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15:30,我们将在杭州loopy放映泰国导演波萨通·瓦查拉帕尼入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剧情长片《天缘水径》,以及他的短片作品《莲之境》,导演将以线上连线的方式参与影片映后。欢迎大家参加。

评论

当我们提及宗教神秘主义、政治暴力以及东南亚的小镇景观时,我想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名字,首先会是阿彼察邦。的确,波萨通·瓦查拉帕尼的电影与阿彼察邦的影像风格有着高度的亲缘性,他们同样来自泰国的边缘小镇,也有着相类似的文化记忆。

但注意,这里所提到的词汇并不是相似性。在表层的影像质感上,我们的确可以先入为主地将波萨通的电影与阿彼察邦的影响关联在一起,但在其核心表达的部分,波萨通所关切的问题与阿彼察邦截然不同。

对于波萨通这一代的泰国青年电影人来说,除去与生俱来的宗教背景与政治经验,更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人身份归属。波萨通生长的小城披迈,位于泰国、柬埔寨与老挝三国交界处,多元的文化观念在这里交融并会。历史上,这里曾经被高棉帝国统治,影片当中出现的重要场景——披迈石宫——便是这一历史在此处的见证。而激发影片创作的民间故事,同样源自于高棉帝国统治时期。

事实上,披迈石宫的建造体现了佛教与印度教文化的双重影响,我们也可以从影片的核心概念——轮回——当中看到佛教哲学的影响。在影片当中,时间呈现为一种宿命论式的循环,不论是传说故事中的三角恋情,还是老一辈人与年轻一辈的三人故事,甚至于泰柬缅三国之间在历史与政治上纠缠不清的关系,似乎都体现出佛教观念中永恒轮回的意味。这些文化背景构成了波萨通创作的重要诱因。

波萨通的电影不仅是关于历史与记忆的,更是关乎当下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泰国社会中老一辈人对于故土的眷恋,以及年轻一代对于家乡的疏离态度。的确,即便某种叙事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相类似的情感结构,但每个人所遭逢的历史困境却截然不同。

在这样一种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叙事互文中,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变得模糊,在摄影机的“统合”能力下,这些不同元素被呈现在同一景框中。诚然,当长镜头已然成为某种廉价的“大师技艺”时,我们应当找到一些理由来予以辩驳,波萨通使用长镜头所实现的是一种具体的叙事功能,而不是空洞的形式,这便是摄影机表现连续时空的魅力,基于此,我们似乎也可以原谅影片镜头的冗长了。

不得不提的是,波萨通今年才25岁,《天缘水径》是其首部剧情长片,也是其在曼谷大学的毕业作品。当然,年龄并不能回避苛责的借口,但在波萨通的首部长片作品,我们的确可以看到一种老练又沉着的技艺,他通过简单的注视,将诸多复杂且宏大的议题关联了起来。概言之,本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青年佳作。值得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