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大麦在有风小院不再为写作焦虑了。云苗村,是不是只有田园牧歌和温暖人情,没有烦恼呢?
当然不是。云苗村的人们也有很多烦恼,甚至会遇见特别难的事。
有两个画面特别让人难忘。
村里的虎子妈要回城打工了,偷偷坐车要离开。虎子发现,追跑着大哭想留住妈妈。
担忧着儿子的凤姨,还要担忧自己和老伴的养老,舍不得吃,带的中饭纯蔬菜的粑粑。
多现实的画面啊,一留守儿童哭妈妈,一个养老奔忙。
...1 虎子就是当年的谢之遥,从小不在妈妈身边
虎子妈从城里回来去幼儿园接虎子,虎子不肯牵她的手。
妈妈偷偷在家抹眼泪,孩子是不认她了呀。
妈妈给虎子带了玩具,还给他零花钱,带着他玩。
虎子刚和妈妈亲一点,妈妈又要走了,还是偷偷到村口离开。
虎子是听到村里的小琴姐说的,赶紧去追妈妈,一路追一路哭。
妈妈也躲在车里哭。
留守儿童和离乡背井打工的爸妈,他们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谢之遥也是这样的留守儿童,他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
小时候不懂父母,总不回来看他。
长大了,妈妈已经不在了,爷爷也不在了。
后来才知道,妈妈每次离开他都哭,和虎子妈一样。
她们为了挣更多钱养家,才被迫离开家乡,离开孩子到远方去打拼。
留守儿童在云苗村这样的乡村,已经有很多年了。
谢之遥看着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的虎子,好像看见当年的自己。
这正是他想要回乡创业的最重要理由,让孩子们不再远离父母,父母也不再背井离乡出去打拼。
他们可以在自己家附近,就能好好工作,改变命运。
对城里人来说,去大理的云苗村是游玩,感受有风的地方,多么浪漫美好。
对村里人来说,最现实的是生存,如何养家糊口,如何培养孩子。
当乡村振兴,更多回乡创业,发展新农业的人越来越多,村里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城里人也有了更好服务的地方。
...2 凤姨带的菜粑粑,忙碌不停为养老
阿桂婶心疼凤姨,这个从小到大的闺蜜,最知道凤姨有多苦。
女儿小时候摘菌子夭折了,儿子长大没学好,偷窃关了监狱。
从儿子进去那时开始,凤姨就一直苦着自己。
老伴一人忙果园,她忙电商客服,忙扎筐,停不下来。
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攒钱,等儿子回来可以重头来。也为自己和老伴准备养老钱。
阿桂婶家里条件好一些,自己有宅基地,儿子女儿在大城市工作,经常寄东西回来。
她说凤姨,我还不知道你,每回带菜都没有肉。你老伴都贫血了,还不赶紧补一补。
不要等没到养老的年纪,就倒下了。
还真是,拼命工作为养老,结果却可能没到养老,身体就吃不消了。
这是不是特别现实?
回乡创业的谢之遥,就好像村里的书记,他知道凤姨有多辛苦。
让员工们去凤姨的果园团建,摘梅子,其实就是去帮她忙。
一次帮忙解决不了什么,他干脆还帮凤姨的儿子谢强,安排工作,支招凤姨办酒,给儿子机会重新做人。
有多少父母不为儿子考虑,又有多少人为养老烦忧。
当真正面临这样的问题,又该怎么办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就像谢之遥,帮凤姨摘一次果子,不如帮她的儿子解决工作,自己回乡创业做文化旅游,还能帮助更多人就业。
何乐而不为?
...写在后面
生活永远是多面的。城里的人要出来,城外的人要进去。
当我们去有风的地方,看到大理乡村美好的田园生活,浪漫的爱情,温暖的亲情邻邻居关系,还有欣欣向荣的发展。
可是,对于住在乡村的人们来说。
看到的也许是,孩子没有更好的学校,大人没有合适的工作。
医院没有更好的设施。
城里的人要走进来,到村里疗愈身心。
村里的人要走出去,到城里改变生活。
有一种可能,让城里人和乡村人走到一起,就是让他们共同发展,或者像有风小院一样,彼此相对深入的交流。
于是乡村的阿桂婶,治愈了城里来的马爷。
城里回来的谢之遥,治愈了村里的凤姨。
城里来的红豆、娜娜和大麦,在有风小院被阿婶们治愈。
能让城里城外的人真正发生改变,恐怕不仅仅是短暂的旅游这样简单。还需要更深入的发展交流。
这就需要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大背景下,有更多的可能性,让城市和乡村有更多连接。
人和人自然也就更亲近,希望更多像有风小院这样的自然相处。
如果是今天的你,离开了乡村,会选择回乡发展,还是想尽办法留在城市生活?
想看下期解读,欢迎追看怡姐的《去有风的地方》剧评系列!这里有风景美食,有情感和事业人生的多重分享,敬请期待哦!
文字原创,王小怡儿,图片为网络精选。
@怡儿话书影,一人一地一故事,故事里有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