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介紹了鄭伊健的新作《久别·重逢》,主要是從兩性心理這個角度去談的。(鄭伊健回歸之作:兩性心理學典範

要我說,從“電影”的角度講,它就是鄭伊健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雖然内地票房隻有可憐巴巴的100多萬(香港則有1000多萬并榮獲金像獎七項提名)。

而鄭伊健也貢獻了他從影以來的最佳表演:細膩、準确、動人。我不知道金像獎為何沒給他影帝提名,這絕對是個錯誤。(《九龍冰室》當年還為鄭伊健帶來金馬影帝的提名)

...
《九龍冰室》

前天的文章較長,今天我将花較少篇幅來“懷舊”。因為《久别·重逢》除了電影本身,還給我憑添了些額外的感慨:

鄭伊健在片中飾演的是個落魄潦倒、已經過氣的音樂家:一個不想活又不會愛的男人(當然影片最後,在夏文萱的幫助下,鄭伊健學會了去愛,内心得到了救贖)——這對他來說,絕對是最“颠覆形象”的一次。因為曾幾何時,他可是最帥最陽光、最會愛的那個人。

...
鄭伊健與黎姿

在80後影迷的記憶中,鄭伊健是僅次于甚至不亞于四大天王的“情聖”,這主要來自他在銀幕中的形象。

銀幕裡,他是唱着《甘心替代你》将身中數槍、奄奄一息的“小結巴”輕摟懷中,無聲啜泣的男人;

...
《古惑仔3隻手遮天》

他是豐神俊朗、内心溫柔,與“不哭死神”步驚雲截然不同的聶風,面對背叛他又即将逝去的孔慈,隻是強忍悲痛詢問她:“你有沒有愛過我”;

...
《風雲雄霸天下》

他是“命犯天煞孤星”的華英雄,因妻子潔瑜的死而徹悟,為了不再連累一雙子女,主動銷聲匿迹、隐姓埋名。

...
《中華英雄》

他還是《蜀山傳》中的玄天宗,眼看師父+愛人孤月大師(張柏芝)的臉像瓷娃娃一般逐片破碎,他的心也跟着一并碎去。

...

哪怕到了2010年的《飛砂風中轉》,鄭伊健雖然不再去愛,但依然“自愛”——他否定的隻是“古惑仔”式的爛人生,不像《久别·重逢》一上來就否定整個人生。

...
《飛砂風中轉》

總之,鄭伊健的過往角色深情、内斂、勇毅、重責任、有擔當,守諾言,加上其長發飄飄、帥氣逼人的形象,演的又多是漫畫英雄和武俠電影,這讓他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偶像。

再看銀幕之外:年齡稍長的觀衆應該還記得“雙琪奪面”這個八卦,我對孰是孰非壓根不在意,因為感情這個東西,沒人說得清。我隻知道:梁詠琪和邵美琪,可都不是一般的女人。

當年邵美琪被指堕胎而消瘦,鄭伊健駁斥到:“如果找話題可以說我賣白粉、賭博什麼都行,但我最恨人亂寫我女朋友。”——能當衆說出這種話的男人很難不讓人愛。

可惜兩人聚少離多,嫌隙漸生。當這段持續七年的感情無疾而終時,鄭伊健将4000萬港币的地産贈與了邵美琪(這年頭,對女人來說,這點太重要了......)而認同“緣分已盡”的邵美琪雖然傷心,但對鄭伊健也并無更多怨言。

...
鄭伊健與邵美琪

對這類事情,我的意見一貫是:愛情中不論男女,“變心”是可以的。關鍵是“變心”之後你的行為和你怎麼評價你的前任。如果攤上那種能把前任貶的一無是處的人,趕緊遠離。

2013年,當鄭伊健終于選擇蒙嘉慧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時,邵美琪和梁詠琪都第一時間為其送上祝福——做男人做到這個份兒上,夫複何求。

...
鄭伊健與梁詠琪

這個人,女生喜歡、男生羨慕,“男女通吃”的結果就是提起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最紅的華語男星,鄭伊健的名字當仁不讓。

我曾經就很喜歡他。試問:哪個青春期男生沒看過《古惑仔》,又有哪個男生不希望自己像鄭伊健一樣“酷”、一樣招女孩兒喜歡呢?

當然,如今回頭看,那都是些小孩子的想法......

...

這麼多年過去了。曾經的“漫畫臉”終于熬成了年近六旬的大叔。而曾經的少男少女,也都人到中年。

看《久别·重逢》前,單憑劇情簡介,我就猜到這片的大概方向和“路數”,但我沒想到它這麼“狠”:

一上來就是兩個“半死不活”的人。

第一個鏡頭就是病床上一臉頹廢、目光渙散的鄭伊健跟醫生攤牌:“随便吧。”記憶中的“英雄”表示:如今他不想活了——

那可是曾唱出“英雄路遠掌聲近,莫問蒼生問星辰”的人;

他關心的應該是“平地一聲惹風雲,誰是結局誰是因”;

問的是“門外雪,各自掃,難道會更好?”;

歎的是“人未老,愛易老,離别卻太早”......

...

就這麼個銀幕内神一樣的男人,如今卻在銀幕内不想活了。

這真令人唏噓。

當然,你也不要誤會,《久别·重逢》是一部很治愈的電影。它并不消極,它的真正主題是:人要如何在漫長時光中完成自我救贖。

...

就像如今回頭重看《風雲雄霸天下》、《中華英雄》這類風靡一時的電腦特效“武俠”大片,你會發現一件事:它們“幼稚”是“幼稚”了點,但有兩點,如今的電影做不到。

一是流暢的叙事,節奏感非常好。這個取決于一個劇組是否把要說的事情全盤考慮清楚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講好一個故事”都成了對一部電影的期待。你說一年到頭不講故事的真·文藝片又沒幾部,對不對?

二是演員的情感投入度和真誠度。要知道:不論《風雲》、《中華英雄》還是《古惑仔》,這都是漫畫。漫畫世界相較真實世界,等于是要再創個新世界出來——這是很難的。打造一個正邪分明、簡單熱血、對人性高度簡化和提純的超現實世界并讓人信服,其實很難。

但鄭伊健、郭富城、楊恭如、千葉真一......這些人就是有能耐讓你相信這個世界、相信片中人物流露的情感。哪怕它是“不現實的”、幼稚的——那麼“假”的人物,他們演來就像真的;而如今很多“現實題材”,演員的表現就是假、就是在裝腔作勢。

就像以下《風雲》中這三場戲,我壓根不相信現在有人能做出來,他們大概一看劇本就會想:“這什麼鬼......”

...

...

如今的演員做不到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太“成熟”、思維太“發散”:二十幾歲的女演員根本演不了小女孩;而三十幾歲的男演員更演不了漫畫中的英雄。

那樣單純的“超現實”——童年時代過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