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失眠的夜里,忍不住发出疑问,“我会因为害怕孤独,因为不想一个人而委屈自己,迁就别人吗?”

在睡不着的夜晚,我一个人看了部台剧《若是一个人》,看完之后,我的感受是:居然很治愈。

治愈的原因很简单:一部小而美的台剧,让我找到了「怎样看待一个人的生活」的答案,它教会了我可以用别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

如果你和某一刻的我一样,也害怕孤单一个人,面对生活也茫然不知所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我推荐你,也去看看这部《若是一个人》,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01成长意味着能够接受孤独

全剧表面上看起来想讲述的是一个人的孤独体验,大多在叙述一个人生活很好,要学会战胜孤独十级云云。

当大多数观众将着眼的重点放置于“一个人”时,足够敏锐的你会得到额外的彩蛋——那就是该剧还想表述的另一个部分——“若是”。

“若是”,字面意思直译为“如果是”。也就说,如果你被动一个人时。

全剧抛出的核心问题是:如果你遭遇一个人的情境,且并不是你主动的选择,而是生活、命运或者各种机缘巧合下,让你不得不面对“一个人生活”的状态,你该怎么面对?

...

比如:女主方佳莹,她因为男友抛弃了自己,母亲远在国外,父亲早逝,好友也不可能随时常伴左右,所以她需要去学会“若是一个人”的生活。

...

比如:男主丁志明,他是一个从小没有父亲陪伴,又被母亲抛弃,寄养在舅舅家的男人,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习惯了“若是一个人”的生活。

看起来,女主和男主一个人的状态是有差别的,女主是被动选择的一个人的状态,而男主是主动并享受一个人的状态,但实际上殊途同归,不论是女主还是男主,他们都是被生活逼到墙角「罚站」的不幸之子,都是被动的承受孤独。

小时候的丁志明,其实也不想离开妈妈,一个人生活。

失恋前的方佳莹,看到一个人吃麻辣锅的林心如,也会感慨一句好可怜。(内心的潜台词:我不想像她那样一个人吃麻辣锅)。

...

然而生活的真相,往往是,一辈子这么长,总有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毕生无法躲开的一节成长必修课就是“如何接受孤独”。

剧中第1集的台词说:“我们都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回去也一样,我们注定要孤单一个人,人生在世的几十年,我们都只是过客。”我想补充的部分是,谁在谁的人生中,都是过客,总有一程路,需要学会自己去走。

男主丁志明说:“我很幸运,很早就了解,这个世界,从头到尾,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也不会有别人。”所以,他早早的实践着一个人,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旅行,成为别人眼中的怪咖,成为看起来主动选择的那一个。

...

女主方佳莹说:“怀念那个还很单纯,像个孩子的自己,那个很怕孤独,想要有人陪在身边,什么事情都能委屈的自己。但是,我必须跟过去的那个自己说再见。”

相较男主,女主更晚的学会一个人生活,她曾害怕过孤单,但一路来孤独十级的修炼,让她明白唯有跟那个害怕孤独的自己说再见,才能真正成长。

于是,她开始接受生活抛给她的孤独,虽然她暂时改变不了生活给予的孤独状态,但是至少她可以改变面对孤独时的心态。

在剧中,女主说:“人都是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也终究要一个人离开,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坦然面对这件事。如果有一天我能用平常心去接受,我们终将是一个人的事实,那就没什么好怕的,对吧?”

她已经从原本的“一直在练习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想要证明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转变为“一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好证明的,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都是一种感觉,比较喜欢哪一种,就过哪一种生活。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找到自己最重要”。

...

在我看来,这一刻。她才真正的接受孤独,真正的成长,蜕变成一个成熟的自我。

02成就感是抵御孤独的一剂良药

那么,如何才能接受孤独并抵御孤独感带来的“丧感”呢?

剧中,其实也有给我们答案:成就感。

女主好友庆芬好像就是这么一个借助“成就感”成功抵御“孤独感”的人。

在剧中,编剧借女主好庆芬的嘴道出了,在他看来抵御孤独的方法。

...

