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男的,写这么一篇文章还挺有压力的。我知道现在的舆论是怎么样,贾玲导演的新片《热辣滚烫》已经成了批评不得的宝贝金疙瘩,或者说,女的自己可以批,但男的不行,男的一旦公开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会被一群女的群起而攻之,说男的又破防了,跳脚了,厌女了,看不得女导演成功了,男的果然心眼小,垃圾。

但我还是想写,不写不痛快。我实在是讨厌现在这种简单粗暴狭隘充满戾气只会站队贴标签扣帽子的舆论风气。

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还是要先交待几句:

贾玲能在一年内减一百斤,甭管她是为了拍电影,为了重塑自我,还是为了挣钱,这个行为本身我是很佩服的,每次看到她前后对比的图片视频,还有她打拳的镜头,我都会觉得震撼。毅力超常的人我永远尊敬。

然后呢,我绝对是举双手支持和期待女导演取得商业成功的,因为我从小就偏爱女性向的作品,不管是文学、影视还是音乐。我喜欢的女作家绝对比男作家多,我喜欢的女歌手绝对比男歌手多。就说看电影吧,我从来都不爱看那种打打杀杀的动作警匪片,更少看血腥恐怖片,而是偏爱讲述个人命运的现实主义剧情片,尤其是讲述女性命运的。很多女导演我都很爱,因为她们有不同于男导演的感性温情细腻。我最爱的导演之一就是香港的许鞍华,她和李安在我心里的地位不相上下。李玉导演的前几部电影——《红颜》《苹果》《观音山》,都是女性视角的故事,我在豆瓣都打了五星,并且都写了几千字的影评。因为对李玉太有感情,以至于后来她口碑滑铁卢的《二次曝光》,我都给了五星感情分,而且又写了篇几千字的影评。不信的可以去豆瓣翻翻我的记录,也可以翻翻我过去写过多少关于女性影人的文章。

而且我对贾玲个人没有任何成见,她在综艺上的表现尤其是《百变大咖秀》“百变五侠”时期,给我带来了数不尽的快乐。她上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我也挺喜欢的,前面看得我哈哈大笑,结尾又看得我感动落泪。那个50亿票房冠军我觉得货真价实,比陈思诚拍的那些狗屎好多了。

好了,前情提要解释完毕,下面进入正文。

我觉得《热辣滚烫》不好看,算不上一部好电影。

我是带着很高的期待进电影院的,但很快我就坐不住了,前面可能有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都如坐针毡,很想看时间还有多久,怎么还没到减肥和打拳的部分,还要熬多久才结束。

很多本来是笑点的情节,我都笑不出来,只觉得尴尬。尤其是健身房里其他女性学员都在和教练互相挑逗那一幕,是非常落后过时的笑点,而且这不是在矮化女性吗?难道女的去健身房都只是因为春情骚动而不是为了自我成长完善?

...

还有在电视台工作的杨紫为了转正利用贾玲骗她上节目,整个过程看起来都太粗糙了,完全不可信,我看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电视节目但是也没见过这么生硬拙劣的场面。

...

除了细节,前面整个故事线也很难让我入戏。这部电影最难的点在于,如何解释主人公前后的巨大转变,从一个很丧的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状态,突然脱胎换骨转变成斗志昂扬很燃的状态。日本原版《百元之恋》的质量比《热辣滚烫》要强点儿,但也没有能够很好地说服我转变原因。而现在这部就更生硬了,只是咣咣地把各种惨事儿加到女主角身上:闺蜜忽然和男友结婚了,被亲姐亲妈嫌弃和算计了,被亲戚出于私心给利用了,又谈了个男朋友没多久被羞辱了被甩了……这么多事儿,每一件都交待得浮皮潦草,目的就是为了让女主角跌落人生谷底然后反弹,于是所有的配角都成了映衬烘托主角的工具人背景板。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还是因为贾玲过于依靠个人经验了,她本人并不是一个丧了吧唧的人,没过过那种混吃等死了无生趣的生活,只能硬堆一些戏剧元素,但无法和所饰演的角色合二为一产生共情。她的表演当然也没能加分,除了面无表情有气无力地说话,我完全无法感受到女主角由内而外的那份丧。

直到女主角下定决心开始打拳,减肥成功,电影才变得好看起来。她完全变了一个人,整个身体轻盈了,有力量感了,焕发着光彩,眼神变得笃定,充满斗志和生之欲望。那十几分钟看着确实挺燃的,热血沸腾。

...

但我知道,让我沸腾的是贾玲本人,是贾玲的脱胎换骨,是贾玲的拼搏奋斗,和女主角杜乐莹没什么关系。最后那十几分钟,贾玲演的就是她自己,根本不需要演,她本人就是那样的,就是那么拼,那么狠。因为真实,所以让观者得以彻底进入那个情境。

...
▲没找到片花只有路演时的视频片段,贾玲打拳确实很帅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相似的观感,但我看了看大家的评论,即便是很多支持贾玲的女性观众,其实也承认了电影有很多不足之处,基本上也就是我上面讲的那些吧。但是很奇怪,她们自己承认了,可是只要看到有男观众说这部电影不好看,有啥啥缺点,她们就无法接受,要么跟男观众对骂,要么背后把人家骂一通。

我不觉得有任何文艺作品是批评不得的,也不觉得有任何作品只能让特定的群体批评,我说可以,你说就不行,这不是霸道双标吗?

