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你有沒有一首歌,每隔幾年,就會想翻出來,去聽一聽。
每次翻出來聽,心裡的悸動依舊,同時又會因為近幾年積澱了的新經曆,又會有些許新的體悟和有不同的感受,讓你心頭翻湧起一種欲說還休的情愫。
大概,我是有這麼一首歌,是電視劇《午夜陽光》的主題曲謝雨欣的《愛到永遠》。
電視劇本身不是什麼熱門的劇,雖然被稱為中文版的《冬季戀歌》,卻遠比不上當年爆火的韓劇《冬季戀歌》,現如今就更加少有人提及。
說實話,我看這部劇的時候,大概才小學四五年級,在那個連愛情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年紀,卻深深地為最後男主倒下那一刻,所震撼,男女主角兜兜轉轉,牽扯近十年,最終終于快在一起了,卻在婚禮最美的那一刹那,戛然而止。
這個鏡頭在我腦海裡浮現了很多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尤其是《愛到永遠》這首歌響起的時候“當你覺得疲憊的時候,我會在你身後陪伴你,到永遠”,那份心裡的悸動,真的惦念了很多年。
從現在的角度看來,這首歌本身就是以女主的口吻寫的自己的内心獨白,歌詞本身淺顯直白,甚至有點爛俗,而劇情也不過是套用了韓劇悲傷套路的海岩劇,如果一定要說這部劇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也許是30多歲的小哇,清澈青澀的少年感?
一、十三四歲的初始
反正,初識這首歌,大約十三四歲,在不知情愛為何的年紀,覺得男主這麼帥,到編劇最後卻狗血的讓他得了白血病,好不容易匹配成功了,最後卻在婚禮上倒下了,那種憤憤不平。
那時候的想法是,哪有編劇會這麼無厘頭,簡直為了悲劇而強行悲劇,就是為了賺觀衆眼淚嗎?
後來慢慢長大了,自己看了一些事,也經曆了一些事,才發現,原來生活本身就是一出無厘頭加狗血的電視劇,有時候甚至生活遠比電視劇狗血,否則怎麼叫藝術源于生活呢?
二、十六七歲的期待
十六七歲,少女情窦初開的年紀。
大概是因為做慣了好學生,所謂的早戀啊,少男少女間的悸動啊,是離我很遠的詞彙,在當時的我看來這些是離經叛道的叛逆少女才會有的經曆。
所以,我不會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初戀故事和你分享,因為我把自己束縛的很好,大概唯一叛逆的事情,就是很喜歡《午夜陽光》裡女主夏清優和男主于佑和,他倆少年時期的那段淡淡的暧昧。
有時候忍不住自我代入一下,想象自己要是夏清優,願意等待男主十年嗎?要是遇見這樣一個美好的白衣少年,會不會心動?
三、十八九歲的回眸
十八九歲,大約是高中的年紀。
也不知學校的領導怎麼想,課間的音樂有段時間放的居然是《愛到永遠》,大概這旋律容易讓人安靜下來吧,雖然沒放多久一段時間,後來就改成了其他的歌。
但熟悉的旋律,讓我想起了曾經的劇情,好像小清優在長大,我也伴随她一起長大,小清優在等于佑和,我也在等待着我的“于佑和”。
雖然,我不知道他是誰,什麼時候出現,但是,我堅信每個女生都會遇見屬于自己的“于佑和”,隻是夏清優遇見的早,而有些人遇見的晚而已。
說實話,也不是遇見的晚,也有樓梯間少男少女間的回眸,一個眼神的交集就能紅起臉的那種悸動,但是乖乖女的自我修養,告訴自己,生活終究不是連續劇。
十八九歲,有個回眸就足夠,還是讀書要緊。
四、二十三四的圓滿
二十三四歲,遇見愛情。
所以,我可能是個晚熟的人,直到大學畢業,我才遇見自己的愛情。
他是個眼裡心裡都是我的男孩,他是個見到我,說話都結巴,講話都冒汗的男孩。
我不是他的初戀,他卻是我的初戀。
明明他比我大幾歲,在我面前卻手足無措的像個十八九歲的少年。
我們有相似的學習經曆,有共同的年少回憶,都喜歡懶懶的宅在家裡,都喜歡放着音樂聽雨聲。
我總以為,我遇見了我的于佑和,雖然等待的有點久,但至少圓滿,至少幸福,至少歡愉。
我問他,我們此刻這麼幸福這麼圓滿,你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他說,大概是沒有早點遇見你吧。
他說,我們一直在同樣的小學、同樣的初中、同樣的高中,也許在校園裡有無數的擦肩,但是有點“縱使相逢應不識”的味道,不知道我這麼形容是不是準确?
我說,當然不準确,這是蘇轼用來寫給亡妻的,這句不好,呸呸呸。
五、二十六七的落寞
二十六七,愛情,戛然而止,斷章。
要是問十七八歲的我,《午夜陽光》是不是一出狗血的電視劇?
我會說,是啊。海岩劇,賺人眼淚嘛。
要是問二十六七的我,《午夜陽光》是不是一出狗血的電視劇?
我會說,沒有啊。你是因為沒有經曆過,才覺得它狗血。
不過,我釋懷了。
有朋友,前段時間發我了一段池莉的話:“有一種辦法可以保持男女兩情相悅的永遠,那就是兩人永不圓滿、永不相聚,永遠彼此不牽着手”。
她說:“姐妹,也許我們這麼多人,隻有你擁有了永恒的愛情。”
我也用池莉的一部書名回答她,嗯,冷也好熱也好活着就好。
最後de結語:
朋友問,姐妹,那你還期待愛情嗎?
我答,期待啊。
夏清優說,我不是等待了于佑和十年,而是我在這十年裡也沒遇見其他能令我悸動的人。
我想,沒人會拒絕再次悸動,但能不能遇見就是看天命了。
畢竟,誰也不知道,人的一生多大程度靠個人,多大程度是靠天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