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我浅薄的艺术特色分析】
张艺谋导演所拍摄的活着,讲述了福贵一家在不同时代之中的生活变迁,情节跌宕富有剧情冲突,人物鲜明带有时代特色。自四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福贵家庭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跌宕。贯穿整个影片的“活着”,不仅仅体现了一个小家庭对于生活的尊敬,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同时,《活着》中的镜头语言,音乐的灵巧运用,情节的跌宕设置,无不体现了张艺谋导演深厚的功底以及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慨叹。

...

皮影戏唱腔中的烟火,悲凉戏曲里的人生。《活着》中对于声音的运用,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令观众能够迅速进入剧情,看人物所看,思角色所思。影片中40年代,赌场里的嘈杂人声,皮影戏班主因疲惫而有些沙哑的唱腔,构成了40年代鲜明的赌场形象。皮影戏在演,福贵少爷在赌。在福贵连赌连输之时,皮影戏班主的声音越变越大,环境声越变越小,逐步被皮影声所取代,赌场上的一次次的骰子摇晃和皮影戏的镜头快速切换,使氛围越来越紧张,预示着福贵的欠赌债的命运;在福贵借到皮影后的一段声画分离,由福贵在唱戏到家珍在烧水,由有声源到无声源,由皮影声转化到背景贯穿全片的悲凉戏曲,再重新转化到皮影声,悲凉唱腔渲染了氛围,体现了福贵一家生活的努力与艰辛,也为尖刀突然刺破皮影布的戏剧转折点做了铺垫。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时代推着我们向前发展,意外也总是会如期而至。影片中对于剧本初次创作也完成的十分出色,剧情的设计,戏剧冲突另全片都抓住了观众的心。全片中唯一的一处独白是徐福贵父亲在签字画押后的一句话“我以为我能够死在这屋里。”这句话为后来他被活活气死做出了铺垫,他真的死在了屋里,在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体现了荒谬的巧合,突显了福贵此时的不作为。冲突的不断加深,妻子的离开,父亲被气死,重重打击下的福贵做出了人物性格上的变化,在路边摆东西,为他看重家庭,努力“为了老婆和孩子活着”做出了重要的转折铺垫。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来却在意料之中。当家珍带着有庆回来,福贵努力生活之际,被抓去做了壮丁;在本以为走投无路之际,遇上了解放军,活着回来;在家庭生活逐渐向好之时,有庆却意外被撞死;在观众欣喜于凤霞生了七斤多的大胖小子之时,凤霞却意外大出血。片中几次上坟,都有主人公在不断忏悔的镜头,忏悔不该让孩子上学,不该给王教授吃那么多馒头,一次次的巧合和冲突构成了情节的跌宕,同时也体现了人生中的无奈与悲凉,但正因如此,片中人物的形象才更加有也有肉的具体,更能让观众为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努力存生活而感动。
影片中很大的特色之一解释他的时代感。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片中每次出现这样的切换场景时都镜头都会体现福贵家所在的那条小巷,不同时代之中,小巷子的风格也在发生着改变,人物服装造型体现了时代的特征,由旗袍大褂到解放牌军装,正是因为富有时代特征的服化道和演员演技的年代感的配合,情节才真实可信,更能真实的体现一个小家庭在时代中的生活,把漫长的·岁月浓缩成短短两个小时,时代变化的强烈感觉更能给人以冲击。
“活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影片中福贵想要好好生活,可是一次次的冲击,让观众真的能够感受到活着的不易。影片中对于台词的设定为主题的体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抓壮丁时“我要活着回去,我还有老婆和孩子”“这个时候,活人比死人重要”“我不想活了”“你一定要挺住,我们可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从台词中不断提及的活,让观众更加真实可感的知晓了主角对于活的渴望,但生活的艰难中,这样的精神却是尤为令人感动。
影片中具有符号化色彩,代表着希望纯真美好的凤霞的笑,在不论是多么艰难的条件下,她那么开朗的笑,让人感动,给我们一生活的希望。生活很苦,但活着是最重要的,影片较为平淡美好的结局也体现了这一点。时代在发展,从大跃进的“鸡长大了就变成鹅,鹅长大了就变成羊,羊长大了就变成牛,牛长大了就成了共产主义”到新时代的“牛长大了馒头就长大了,坐飞机了”,体现了人思想上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让命运的悲苦被时代的发展所冲淡,给人以“活着”的希望,引人深思,给了观众向上生活的希望,震撼人心。
“活着”吧,尽管生活再难,但活着总会有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