这个电影现在造成如此激烈的男女对立,但我感觉双方的观点在实质上是差不多的,区别仅仅在于立场而已。一部电影有优点(演员努力,真诚)有缺点(技巧能力欠缺),其实所有人都看到了,但一边就盯着缺点看,另一边觉得缺点不重要可以忽略。这有啥好互相攻击的呢?你们说的不是一回事儿吗?

至于那些反感营销的,我觉得也很正常,因为这本来就是很主观的感受。虽然我个人觉得营销贾玲减100斤无可厚非,因为人家真的减了,和《地球最后的夜晚》那种营销诈骗完全两回事儿。但从另一方面说,演员减肥毕竟只是电影的一个环节,还不是关键环节。比起剧本、导演手法、演技这些核心因素,减肥就是比较不重要的啊。你下了苦功是没错,但一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减肥减得惊天地泣鬼神就自动变成了一部好电影,因为电影不是体育比赛,不是大变活人的魔术节目。我看不少人举《摔跤吧,爸爸》的阿米尔·汗,还有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弹簧身材为例,为啥这些男演员减肥营销就不被骂?很简单啊,《摔跤吧,爸爸》能成功是因为它真的够好,它在最重要的几大因素上都没有掉链子,演员身材变化只能排在它成功因素的第五六名开外吧。贝尔的影坛地位也不是来自增肥减肥,这只是不重要的花边新闻。我很喜欢的台湾演员吴慷仁,他的身材也经常变化,这部电影里增重几十斤,下部电影又减几十斤,反反复复折腾自己,但很可惜,他增重减重的那几部电影质量都不咋地,票房口碑双失,完全没能给他的演艺道路贴金,他自己都不怎么提这些,因为他觉得演员为角色增肥减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没啥大不了的,这部不行下部继续努力呗。

...
...
▲吴慷仁前几年的两部电影

而贾玲这部呢,恕我直言,最大的看点和卖点,确实就是贾玲减肥100斤啊,除此以外就乏善可陈了。

再说一遍,对于贾玲这个人,我真心佩服。但对她这个人的评价,和对电影的评价,是两码事。

当然,虎扑上把电影打到了3点几的超低分,这绝对是超出了正常合理的评价,我本来也不上虎扑,我也看不上那些恶臭直男,但我是不是也可以合理怀疑一下,这种打分是不是也因为一开始正常合理的评价遭遇无理性攻击后产生了相应的反弹宣泄?

我还很好奇的一点是,女观众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部电影?还是被自己所在的群体所裹挟,惧怕被姐妹们攻击边缘化,要表现得团结合群,所以只能违心地夸赞?

为什么看个电影成了集体站队贴标签喊口号互相攻击的行动?有这必要吗?这样不累吗?这样真的有助于性别平权吗?

这个现象,我觉得很奇怪。

我是Gay,我当然会偏爱同志题材的电影,也希望同志片能票房高高的影响力大大的,但这并不代表只要是成功的同志片我就要无脑吹。这些年来,很多现象级同志片我都无感。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我看了一脑门问号,就这???《断背山》没能得的大奖,被这个破片子拿了,我都替李安感到冤。

还有《Call me by your name》,虽然小帅哥确实挺帅,意大利风景也很美,但我还是觉得电影被过誉了,不过就是个糖水片而已嘛。

台湾那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情节乱七八糟,人物动不动神经病似的咆哮,能成功纯靠营销蹭题材红利。这种片子我凭啥要喜欢?

至于《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这部不一样,这部我还蛮喜欢的,它能成为台湾去年的票房冠军我也很感到欣喜,但我也看到了电影的缺点:类型要素过多,叙事有点混乱,会顾此失彼。虽然我喜欢,但看到一些批评这部电影的评论,我也完全能够理解,觉得他们说得也有道理。我甚至看到,批评《鬼家人》的观众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就是Gay。那又怎么样呢?每个人都有不喜欢的权利,我也不会觉得他背叛了群体,要把他开除出Gay籍。

越是热门的电影,受影响出于好奇去看的人就会越多,电影的口碑也必然会分化,因为众口难调,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再正常不过了。不喜欢的原因也千差万别,文艺评论这玩意儿也没标准答案一定之规。一个异性恋不喜欢某部同志片,难道我就要因此盖章说TA是恐同?

同样道理,我不喜欢贾玲导演的《热辣滚烫》,难道我就是厌女?见不得女人成功?恰恰相反,我很希望女性导演成功,但得是扎扎实实的成功,而不是被包容被放水被降低标准的成功。我打心底里觉得男女在拍电影这事儿上不存在优劣,女导演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事实上过去也确实有不少优秀的女导演拍出了影史佳作,但贾玲这部就算了吧。我愿意继续期待将来有更好的女性电影,比如我就很期待邵艺辉在《爱情神话》之后还能拍出什么来。

因为女性共同体意识而降低标准,这算不算是另一种隐形歧视?为什么男女导演不能用同样的标准?你是觉得女导演不可能做得那么好吗?

现在女观众因为贾玲的成功而欢欣鼓舞,包容她,支持她,我完全理解,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如果因此就容不下对这部电影的任何批评,我觉得就过了。这样对贾玲也不好啊,她也想继续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吧。况且,高票房现象级电影哪一部不是被各种骂声浸过一遍的啊,陈思诚徐峥韩寒张艺谋被骂成啥样我们都知道吧,为什么贾玲就得是例外?现在《热辣滚烫》差不多已经板上钉钉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成为贾玲又一部现象级作品,这已经够成功了吧,咱还怕这点批评?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