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特殊的日子。选择今天来记录一下《风犬少年的天空》。
这部剧原名叫做“疯犬少年的天空”。的确是够疯的,每次在荧幕上看到人家的青春都是这些,逃课、打架、保护费、乃至堕胎和死亡,总感觉离我好遥远。
可是这次我感觉还是亲切了许多,因为看到了熟悉的城市,情不自禁想做些梳理。成都有属于自己的歌,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重庆也应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希望下一部重庆的剧还能出现、还能做得更好。
梳理完了,才发现我的城市有这么多回忆,好像一切都是无聊的,琐碎的,不值得推荐的。曾有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却没有感受到自己走过的是你来时的路。可惜。
“每一个人的十七岁,都应该有一个梦想”
据查是在江北区大兴村,观音桥附近。这是几位主角的亮相。主角和配角们可以组成一条“马田->娇娇->狗哥->安然->刘闻钦”的单向链表,简称“单恋表”。我看青春爱情片看得不多,上次看到这样的五角恋故事还是《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还好本剧没有像人家一样升级成PLUS的七角链版本。
眼镜面
记得还是08年左右,重庆商报就搞起了“重庆小面50强”的评选,未成想这个噱头一直沿袭了下去,直到今天。老太婆摊摊面、板凳面、还有这家眼镜面,都是榜单上的常客。不过打这几家名号的店太多了,连本地人都搞不清谁是李鬼、谁是真正的李逵了。
这张图里还有一个老熟人:刘仪伟。小时候看他主持《天天饮食》《东方夜谭》之后,就没有怎么看到过他的身影。二十年过去了,原来他一直都在,而且真的都没有老啊。想念他,虽然他是成都人(开玩笑)。
二十九中
选择这里拍摄是因为这里是导演的母校。每次去解放碑时都能看到这座学校的身影,剧里直接给它改名叫做解放碑中学,这比起本名倒是更得其精髓了。坐落在当时重庆唯一最繁华的地方,这里的学生们都很擅长闹中取静吧。小时候路过这里时总是想着,只要从闹市区沿着这一袭长坡而上,就能走入另一个世界。
山城步道
电影电视剧都偏爱在这里取景,因为这里是最爬坡上坎、最重庆的地方。这一段是张家花园,往下连通着黄花园、大溪沟以及民国时文人们故居的枣子岚垭,往上可以走到七星岗的通远门古城墙。这些路我也走过很多遍,可惜不会有人为我洒下花瓣。
解放碑广场
人民解放纪念碑,改开前最高的建筑,三四十年后最矮的建筑。
菜园坝长江大桥、千厮门大桥
尤其是千厮门大桥,对面就是洪崖洞,网红地标,“千与千寻”的世界。不过这里有BUG,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始建于09年。小时候的我们还只能像他们一样下到江边,或者江心洲(后称“渝尔代夫”)去坐一坐、吹一吹江风。
重庆烧烤
重庆烧烤是有着特别之处的。首先,孜然、辣椒、油特别多,装在扎了洞的可乐瓶子里往外洒。虽然辣,但是那种味觉感受跟干碟带来的那种干辣是不同的。豆干、苕皮、年糕,都是必点。这里没有串,串串是一种专门的锅,也不算在狭义的火锅的范畴内。老重庆的烧烤摊非要把东西剪碎了才吃,明明花了很多时间穿成串,但这是规矩。一个搅拌用的不锈钢盆子,老板总能熟练的颠上颠下。但在外地,再也没有能找到这种习俗、这种感觉。
这部片子里奇怪的重庆口音。
其实不会说重庆话的重庆孩子还是不少的,而且如今是一年比一年多了。别说重庆言子,连口音都不会了。如果论川普的话,就更是没有一个确定的“字正腔圆”的标准了。所以在此不做过多的吐槽。不过,就不知道重庆言子得怎么传承下去了。
其实就算重庆话说标准了也未必好,因为这样会给人一种很土的感觉?可能是那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方言剧,从小看太多了。
鸡……腿,鸡……翅
特别的口音,特别的笑点,有点萌。另外,张婧仪和周也真的长得一模一样啊!周也倒是真正的重庆人,演过《少年的你》,也是重庆的电影。
“要胸没得,生鱼片迈?”
