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4-7.5
导演很努力,我也努力了,我们不合拍,仅此而已。无法说服更无法打动我。
前半程迷糊,没看进去、不知所云,后半程看进去了也无感。
第3.5部是枝裕和,早有耳闻,无奈依旧平淡乏味。日式-清新-温情风,屡试屡挫,归根结底还是找不到个人的情感共鸣。
虽然风格和内容都和预期相差无几,但仍觉得缺少时间的维度和真实的质感,没有小津的情感细腻和深度,反倒是一股《小森林》的味道。(难道是和高清彩画有关?)
由于是漫改,叙事情节和镜头安排都刻意(即便有合理性)。无焦点的多线平推,不如拍成电视剧。群像刻画细腻但不精,浮于表面(由于女性角色也很难带入吧)。
选材方面,小趣味、小时光怎么拍也难逃平淡流俗。无非是小确幸和小遗憾,小欢喜和小牢骚。离不开爱情、死亡、柴米油盐。或许是文化原因,在礼俗、人际等种种束缚下人物谨小慎微。
更关键的不仅是琐碎,而且太过清洁。在经过编排、滤镜和雕琢下,现实的纹理都被磨皮和美化了,导致一种再现的失真。温情的基调下,创伤都被抚平,裂痕也被弥散,不再有什么情感的纵深。
碎片化的散文风,丧失了整体的诗韵。真正的佳作应该要么是对生活的纪实、要么是戏剧化的提炼,而本片则属于“拍摄的戏剧”、暧昧不清。一方面试图把“真实”的碎片零散拼凑,另一方面又试图依据某种方法描画特定的主题和题材。再现真实和服从形式,不是错上加错也是水火不容。
视听方面也没什么新意,音乐侵蚀了影像的质感。
另外,也许是睡了一段,角色和家庭关系始终没捋清。
创作启示:要以一个主人公的心理作为内在主线,不能仅仅是客观从外部描绘群像。要么走绝对的纪录片路线,杜绝预先编排和过滤;要么在精良编制的基础上折射出心灵空间的纵深。
要注重关联整体的真实,而非局部细节的真实,但打动人的往往是瞬间的力量。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7.2 B-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3 B-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7.5 B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7.8 B+
选角/表演 7.6 B
25.6.16小西天
提前到场,遗憾离场。
轻吐槽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的纪实美学和现实互文 公众号图文版: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众平台1️⃣简评与观感《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90年代的两部现实主义杰作,二者不仅在情节、风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后荣获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
简评-第五代发轫作
C 5-简评:观影体验实在很一般,影像贫瘠不堪、情节一样僵死无力,镜头毫无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镜头间也不具张力。播音腔的配音,样板戏的表演,摄影的确有新意,但总体上十分鸡肋-节奏不稳、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段才会产生出 ...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简评
B7.5-虽然绝对不算多么精致的杰作-略显单调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欢,很纯粹的片子,三星半。一个月以来每周找资源都以译制片失败告终。等待了三周以为找到了资源,结果依旧是俄语译制片加英俄字幕,无可忍受。终于看上了繁体中文字幕版-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