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找到你》《我是高山》这类大女主题材的电影,那我推荐你去看看这部巴西电影《我仍在此》。整部影片几乎完全依赖女主角菲尔南达·托雷斯的优雅表演支撑到最后。她的表现是否“炸裂”?我觉得谈不上,但对这部电影至少刚刚够用。

从导演沃尔特·萨勒斯的作品序列来看,这部片子也算不上什么高峰,甚至让我有点不明白他为何要拍这部电影。难道没有更值得拍的题材了吗?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政治精英家庭的故事。父亲是反对军政府的地下组织成员,之后被军警杀害。可除了这件事之外,这个家庭始终是一个经济优渥的中上层阶级家庭。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将别墅出租来维持生活。现实中,在那段黑暗历史下,恐怕有更多家庭和个体遭受的打击比这深重得多。即使这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传记,也让我觉得视角过于局限。

相比之下,阿方索·卡隆的《罗马》同样讲的是一个精英家庭的苦难回忆,但他选择了从家中保姆的视角出发,用“小人物”的命运反映“大时代”的荒谬。而《我仍在此》更像是一部巴西的“主旋律”宣传片。它想表现革命,但又缺乏真正的锋利与深度。就像韩国的《首尔之春》虽然聚焦革命,但本质上人家都是革命成功了,现在的执政者就是当年的革命者。

从执行层面来看,这部电影也显得中规中矩。它缺乏概念、也缺乏结构,更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视角或洞见。就是根据人物传记改编的流水账。影片前半部分,母亲被捕、释放前的情节还有一点类型片的张力,但那之后的一个多小时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戏剧冲突。

不过,我多少能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被引进到中国上映。片中描绘的巴西军政府,是冷战时期美国支持的右翼独裁政权,而被迫害的议员则是当年左翼古拉特政府的官员。当时共产主义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都在左右意识形态之间激烈对抗。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观众,不妨去看看戈达尔的《中国姑娘》,这部电影的海报甚至在《我仍在此》中也有出现。

顺带一提,现在的巴西政府正是当年军政府“民主改革”的继承者。所以,这部影片某种程度上是在以左派的立场,控诉巴西右翼政府的历史“黑账”。

需要强调的是2014年,巴西军方首次公开承认他们在独裁时期确实曾使用酷刑并杀害异见人士。但即便如此,将《我仍在此》这样的电影放在中国上映,还是显得有点尴尬。就好比你让朝鲜观众看《年会不能停》,你的苦难,在人家看来是幸福生活。

影片中描绘的巴西军政府多少显得有点温柔:丈夫被抓后,家庭所遭受的最大困境是门口多了个监视员;银行账户没被冻结,出入海关也不受限制,还能自由接受国际媒体采访。监视他们的军警没有搜查、没有恐吓,甚至还挺礼貌。女主在被拘押期间,押送她的警察居然是个“体制内的觉醒者”,还暗中给予她安慰。

我不了解当年巴西的真实情况是否如此温和,但从影片展现来看,这种“迫害”程度确实不算什么。如果是在苏联,女主一家早就分开押上开往古拉格群岛的火车了;在伊朗,他们恐怕连牢都出不来;至于在“东方神秘国家”,这种家庭会如何收场我不敢妄言,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大概率是一个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