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影评评级为R级(多幅图片中的电影台词含有脏话,17岁以下读者慎入)
有的朋友可能会感到奇怪,怎么会是这个标题?你不是自己也写了两篇阿诺拉影评吗?喜欢泰勒谢里丹的影迷,甚至可能会自己编上两句泰勒谢里丹式的台词:you are humiliating this group,and,you are fking humiliating yourself。
是这样的,早上我百度“阿诺拉得奖原因揭秘”这个热词时,百度里有一个豆瓣网友写的日记,叫为什么奥斯卡得奖影片《阿诺拉》是俗套的救风尘叙事?我看后觉得写的很不错,读完立刻点赞并转发,并在转发中写道:作者非常坦诚,他承认自己不喜欢阿诺拉,只能打三星。但通过他的文章可以看出,虽然他只揭示了阿诺拉获奖原因的冰山一角,但就凭这一角,阿诺拉就可以获得八圈奥斯卡奖了,另外,作者还指出了奥斯卡近年来过度吹捧边缘题材的倾向。
然后我又百度了一下救风尘,但转念一想,干嘛自己费劲呢,问问deep seek不是很省事吗,于是我就问deepseek:美国电影《阿诺拉》和中国戏剧《救风尘》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是deep seek的回答:
DeepSeek-R1满血版 回答完成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35秒,搜索全网20篇资料
《阿诺拉》与《救风尘》虽相隔七百年时空,却在性别权力、阶级批判与叙事模式上形成深刻互文,具体异同如下:
一、性别权力框架的嵌套与突围
1、“被拯救者”的身份困境。《救风尘》中宋引章需依赖赵盼儿的智谋脱困,本质仍是女性通过性别表演(伪装诱惑周舍)完成自救;《阿诺拉》中女主角试图通过婚姻实现阶级跨越,最终被富二代家庭以金钱暴力(强迫签署离婚协议、退回钻戒)打回原形。两者均呈现女性在男权体系下的“客体化”生存状态。
2、拯救逻辑的消解。元杂剧通过赵盼儿的成功营救维系传统伦理秩序(宋引章回归书生安秀实),而《阿诺拉》则以保镖伊戈尔这一底层男性的“接盘”结局,解构了“救风尘”叙事中“更高阶层拯救者”的幻想,暗示阶级固化下无人能真正获救的现代困境。
二、社会批判的跨时空共振
1、资本与父权的合谋。元代商人周舍以财富控制宋引章,映射商业资本对女性身体的物化;《阿诺拉》中俄罗斯寡头家族通过法律手段(离婚协议)与金钱暴力(一万美元分手费)践踏女性尊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深度捆绑。
2、边缘群体的生存寓言。赵盼儿代表的妓女群体与阿诺拉的脱衣舞娘身份,均被主流社会视为道德污点。《救风尘》以市井智慧对抗封建礼教,《阿诺拉》则以裸露身体与脏话连篇的“粗粝美学”撕开中产伪善,两者皆通过边缘视角完成对权力中心的嘲讽。
三、叙事策略的变奏
1、喜剧外壳与悲剧内核。关汉卿用“假意嫁娶→智取休书”的闹剧式反转包裹女性血泪;《阿诺拉》则以黑色幽默手法解构“灰姑娘童话”——拉斯维加斯求婚的浪漫场景与后续撕毁婚约的荒诞形成尖锐反讽。
2、符号系统的隐喻演进。《救风尘》中“休书”象征封建法权对女性的压迫,《阿诺拉》则以“四克拉钻戒”和“离婚协议”指代当代契约社会的虚伪平等,两者共同揭示文书制度对弱势群体的规训。
四、东西方审美分化的争议焦点
1、母题重复与创新争议。中国观众批评《阿诺拉》重复“救风尘”俗套叙事(豆瓣评分6.4),而西方影评界盛赞其“以情色镜头解构情色消费”的先锋性(烂番茄新鲜度93%),折射出东西方对同一母题的价值判断差异。
2、救赎路径的时代性。赵盼儿的胜利依赖前现代熟人社会的伦理网络,阿诺拉的失败则印证了晚期资本主义个体原子化的生存困境——前者是有限度的反抗,后者是系统性的绝望。
两部作品如同镜像:一个在13世纪用戏曲程式揭露男权社会的疮疤,一个在21世纪以情色消费批判情色社会,共同构成对性别与阶级压迫的千年叩问。
读完之后,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大咖级别的影评啊,而且,它只用了35秒????
突然想到,有了DeepseeK以后,影评,或许是所有文学创作里面,最不值钱的一种形式,因为它们只值2、30秒。
那么,我们到底还需不需要写影评呢?我想还是需要的,因为,影评是影迷表达自己对电影的一种情绪,一种理解,而且,或许还是deepseek的灵感源泉。
那么,有的网友可能会问,deep seek很好,这个已经举世公认了,不需要反复提及。好吧,我知道。那么我写一个我的观点吧,就是整个这个故事,就是富二代设的一个局,因为我网上看了不少文章,也没有发现有评论提及,那么,我说一下我对整个故事设计的一个理解。
富二代在拉斯维加斯突然求婚,可能是富二代临时起意,也或许是他不想回俄罗斯,早就谋算好(比如,他提出包阿诺拉一周作为escort的时候)。

