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老师在《何为良好生活》中说道:
去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就到了马斯洛所列的最高一层需求:自我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总是我的此在’以及此在的本真性可以算作一例。
可以说,Draper找到了自己的本真性。他享受的是,在客户面前展示自己的广告创意,类似“麦格芬”一般,惊艳全场。他从来没有接触过广告方面的专业培训,以一名推销员的身份,搭上了Roger的便车进入广告公司,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出精彩的广告,这恐怕是麦迪逊大街广告人一生的梦想。
Bert,Roger和Draper如同公司三驾马车一样,Bert负责管理公司并寻找公司的方向,Roger作为客户经理维护客户关系,Draper作为创意总监在危急之中力挽狂澜。公司一共经过四次变革:第一次公司被收购,是因为Roger离婚,需要一大笔费用;第二次公司重新创业,是为了避免被大公司再次收购,失去自身地位;第三次公司合并,是因为Draper和赵需要联手,才能拿下大汽车公司的广告;第四次公司被大公司收购,是Bert去世,Roger需要拯救Draper。
Draper的一路并不顺利,这个没有过去的人,在得到不曾拥有的财富和地位之后,他抽烟醉酒嫖娼,同时与多名女性保持伴侣关系,成了Draper摆脱不掉的另一面。但是,在纽约这样的“欲望之都”,这些点亦可以以“风流”自称。但Draper遇到了Bert和Roger两位贵人,多次出手相救,他们可以说是互相成就。
除工作以外,Draper完全是一位烂人,在工作和亲人之间,他往往选择工作,因为工作可以为他提供“成就感”。【如同Joan的老公一样,志愿去越南当军医,也不陪伴老婆孩子,因为这份工作让他觉得“被需要”。】与Draper相伴的另一条线,是自我“拯救之路”,他经常去加州,刻意抑制自己不要嫖娼,但总以婚外情结尾失败。也许正是这些常人未有的经历,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爱的反义词是深思熟虑。”他随时都处于为工作待命的状态之中,很难说他会一直爱着一个人。具备事业成就是一件困难之事,能过上一种良好生活也需要长期的努力。
整部剧将“男性凝视”体现得淋漓尽致,在Loan和Peggy经过的时候,男士都会回头看上一眼,体现了本质上男女的不对等。除Peggy外,其余的女性只是担任秘书角色,做一些简单重复工作。某位经理与秘书,随时可能在公司传出丑闻,如果关系闹僵,离开的只能是秘书。Peggy在达成300万美元汉堡公司这一单之后,依然被其他公司认作为秘书,气得三天不去新公司报道。Loan和Peggy在结尾创业新公司,我估计新公司将会凉凉,因为缺少像Campbell一样的客户经理,企业之间的合作,终究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
本剧结尾算是点睛之笔,最后两季的时间发生在越战和人类登月的时段,可口可乐的广告《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算是对时代背景回应一个和平友好的信号。看到Draper灵修之时露出会心的笑容,就能想象出,在可口可乐公司面前,他如何用自己的魅力,让全场人满意。
Campbell:当Campbell在合伙人会议中提出,将Joan肉体交易以满足甲方时,这些没有道德下限的行为,不免让人感伤。如今中国的商业环境也是如此,商务晚餐接着是KTV等活动,乙方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Campbell是一位上进的职业经理人,也是一位真正做事的人,他处于时代的漩涡之中,只能抓住一个个机会,不断地向上攀爬。Campbell的结局是不错的,与妻子重新和好,选择转行过上稳定生活。
Ken:相比Campbell,我实际更喜欢Ken。Ken在工作之余,还会写一些故事发表在New York等杂志上。他与Campbell一直处于竞争关系,但Ken一开始没有后台,只能通过自己的积累与努力。Ken是一个有底线的人,被底特律汽车公司羞辱之后,将大客户拱手让人。Ken翻身成为甲方之后,表达出对Campbell和Roger的不满,既是一大乐趣,也体现出人性中真实的一面。
Peggy:Peggy从秘书做起,碰到Draper作为他的贵人,一步步做到独当一面的创意总监。Peggy努力大于天赋,看第一季的时候,我还挺讨厌她,越看到后面,对她的尊重越来越多。当得到广告任务,她习惯于列出二三十条广告思路,从中选择最适合的。这种工具性的方式,只能完成客户需要的广告,但不能做到“杰出”以至于让客户满意。好的广告,一定要让受众充满幸福的感觉。
《广告狂人》七季一共92集,我看了接近四个月。第一季我看了两遍,第一次是在大四时看的,觉得本剧索然无味,工作之后重新提起,才发觉其中的人生哲理。这部剧和《the wire》一样,看起来不轻松,没有一丝刷剧的感觉,有的剧集会让人觉得难受,比如S5E11《the other woman》。但看起来越不容易的东西,会让人收获更多。 与这部剧非常相像的有《马男波杰克》,我一直觉得马男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