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史诗科幻电影《沙丘2》在大陆上映。作为2021年电影《沙丘》的续作,《沙丘2》延续了前作的故事,继续讲述保罗·厄崔迪带领弗雷曼人,向帕迪沙皇帝以及哈克南人复仇的故事。

截至3月27日,在国外电影评分网站上,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对《沙丘2》的评分高达8.8,烂番茄网站则给出了93%的新鲜度。可以说,《沙丘2》在全球范围内均获得一致的好评。

在国内,虽然《沙丘2》在豆瓣电影也获得了8.3的高分(33万人评价),但是在好评之外,针对《沙丘2》的设定和剧情,仍然有着不小的不解和疑问。其中最为常见的两个疑问是:《沙丘2》中横跨多个星系的人类社会,为什么社会却停留在君主制帝国?《沙丘2》中科技如此发达,为什么战斗方式却停留在笨拙且原始的冷兵器肉搏?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回到《沙丘》系列的原作及其创作背景。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撰文|海客

...
《沙丘2》剧照。

以六十年代雨果奖获奖长篇为例,在这些获奖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像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这样偏传统的科幻小说。也有像小沃尔特·M·米勒的《莱伯维茨的赞歌》这样描写核战争之后人类生活的作品。更有像弗里兹·雷伯的《离轨星球》这样,直接以美苏太空竞赛作为故事背景的小说。在六十年代中后期,还出现了直接取材于印度教和佛教故事的,带有明显新浪潮特征的罗杰·泽拉兹尼创作的《光明王》。

即使在所有这些雨果奖获奖长篇当中,《沙丘》也是极为独特的一部作品。出版于1965年的《沙丘》,将宗教和政治等主题融入了小说之中,并且将外星世界、超人、灵能等传统科幻元素与生态议题结合,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大型行星生态小说”。这使得《沙丘》带有明显的新浪潮科幻的特征。另外一方面,与罗杰·泽拉兹尼、厄休拉·勒古恩等真正的美国科幻新浪潮旗手比起来,赫伯特的《沙丘》又显得十分地与众不同。

这是因为,对于赫伯特来说,创作《沙丘》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创作一部科幻小说,倒不如说更像是在创作一部带有强烈的个人生活经验和思考的作品。只不过这部作品刚好被赫伯特写成了科幻小说。

20世纪五十年代,当时还是一名记者的赫伯特,前往俄勒冈州的佛罗伦斯,调查并撰写一篇关于当地沿海沙丘的文章。这片沙丘在日后成为了俄勒冈国家游览区,至今每年仍吸引着超过150万名游客。但是在赫伯特前去调查这片沙丘时,这片沙丘还是让当地居民头疼不已的一个大麻烦。

在强烈海风的吹拂下,沙丘不断地移动,吞噬当地的道路、铁轨、房屋等基础设施。当地社区居民已经与沙丘的影响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斗争。当地政府使用了欧洲海滩草来固定沙丘。这种措施在一些地方取得了成功。但原本就是入侵物种的欧洲海滩草也使得这些地区变得杂草丛生。当地地貌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这一场人与自然之间旷日持久的复杂斗争给赫伯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也促成了赫伯特最初创作《沙丘》这部小说的动机和灵感来源。

...
《沙丘2》剧照。

《沙丘》三部曲的故事,充分表达了赫伯特的理念:如果人类放弃做出自己决定的责任,跟随所谓“弥撒亚”的领导,就会陷入到停滞的封建主义之中。而这种看似平静的停滞,则会引发更加强烈的战争与混乱。这就是为什么《沙丘》要将背景设置在一个银河帝国中。

《沙丘》中“霍尔兹曼护盾”以及冷兵器战斗的设定,也是出于同样的思考。这一设定最早出现在赫伯特1956年的短篇小说《停火》当中。在《停火》中,应征入伍的科学家胡塞尔发明了一种能够远程引爆爆炸物的防护罩。胡塞尔认为这一方面会终结战争,而在场的高级军官则悲观地表示,虽然使用炸药的战争已经不再可能,但使用化学毒药和疾病制剂等更糟糕的武器的战争还将继续。同样的,在《沙丘》中,能够防护子弹和激光武器的护盾,也没有带来和平,反而使得《沙丘》中的战争变得更加残忍。

正是出于这些表达的需要,赫伯特在《沙丘》中刻意选择了低科技的设定。这样,他就可以将小说的重点放在对于人性的探讨上,而不是像一般的科幻小说那样,探讨人类科技的未来。

...
《沙丘2》剧照。

与之相对的,则是几乎可以视作一个全新的原创角色的契妮。作为不相信预言的弗雷曼人的代表,契妮相信保罗,与保罗相爱的出发点,是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的选择。而她选择追随保罗,也不是因为所谓的预言,而是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认可保罗的战斗力和领导力,相信保罗能够带领弗雷曼人实现真正的改变。在影片中,契妮有着相当重要的戏份。与基要派弗雷曼人相比,契妮的形象显得更加有活力有灵气,甚至连身姿都比基要派的人挺拔舒展。

而影片中涉及帝国皇帝,以及哈克南家族的部分,则涉及到了原作,以及本片的核心主题:“极权统治的极致形态。”

在影片中,皇帝选择御驾亲征,来到厄拉科斯星球,是因为权威受到了来子保罗的挑战。他需要“作为救世主降临,解决地区问题”来重新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而在哈克南的部分,作为本片全新反派的菲德-罗萨,他的正式登场,是作为必然的获胜者,在角斗场获得胜利之后,接受民众的欢呼。这种形式上的胜利,赋予了菲德-罗萨作为英雄的被崇拜的身份。这种英雄式的崇拜,构成了菲德-罗萨的权威。

在影片后段,一直抗拒预言之子身份的保罗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他也凭借这个身份给予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皇帝和哈克南人。但是,成为“天选之子”的保罗只是成为了更严重的“皇帝”,更加地“泯灭生命”。他的人性化自我消弭于宗教的天选身份之中。在能给自己带来权利的伊勒琅公主与真爱契妮之间,保罗毫不犹豫地选择抛弃了契妮。这种选择让保罗获得了权力,让自己家族得以完成复仇。但是他也被带给自己力量的弗雷曼人所裹挟。这时,身为“预言之子”的保罗,已经成为了他自身权力的傀儡,不得不按照预言中所展示的,发动针对所有家族的战争。

可以说,维伦纽瓦版的《沙丘》具备赫伯特《沙丘》原作的诸多要素,同时也是维伦纽瓦自己的《沙丘》。它以顶级的视听语言,实现了维伦纽瓦的作者表达。这种表达,即体现了维伦纽瓦自己作为创作者的思考,也是对前文所述的赫伯特《沙丘》原作的创作理念的贯彻和深化。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作者:海客;编辑:荷花;校对:柳宝庆。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