导出大致脉络了,结尾基本与观众的猜想一致,再繁杂就有些画蛇添足了。

现在是16集,导演做做减法,删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剧情,分个轻重缓急,突出谁是主角和主线,三个时间段的联系再紧密一点,或许能让质量上一个档次,虽然目前的成片也还不错,但更好不是更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