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其实不难懂,只要將它理解为动漫版的《济公》,你就恍然大悟了。
三十年前,杜琪峰导演、周星驰主演的《济公》,故事缘起是降龙罗汉(济公)心怀眾生,指责天庭眾仙不懂人间疾苦,於是和眾仙打赌:三个被判为九世乞丐、九世野鸡和九世恶人的凡人,能否受到感化而改变命运?
三十年后,《世外》的小鬼就是济公。他本来只负责为亡魂领路,没有善恶观念,也没有人类的情感和感觉,却在和亡魂「小妹」的相处中,学会了人类的情感。小妹不知自己已经身亡,到了「世外」还在不断寻找「走失」的弟弟,最终在小鬼的帮助下得知事情真相,悔恨情绪下反倒长出了象徵执念、隨时暴走的鬼芽。於是,小鬼决心用一千年的时间守护已长出鬼芽、隨时变异成大恶魔的「小妹」,向天女爭取来一个机会,保住了小妹,使之得以投胎转世。
与《济公》不同的是,天女並不是官僚的仙班,她竟然愿意为小鬼打破规则(儘管她自己似乎並非规则制定者),但她也告知小鬼,如果失败,不仅小鬼將灰飞烟灭,世外也会受到牵连而崩溃。
在《济公》里,周星驰下凡拯救的是三个不同的社会边缘人;而在《世外》,小鬼拯救的人都是小妹在不同时代轮迴的肉身。小鬼和济公都相信人有被拯救的价值,没有永恆不变的命运;他们为了他人,投入到一场漫长的抗爭中,切断既定的命运轮迴。《济公》里的「九世」,在佛学中指「过去、现在与未来」,包括「过去的过去、过去的现在、过去的未来」等等,共九种维度的时间,比《世外》的一千年更为漫长。一千年,至少有个清清楚楚的尽头,像一场生存游戏,过程虽然漫长而痛苦,有时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但不同於加繆笔下那种永恆的徒劳,小鬼的推石是有终点的。就像供30年的楼,他知道只要捱过了时间,就能抵达终点。
《世外》前面看起来有点散,后面总算將看似散乱的故事串连了起来。故事虽有战爭、杀戮、吃人等情节,但內核其实非常纯情,放在卡通片里又似乎並无不妥。如今回看《济公》里的大爱精神,大概也会被很多香港人痛骂是左胶,毕竟连执导的杜琪峯如今也对「左胶」颇有微词。只是《济公》以喜剧包装,冲淡了那股「胶」味,而且周星驰的无厘头演绎,何尝不是一种漫画式表演?
深究起来,小鬼对小妹的千年守护,其实更多是私心,而非「左胶」的大爱(有些人也许会说「左胶」本来就是自私)。万千亡魂、厉鬼,唯独小妹好运,碰上了「觉醒人类情感」的小鬼,得到了天女的额外开恩。济公爱世人,不论那人是谁,是一种抽象的爱;小鬼爱小妹,不论世道如何艰难,是一种具体的爱。
一部难得的香港动画电影,比中国百亿票房的哪吒之流也实在好太多了——不仅画风更有自己的特色(偏日式但也全是日式),讲故事的方式、探討的话题也比后者更具作者风格。配音方面,几位年轻艺人也做得相当好,几乎认不出是他们来。而张继聪与谢安琪的声音辨识度过高,反倒略为令人有点出戏。
三星加一星,以示对香港少数动画师的鼓励,为他们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所展现的那份傻气。资源有限之下用几年时间创作一部动画片,他们也在贯彻著自己的「小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