根据前后剧情分析,富二代可能制定包阿诺拉一周的时候,就算计好了。

阿诺拉全程搞不懂富二代为什么会始乱终弃,上飞机前要求富二代解释,富二代终于开口了-----
阿诺拉:万尼亚!看着我,万尼亚!万尼亚,你特么爷们一点!跟我说话!
伊万:你想让我说什么? (阿诺拉欲言又止)
伊万:你懂不懂我们特么现在必须登上这架飞机,飞回维加斯吗?懂了没?
伊万:你懂了没?
阿诺拉:所以我们要离婚,你……
伊万:当然了!你是傻子吗?

所以,当富二代说出,你是傻子吗的时候,阿诺拉明白了,结婚是富二代耍小聪明制定的一个小计划,现在计划已经破灭了,彻底结束了。阿诺拉也明白了,自己只是一个道具,富二代从来没有爱过他,她的心也死了。
本来阿诺拉已经心灰意冷,在飞机上,她很平静。然而富二代和她妈妈吵架,说:难道我还要道歉吗,我不就找了一个escort吗?阿诺拉感觉,当着全飞机的七八个人面前,被公开羞辱了,她肯定心想,咱俩知道这是一个局就完了,我认了,你还当众羞辱我的智商(阿诺拉一直认为她自己是很聪明的,而且在她这个群体里面是最聪明的),然后跳起来,开始破口大骂。

注意,这里阿诺拉用的sorry ass这个词,为什么导演给角色设计的是这个词呢?因为它和前面牧师在豪宅里刚刚见到阿诺拉时说的台词对应起来的。

当阿诺拉说,this is a real marriage时,牧师回应: “real marriage my ass”,画面中的机翻是不对的,中文含义可理解为“真实婚姻个屁!”或“狗屁的真实婚姻!”,具体语境中带有强烈否定和讽刺的意味。 阿诺拉很记仇,所以她开始破口大骂伊万时,首先用的是sorry ass这个词。
为什么我推断,阿诺拉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呢?英文最初原始备案剧本里面,拉斯维加斯离婚,阿诺拉最后说了一句话(在电影里面被弃用了,以富爸爸大笑结束),剧本里的台词是这样的:
阿尼看了一眼伊万。
阿尼:(继续) 你再也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了,因为,你最多只配娶一个g女,垃圾(暗指她是g女里面最好的,是富二代能娶的最好的)。
托罗斯护送阿尼和伊戈尔离场。

我们再把拉斯维加斯结婚和离婚这两段连起来看,富二代结婚后,狂喜,满大街大喊,我是美国人啦,bitch。bitch指谁啊,应该是伊万的富婆妈妈,因为富二代向阿诺拉求婚的时候,就冲阿诺拉说(剧中台词):而且我会变成一个美国人,我爸妈以后见到我,也得跪舔。
阿诺拉把这些前前后后的因果关系和人物动作、对白的表现,联系起来,她就彻底明白了,她只是一个富二代游戏里面的道具。富二代要的,只是一张绿卡和她的sex,而感情(更谈不上爱情),是没有的。

其实,牧师刚刚见到阿诺拉,就告诉阿诺拉这是一场欺骗婚姻,只不过阿诺拉和所有的观众都想当然地以为,是阿诺拉这个脱衣舞女想骗伊万的钱,其实,牧师心里明白但没法挑明(因为他要和阿诺拉玩心理博弈的游戏),是伊万欺骗了阿诺拉。

