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取决于各个方面的精雕细琢。鉴于大家都很熟悉这部电影的情节,我将从你不太会留意的角度去谈这部经典。

一、运镜如神

以电影开头为例,还记得它是怎样的吗?不如一起回顾下:

1(摇镜)兰若寺石碑——2(固定)寺内四座金刚雕像——3(摇镜)兰若寺全景

...

这仨镜头的机位、拍法都带有“偷窥”意味,给人一种鬼鬼祟祟的不安感,顺带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和环境。

再往下看:借宿在兰若寺内的书生正在夜读。风吹门动,一白衣女子飘然而至,在他面前盘旋起舞。书生看得出神,浑然忘我,亦步亦趋陷入险境,而桌上灯笼亦掉落水中......

...

正当两人鱼水交融时,女子轻晃脚踝上的铃铛,有不明之物闻声而动、贴地而行突袭书生......此时灯笼亦已被水浸灭,俗话说:人死如灯灭。书生的下场,可想而知。

...

你就说这镜头接的吧:火光熄灭时的一缕青烟+红纱(欲望)背景下的四个大字:倩女幽魂。一个字:绝。就不说整个故事,仅刚才这组画面,就是倩女+幽魂(书生丧命)。

片头前这段不到2分钟的情节,交代了《倩女幽魂》整个故事的背景:“兰若寺有鬼,可夺男子性命。”——你知它厉害在哪儿么?整段情节未着一句台词,仅靠画面和音效就完成了。且从始至终你都看不清女鬼的样子,这勾起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

...

对比下如今的电影,还记得乌尔善《封神》的开头是怎样的吗?

导演整了张壁画,同时画外音响起:“太古之时,一片混沌,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为了日月山川......”,一直说到“于是帝乙派二王子殷寿亲征,殷寿率领了一支由他亲自训练的特殊军队。”

...
小倩换装

...
片尾大战

就像“小倩换装”已成了香港影史上的名场面,成就这组镜头的关键是:1、谁还能想到用45°广角去拍美人?2、还有王祖贤这种级别的美人么?如今哪位女明星敢摆出她的pose而广大观众不会笑场?

二、人物传神

不用一句话即交代故事背景还不算太厉害,不发一言都能塑造人物更厉害。以紧随片头后的张国荣出场为例:

身着破麻布衣的宁采臣独自行走在荒郊,本想吃口东西休息一下,可身上带的干粮比石头还硬,他一怒之下去踢石头却使鞋子破了个大洞。好不容易看到了界碑瓢泼大雨忽至,打开伞后却发现是漏的......

...

最显其天真的一刻来自他对正在比武的燕赤霞和夏侯的劝阻:“不如大家把剑放下,用自己的诚意来感动对方,要知道宇宙是无限的,真爱才是永恒。要相亲相爱,千万不要互相残杀!因为爱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

“我需要你给我一点温暖”、“好冷啊”、“抱我进去”都是小倩过往勾引男人的话术,以前一用一个准,可宁采臣依次是怎么回答的呢?

“小姐,你的脸色这么苍白,看起来好像生病了,不如找个大夫来看一下。”

“我全身都湿了,你靠着我岂不更冷?”

“哎呀你好重啊,我一个人抱不动,等下我去找个人帮忙”。

面对这样一个不解风情的直男傻憨憨,小倩直接将他吹晕了事。

...

当宁采臣终于知道小倩是鬼后,二人曾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你是鬼,你叫我怎么相信你?”

“鬼跟人一样,有好有坏,世界上许多人害人比鬼还凶。而有些鬼含冤难雪,受尽阴寒无法超生。事实上,鬼有的时候比人更善良......”

你猜听到这话的宁采臣什么反应?——他即刻改口说:“小倩,你不要走。”

...

小倩的解释,对宁采臣来说是“颠覆三观”的存在(人也未必好,鬼也未必坏)。现实情况里:莫说颠覆伴侣的“三观”,很多人若是敢去改变下伴侣的认知,试试看......可宁采臣居然连“鬼话”都信,第一时间就忘了害怕,继续无条件相信自己的爱人并确信她也是爱自己的,这让人非常感动......换“正常男人”的思维,至少也得找黑山老妖跟小倩“对峙”一下,问问黑山老妖:你到底是不是在迫害小倩、小倩害人是不是真是被你逼的......这才“真实”嘛。

...

和张国荣诠释的至善灵魂相比,王祖贤的聂小倩还不够炉火纯青,那年她毕竟只有二十岁,对演技的领悟尚未达到日后《青蛇》、《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的层次,在片中略嫌青涩。

不过单论形象,那实在是倾国倾城、颠倒众生。

...

...

有时根本拖不动,那就将画面倒放,以使舌头“飞起来”——就是这种低成本的“土法炼钢”最终完爆如今的数字大片。

...

想想如今的数字大片吧:魔家四将的抠像是很麻烦,可《封神2》有什么想象力?《异人之下》又有什么想象力?

钱多不会用,那有什么用?

四、音乐永流传

影片“硬件”方面的优点还有很多,譬如服装设计,王祖贤之所以凭女鬼一角晋身女神,除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外,也和她在片中的造型密切相关。雪纺做的衣服和丝绸就是不一样,它更为轻盈,很好地衬托出小倩仙气飘飘的出尘气质。

...
黄霑与王祖贤

《倩女幽魂》起初找的人并不是黄霑,但黄霑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后来原定人写的歌程小东不喜欢,这才让黄霑紧急出马。

主题曲《倩女幽魂》是黄霑一个多小时写好的:

人生路 美梦似路长

路里风霜 风霜扑面干

红尘里 美梦有几多方向

找痴痴梦幻中心爱

路随人茫茫

人生是 美梦与热望

梦里依稀 依稀有泪光

何从何去 去觅我心中方向

风仿佛在梦中轻叹

路和人茫茫

......

这首歌伴随张国荣第一次出场时出现,很好地交代出宁采臣天真无畏、富有理想主义的单纯性格。同时你发现它的歌词希望中又带点绝望(梦里依稀有泪光)、乐观中又透着艰辛(风霜扑面干)和迷茫(何从何去觅我心中方向),这其实反应了当时港人的一种心态:人生固当追求美梦与希望,但与此同时又感到一路艰辛,前路渺茫......

...

其实燕赤霞是个很“软”的人,强悍的只是他的外表,脆弱的是他的内心。一个看透丑恶世界和丑陋人心的人当看到不可思议的美好事物时,依旧会被感动。

...

不得不说,黄霑和徐克真是俩“咸湿佬”,你就说这歌词写的、这激情戏拍的......能把任何年纪、不论男女的观众都“撩”到——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张国荣+王祖贤那样的颜值。

如今的导演,怕是对“性感”有什么误解......不如想想《异人之下》中的娜然吧,再配合其出场音乐:“姐妹,预备备,今晚,好机会”......真的,不会拍女人,就别硬装。

“色”分境界,淅淅沥沥的雨水就是比博眼球的爆乳装高级十倍。任何想以此为卖点的导演,建议先把徐克的《青蛇》看十遍(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女方主动勾引,同样是王祖贤,《青蛇》的勾引一勾即中,王祖贤终于发现:像张国荣那样的“老实人”再也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