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归经典,但以现代眼光来看並不恐怖,氛围营造得也不算出色,故事剧情与主旨更是无趣。
剧情採用非线性敘事,讲述与这间咒怨之屋扯上关联之人之后一系列恶梦般的遭遇与下场。但剧情也就如此,並没有更深刻地挖掘人物,数十人的死亡也没有指向某一核心的升华,只是如同流水帐般公式地展现一个个人毫无意义的死亡。诅咒的无差別性在此展示,无人倖存。
以恐怖技法来看,本作的缺陷在於缺少一套固定的规则,呈现恐怖的方式过於凌乱,既能闪现,又能穿越时空,还能偽装他人。元素过於广泛以至於氛围难以聚焦。曖昧、时隱时现、不正面对决形体的策略倒是挺成功的,但其曖昧並非基於日常事物扭曲產生的「不对劲」,而是鬼的形象於画面余光的虚焦探出,抑或倏忽即逝的面目镜头。在此片里,绝大部分恐怖的镜头,都来自於鬼的亲自下场,它们因露出物理性的形象而出现破绽,所谓恐怖的氛围,最终还是要收束凝聚於一个实体身上,而无法广阔地瀰漫於空间之中,不安感一旦有了实体,威胁便不再有效。
可幸的是,本作还是塑造了一些有效的不安,一种高度產生的恐惧。阁楼,高与低,往上攀爬阶梯,彷彿在接近禁忌,每一步踩踏发出的吱嘎声都在暗示著阴晦的庞大。抬头时人往往处在一种被动的姿態,由上而下的压迫带有一种天然的优势。於是我们总会害怕那个来自上方的异音,而要去確认就得踩上阶梯,承受那被包含在恐怖里面的完整音响系统。
诅咒的无差別性与阁楼的恐怖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种延续与迟滯
敘事结构很巧妙,第一幕出现的所有令人困惑的互动关係、物件与人物,都会在之后倒敘的过程中补充完整原因。这是一种以分手后的状態结果来推理之前相处的细节的悬念敘事结构,很独特,第一次看见把谜题解答放在「生活习惯的延续」这点上。但最关键的两 ...
生活的方法论
这是一部提供方法论的电影。如何让生活具备自身的完备?本片提供了两种姿势:观看与劳动。观看,意味著对世界的重新认识,当我们追隨男主停驻的目光时,彷彿也跟著经歷了一场观看的仪式。透过这种仪式,强化让自己平静的暗示,当动作足够缓慢,凝视的 ...
黎明前的关係
有趣、当代语境的切入角度,却只是浅浅划过一刀,无法达到探至病灶的深度。剧本的潜力只在前半部呈现,在已经缺少戏剧性与复杂度的环境下,威胁的险要与深刻荡然无存,成为似乎得以被任何其他病症替代的驱动工具,后段彼此的相处交流过程更是沦为最平 ...
大师之作
精彩的情节发展与结构,大师级的色彩、构图、镜头衔接、剪辑节奏,画面永远是丰富不单调的,导演十分擅长构建张力十足的场景,荒谬气质的黑色幽默使整部片摆脱了传统復仇故事过於深沉压抑的苦难、残忍情绪性的堆砌,以一种游戏的態度拆解復仇的本质。 ...
一种城市道路系统景观里的青春
乾净的、清晰的、直视本质的类末世青春物语。一种城市道路系统景观里的青春。极具作者性的长镜头、构图、画面资讯调控,犹如电子音乐般空灵澄澈,充满新时代特立独行的气质。在近未来,国家权力机关与监控体系逐渐渗透日常,那些时不时出现的警告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