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看到后面几乎是泪流满面。
不仅仅是因为马哈维亚对女儿的亲情,还有对女儿吉塔一路走来成为了摔跤比赛的世界冠军的经历与传奇,完成了父亲的梦想,成为了家人的骄傲乃至其他女性突破束缚的代表。
影片中前半部分充满了幽默、喜剧的意味,而后面的情感部分更加的真挚、动人。
《摔跤吧爸爸》
01
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了一个曾经作为摔跤手的全国冠军马哈维亚,因为生计而被迫放弃摔跤手生涯,但是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为国家赢得一个世界冠军。
因此他只能是把这个梦想寄托于他的儿子,可他的妻子连续生了4胎都是女儿,没有儿子。这彻底让他感到失望,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很爱家庭和孩子。直到有一天,扑灭的梦想火焰又瞬间点燃了。
一次,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与邻居家的儿子产生了矛盾,不料邻居两个高大的儿子却被两个女儿修理了一顿,马哈维亚发现两个女儿简直就是天生的摔跤手,于是打算让女儿练习摔跤,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这个想法当时就受到了妻子的反对,因为在印度,从来没有女孩子练摔跤的。
而且,在当时女性的地位比男性低,女孩们被生养到16、17岁就要被父母安排嫁人,然后一辈子与锅碗瓢盆为伍,以此过一生了。
可马哈维亚对为国争光的梦想太固执了,于是他开始训练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
她们每天五点钟起来跑步训练,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没有训练场地,他就直接在稻田里搭建一个,女儿们体质瘦弱,就买鸡肉给他们补充营养。
女儿忍受不了训练的痛苦,他就直接把她们的头发剪掉。而这件事情也被整个村子里的人知道了,遭受到了他们的冷嘲热讽。
女儿
好在吉塔和巴比塔没有让马哈维亚失望,吉塔在一次次的摔跤比赛中勇夺佳冠,从罗塔克、希萨尔,一步步到帕蒂亚拉成为世界冠军。
02
有人说吉塔的成长经历不算是励志,因为吉塔和巴比塔成为摔跤手是受到了父亲的逼迫,吉塔成为世界冠军,这些都不过是在替父亲实现当初的梦想。
这的确是事实,但是要知道,如果吉塔和巴比塔没有成为摔跤手,那她们的人生又将会怎么样呢?
吉塔和巴比塔在刚开始被父亲逼迫训练的时候,姐妹俩对训练每天叫苦不迭,甚至还把父亲的闹钟调晚一点,假装训练来逃避训练的辛苦。
直到有一天,姐妹两个瞒着父亲去参加好朋友的婚礼,不料被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
而吉塔和新娘抱怨训练很辛苦,觉得父亲对自己太残忍了,但是新娘却说:“我倒是希望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因为女孩子从小就要做家务活,长大后被父母安排婚姻,嫁给一个陌生男人就这样一辈子干家务活了。”这对她来说更痛苦。
反而是好朋友很羡慕吉塔有这样一个替她考虑的父亲。
训练
吉塔一路走来,从小山村走向世界的大舞台,成为了一个为国家争光的女子摔跤手,获得了世界冠军。
她的成功让更多的印度女性觉醒了自我选择主动权的意识,鼓励了更多的女性也想像吉塔那样成为摔跤手。让大家知道,女性也可以有能力成为摔跤手,也可以做男人会做的事情。
这一切都离不开吉塔父亲的努力,虽然说她成为摔跤手,身上被寄予了父亲的梦想,但好在,在这个成长的道路上,她渐渐明白了努力的意义。
好朋友婚礼上的对话,让吉塔醒悟,自己不应该间断训练;
教练的错误指导,让她知道,父亲对他的教导一直都是正确的。
她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后面的主动,坚持向着父亲给她设定好的目标前进,也逐渐找到了她自己的目标。
03
马哈维亚就是吉塔和巴比塔摔跤手路上的明灯,也同样是她们人生路上的导师,他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不害怕他人的嘲讽,不畏惧任何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更是感染了女儿与身边人。
还记得影片中,马哈维亚当初对妻子说,要把女儿培养成为摔跤手时,妻子惊讶地问道:“村里人会怎么说?”
他淡淡地回答:“不用管他们怎么说”。
接着妻子又问道:“要是她们受伤了怎么办?”
他又平静地回答:“那就治好她们”。
是不是觉得一股强者之气扑面而来?
对话
还有在英联邦运动会冠亚军决赛前,吉塔的对手是上一届的冠军,澳大利亚队的安杰利娜选手。
吉塔问父亲有什么策略,马哈维亚说:“明天的策略就是让人们记住你,如果你拿的是银牌,你迟早会被遗忘;
如果你赢了金牌,你就会成为榜样,而榜样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吉塔面对实力强劲的选手,父亲告诉她: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吉塔也做到了。
影片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它打破了传统的励志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有更多可能性的一面,这部电影对于印度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它指出了印度当下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的现状,更是鼓励她们去选择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它既有父爱的温情,有对梦想的执着,也有对女性的鼓励。
虽然不足之处在于,父亲强行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女儿身上,但是好在,结局是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