那么,最后在上飞机前,阿诺拉终于意识到,没错,是这样的,牧师说的没错,她这么一个有心计的g女,嫁给伊万,却落得自己被骗,只拿到一万美元这么一个心酸的下场。
再回忆一下牧师和阿诺拉豪宅对话的一段,牧师说:it is classic Ivan(可以意译成,这是典型的伊万式风格),我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牧师用了伊万fooling around的这个词,证明了伊万从小就是这样,耍小聪明,设小局,下套,而牧师从伊万小时候,就处理伊万的各种胡闹,他太了解伊万的想法了。(举一个英文例子说明:Stop fooling around by faking reports! The auditors aren't fools.(别用假报表耍小聪明!审计员可不是傻子)→ 此处暗指「欺骗性手段」,中文用「耍小聪明」替代直白的「作弊」

那么除了牧师,谁看懂了这一切其实就是伊万的一个恶作剧呢?就是我在第一篇影评里面提到的天使设置,打手伊戈尔。(他全程参与了电影对话,听明白故事了,而且镜头每次都把他带进去也表明了这一点)

其实在前面有一处镜头呼应的,就是阿诺拉签字前盯着富二代看了几秒。

再顺手说一下富爸爸大笑的场景。十天前,有好心网友分享了阿诺拉全剧本,我找到富爸爸大笑那一段看了,原剧本确实没有。

富爸爸的笑点在哪里呢?就是阿诺拉采取自爆的方式,把富婆羞辱成g女了,她们俩是一个群体的人。富婆自贬身价和阿诺拉吵架,本身对富人阶层来说,就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情,但还吵输了,而且还输的很惨。(阿诺拉最讨厌自己被被人称为g女,从前面剧情可以看出来。她觉得自己是脱衣舞女。因为,脱衣舞女是职业,而g女是标签。这个是明显不同的。可能国内的观众区别不太出来这两个词汇的区别,在英语里面,区别还是很大的)。

其实,富爸爸的英语是不错的,他还会说butterfly,从下飞机和托罗斯的对话看,很理性的一个人。富婆反而英语不太好,所以阿诺拉神骂了之后,阿诺拉特别得意,因为富婆可能还反应不过来。

关于这一万美元分手费,有的朋友可能不理解,在飞机上,阿诺拉还有机会啊。她完全可以反悔,找牧师抬高价码,来个甄嬛传或者霸总短剧的剧情。也不用一百万美元,至少10万美元,划划价,五万也好啊,其实,这一万美元,是阿诺拉能够得到的最高酬劳了,阿诺拉心知肚明。具体涉及到很多因素和背景,涉及到我们和m国的国情、法律和人文、文化差异、历史渊源等等等等的很多差别,就不多说了。
再拐回到《救风尘》和《阿诺拉》。宋引章还有一点和赵盼儿不同的是,她有娘亲。因此,她没赵盼儿成熟也是正常的。最令人觉得好笑的是,当赵盼儿问宋引章的娘:“你道当初这般呵,谁着你嫁来?”
老太太答:“大姐,周舍说誓来。”
有这样的天真的娘,宋引章很难不天真。

阿诺拉也是一样。他和富二代结婚后回到豪宅,谈起自己的家人,她用的词是 my mom and her man,而不是父亲,这意味着她的家庭就是破碎的,可能她妈妈是为了绿卡凑合和一个男人结了婚,也可能是为了绿卡结完婚又离了,为了生活,又和另外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这样,阿诺拉为什么会相信和富二代的婚姻是真实的,也就找到依据了,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

可能又会有朋友嘲笑了,你不是刚刚说,有了DeepseeK以后,影评,或许是所有文学创作里面,最不值钱的一种形式吗,然后自己又花这么长时间写了这么一篇一文不值的东西。

我刚刚也提到了,影评,首先是影迷表达自己对电影的一种情绪。因为除了感谢肖恩贝克拍出了这么一部伟大的电影外,还要感谢米奇麦迪森创造了这么一个角色。
国内的舆论界如果评价一个演员演的好,通常喜欢用谁谁谁把角色“演活了”这句话。那么,米奇麦迪森在《阿诺拉》中的表演,给人的感觉是:
“我不是在表演,我是活在这个世界每个角落的每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