这是什么奇怪的言子?我也不懂。
古早的记忆:贴吧、超女、灌篮高手等等。
这不是重庆人的独家记忆,这是80、90后的共同回忆。还有一些熟悉的片段,一并写在这里了。例如手机短信输入姓名算缘分。把圣诞节看成第一重大节日、专家直到今天还在忧心忡忡“年轻人怎么只过洋节”。把收发贺卡看成第一重大活动,一样被专家批“不环保”。以及,富家女吃大餐要去必胜客。记得小时候亲戚请我吃必胜客也花了好多钱,心里有点小惭愧。
重庆的街道。
从小就觉得,斜坡有什么奇怪的,城市不都是3D的吗?至于自行车道,那是什么东西?
这种蓝色的小巴,在那年头是肯定没有的,又一处BUG。
不过,出租车倒是多年未变。最早的一批重庆出租车普遍采用的是铃木公司的奥拓车。所以又叫做“拓儿车”。00年之后新款出租车羚羊渐渐代替奥拓车“托儿车”,所以重庆出租车又得名“羚羊”。每次从飞机场、火车站出来,总会有一群人凑上来用重庆话揽客,也不管如果你是外地人能否听得懂,他们就叫做“羊儿客”。在都市传说里,只要你跟师傅求助说:“师傅,麻烦快一点我要迟到了!”,师傅就会马上在车流里见缝插针、在小巷里飞檐走壁。
长江索道
过去,索道和轮渡真的是重庆本地人必需的过江手段,重庆有一个区就叫“大渡口区”。而23年的现在,重庆中心地带的过江大桥都已经有了十来座,而全部的跨江大桥足有37座,无愧“桥都”之名。而昔日的“长江索道”已经变成了4A级旅游景区,主要是游客来体验。本地人并没有什么体验的兴致,因为只会联想到排队的长龙,以及夏日酷暑下被包在铁壳里面晒死人的可怕。
“除非重庆主城区下雪”
据说这句台词也是编剧身边的真实体验:重庆去海南上高中时坐飞机,朋友送别那天,久不下雪的重庆终于下了一场雪。
重庆主城区最近一次有明显降雪是16年,那一年亲耳听到海南人都在说“这真是30年来最冷的一年了”,想来编剧的海南朋友也会加入抱怨的行列。
再上次是08年,全国雪灾的那一年,可能编剧朋友送别就是在这一年吧。因为再往上回溯就得早到1991年了,尽管气象台称1996和2011年也是有的,但是不少人并没有感受到。在绝大多数日子里,要看雪的话,得往缙云山、仙女山这样的山上走了。其实在湿冷的冬季,重庆人民更稀罕的是太阳,尤其是老头老太太们。
双子塔
最后闪回的重庆喜来登双子塔楼,又叫黄金双子塔,始建于11年。旁边的皇冠国际双子楼更是要到之后才建成了。同样是BUG。
可惜由于企业破产,双子塔楼被拍卖了。路过南滨路时,总感觉它们矗立的身影有些孤寂。
最后的楼顶表白
同样是从小就觉得,四楼有个车库、洪崖洞这样从11楼出去还是平地,不都是正常的吗?
要突出这种山城的地形,重庆其实还有一些可拍的地方,但我在剧中并没有看到(也许是没有仔细看)。例如有名的轻轨穿楼,2号线作为重庆轻轨(就算天王老子来了它也叫轻轨!不是单轨不是地铁!)正式开通的第一条线,据查早在04年,大坪站至动物园站段就开始观光运行了,05年则是较场口站至动物园站开通运营,期间也包括轻轨穿楼的李子坝站,这是可以在剧中时间线出现的。另外就是中国第一长的扶梯:皇冠大扶梯,单程要坐2分半的存在,它更是90年代就建成了。
写到这里,连我都想去把这些地方再走一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