《若是一个人》的第4集,围绕“你吃过一个人的年夜饭吗?”这一主题铺开,女主的好友庆芬失恋N次,快过年了,因此被家人逼着相亲,庆芬自然不愿,因此想早早开溜,早日回到台北,而弟弟却一脸不情愿配合庆芬“回去后,初一就找借口回台北”的打算。

不过,作为姐姐的庆芬对付弟弟,自然有一套,一个新年红包,就收买了弟弟,不仅满口答应帮其打掩护,还主动将姐姐所有行李的搬运工作都全包了。看着弟弟屁颠屁颠,喜笑眉梢的样子,庆芬的忍不住感慨:“成就感的力量好强大,让我第一次觉得,没有爱情也没关系,家人不在身边也没关系,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

而这一幕,像极了我身边的一位好友,她也有一个妹妹,也被父母逼着相亲,要不是逢年过节,不得不回家,她宁愿一个人在大城市孤独,当然漂泊的这些年,她早就找到了抵御孤独的门道。她说,她能够抵御孤独,不害怕一个人的缘故是【随着她价值感的提升,好像变得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而且也是因为一心想着如何提升价值感,也就不会去想孤独这件事。】

...

她说,【当内心是满的时候,空虚和寂寞就会自动消散】。

我想,好友说的价值感和编剧说的成就感,从某种个意义上看,也许是一回事。

当你满眼的关注不再是“害怕孤独”,而是着眼于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从而获得成就感身上时,也许你就能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也许你就不再会为了害怕孤单而去委屈自己,迁就别人,这里的别人不论是恋人、家人亦或其他人。

所以,朋友,如果你害怕孤独,想要抵御孤独,那么不妨试着从“价值感”or“成就感”的角度切入,试试?

03修炼孤独的终点是“坦然”生活

全剧伴随着一集集的深入,作为观众的我,跟随着女主方佳莹从“你敢不敢一个人吃麻辣锅?”到“你敢不敢一个人动手术?”这一级又一级的孤独修炼,发现孤独终点是“坦然”。

在我看来,《若是一个人》想表达的主题不止是孤独本身,而是探讨一个更宏观的命题“如何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

剧中,导演抛出灵魂拷问:“你享受一个人的孤单吗?”

...

我猜,编剧最期待的回答,并不是你要学会享受孤独本身,而是期待你说跟着这部剧学会面对生活的坦然。

不论生活给予的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是孤独还是繁琐,是幸运还是不幸,都学着坦然的去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哪怕一个人,也好好地活出精彩。

朋友,我想你可能会说,这怕不是你自己胡诌,想牵强附会的想拔高主题吧?

我想说的是,这,还真不是强行拔高。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男女主在农场的对话:

“这世上一定会有一个人,一个了解你的人,运气好的话,你会遇到。”

“如果运气不好,一直遇不到呢?”

“若是遇不到,就当做放一辈子的假。”

还有男女主谈论表妹秀欢夫妇的婚姻时,男主说的是:“危机就是转机,下一个转机就是危机的开始,祝福他们。”

...

好像《若是一个人》的细节处,都藏着这样的哲思碎片:“两个人是幸运,一个人也是放假”啊,“有转机挺不错,但有危机也没事,因为是下一个转机的开始,不过有转机也别得意,因为也许早已深埋了危机”。

只要留心,你会发现全剧在多处,留下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态度,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情怀。

这让我想到了当年红极一时的日剧《悠长假期》:在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就当是上天赐给的一个长假,不要勉强,不要焦躁,更不要无谓的努力,将身心付诸于自然,不久一定会好起来的。

木村拓哉饰演的男主说:don't worry, be happy.

修炼孤独的终极意义,并不是让你去追求孤独,证明自己能够享受孤独,而是让你能够在孤独或失意时,依然能够好好的生活。

—end—

毕竟,这辈子还这么长,你还要在荒芜里,心碎很多次。

碎过了,再拼起,再可以拼出不同的裂痕,就算裂痕都一样,也还是可以感觉到新鲜的疼痛,流的眼泪也还是这么真。

所以,人生才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