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怅然徘徊的俄罗斯之诗。
1.四重世界:疯子的世界、作家的世界、女人的世界和狗的世界。疯子永远活在那个黑白的水墨世界里,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某种抵达,抵达圣火或是家乡;女人的世界永远是彩色的,她放弃抵达、选择流浪,归宿是流动的,她从不属于哪里;作家的世界处于两者之间,因此安德烈总在黑白与色彩间闪回,他既无法做到疯子的坚守又拒绝女人的流浪,永远处于某种徘徊与彷徨,他的脸总是一半在光里、一半在暗里。狗的世界无关乎以上三者,狗总是在场的,狗在家乡、在意大利的旅馆、在疯子自焚的广场和教堂下的俄罗斯村庄,狗是一种全然的自由因素,它是狗,它不受人类世界的任何束缚。
2.我们该怎样理解一个那时的俄罗斯?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俄罗斯,也永远无法理解意大利。语言的错位发生在翻译的诗歌里、作家与编辑的对话里、编辑与丈夫的沉默里、疯子的慷慨陈词与大众的凝视里、作家和小女孩的对话里,还有我们与镜中的自己。
3.孩童是自由纯洁的全然陌生的因素。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作家面对女人只是沉默,却对无意闯入的小女孩侃侃而谈,疯子说自己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点上一支烟,安德烈给小女孩讲故事,点了三次烟,看起来拘束却从容。这就像为什么有时候有些话对陌生人更容易说出口,陌生感有时反而带来安心感,世界对孩童来说是陌生的,孩童对世界也是,正因此他们是自由的。片中多次展现朝镜头瞪大眼睛的孩童特写,孩童的世界也是狗的世界,但孩童不比狗自由,狗不比孩童陌生。
4.天才的构图、画面与配乐。节奏很慢,但长镜头很有内容、很有看头。“电影是只有通过电影才能表达的艺术”:高大宏伟的教堂墙壁之下是俄罗斯的原野,原野上矗着一座木屋,狗坐在屋前,作家俯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大地是家乡跳动的心脏。这是我最喜欢的镜头。
除此之外,还有自窗外蔓延进房间的一角草原,和从燃烧的胸腔里响起的混着哀嚎声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无比诗意的超现实表达,视觉和情感上都十分震撼。
5.“一个人对自己的世界还剩下多少信念?只能通过自己手持一根蜡烛穿越干涸破碎的河道去感受。”
四重世界与其他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故障、修复与创造
《打字机和其他麻烦》下地铁站后点了一杯抹茶,所以这部片子现在在我心里是热热的带着一点淡淡苦味的抹茶味。我很喜欢这种自然真实的感觉,喜欢看人们沉浸在自己堆满旧物的生活场域里谈论自己的故事和坏掉的机械。——你平常用这部打字机做什么?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