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前行》一片给了我许多的启发。
它介入了包括丧尸、公路在内的诸多符号,这些符号没有拿来大书特书,只是确立了一个极端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同丧尸的无人性和前方的绝望相对的,是人在明知宿命后做出抉择的悲壮,是人在末日下被人与人传递的温情。
我明白了,有时候感动人的,不需要太多的故事,只要几个镜头带过的细节:是男子杀死感染的妻子后,为了安慰女儿撕下车窗上的妻子贴纸;是明知被咬宿命后计算的存活时间和安全区距离(3小时,18km);是为了避免伤害女儿为自己双手捆上皮带;是为了保持感染后前进而在自己肩上挂上树枝,放上腐肉,利用血腥味指引自己;是为了安慰女儿,同时吸引安全区人们的注意而挂上的粉红气球;是利用自己最后一丝人的思维而留下的名片;是末日生存的人们埋葬男子,给予一个依旧存有人性的未来。七分钟,没有一句告白,却说了父亲的全部,生死的全部。
《负重前行》采用了用渐变丧尸中的人性丧失去反衬人性的温存。丧尸提供的末世的环境,加之短片便利的实验性质,再拥有这种失衡的尝试,未尝不比一般末日影片千篇一律的幸存者求生套路来的震撼人心。
在灾难面前,相比生理,更脆弱的往往是人们的心理。但,本片的男子,无疑是另类的行尸:他不是行尸走肉,而是行尸走心。
相比于日后的加长版,我想这部短片或许蕴藉了更多。好的电影,技法和框架是锦上添花,而一个创意的好故事才是根本。《负重前行》已经做到了,更何况,我们无需一个长长的故事去展示行尸,我们只需几个瞬间来展示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