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预测《水饺皇后》的票房会爆!三十亿起步。它具备大陆爆款电影的所有特征。通俗易懂,励志催泪,大国情怀,受辱情节,最关键的一点是所有的危机都是误会。总结成一句话:没有一顿饺子解不开的结。如果不幸被我说中了,那就证明中国观众始终还是钟爱春晚小品。

影片如果从人物传记的角度看,就是央视八点档电视剧的水平。臧健和这个角色以及她的两个女儿,几乎就像这类苦情戏的标准模版。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都是那么的标准,那么刻板。

奇怪的的是,你会发现臧健和身边的那些普通的香港市民以及那些已经消失的香港景观却异常的鲜活和精彩! 看得出导演在这方面投入的热情比主线故事也大得多!

这就是导演夹带的私货!表面上是拍一个大陆女性在香港的创业史。其实导演真正在意的是他心中那个逝去的香港。尤其是臧健和第一次租房和摆摊的那两场戏精彩极了!

先说租房那场戏,导演通过镜头的平移,声音的设计,使一个七十年代香港的“七十二家房客”式的邻里关系展现的鲜活极了!生命力和人情味简直溢出屏幕!

湾仔码头摆摊的戏同样令人十分难忘,那是这十年我看过的最具烟火气的香港景观。同时又把香港人如打不死小强般顽强的生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那里的商贩、学生、上班族、美食家、警察、古惑仔组成的香港街头文化更加活灵活现!
看着屏幕中湾仔码头热气腾腾的流动小摊,我不免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处境。当年下岗潮之后多少人也是靠着路边摊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不乏一些人渐渐发展成了成功的企业家。今天我们再次面对这样的困局,但我们的城市还能不能如电影中那样,宽容的对待这些走投无路的人?城市管理者能不能如片中的华哥一样枪口抬高一寸,为底层讨生活人的留下那么一点点的生存空间。

说回正片。如果说电影前半段还可以感受昔日香港的烟火气,后半段就真的只是乏味的流水账了。但看到这里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却是那些曾经帮助过臧健和香港人都怎么样了。影片也算没有忘记他们,也草草都有交代,糖水伯、红姐、金先生、丝露、辣哒哥等等,他们的命运也是香港的命运。

他们与臧姑娘的关系,香港与祖国的互动难道不是同构的吗!

故事里一群善良的香港人,帮助成就了一个大陆来的人。

电影的拍摄现场,是一群香港的老演员,在为一个大陆明星演配角。

而改革开放是香港作为桥头堡,成就了我们十四年的辉煌。

而到头来呢?往下我不敢说了。我只能祝愿他们和他们的城市有朝一日可以东山再起,再创辉煌!看看这么多的香港电影,试问中国还有哪个城市有这么故事可讲我相信只要扼在他们脖子上的打手肯放松一些,她仍然是东方之珠,仍然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具活力的华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