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刷8.45,瑕不掩瑜。二刷8.3/8.4,依旧是佳作。
观感和简评
大银幕的清晰和沉浸感、被淹没的体验是难以估量的,能够放大现实的真相,有着无以言表的感染和说服的魔力。
(30-60分钟睡了)前半程略显平缓累赘,后面情节更为精彩。或许是电视剧式分幕的原因吧,中间的插曲作为情绪的舒缓,虽然有恢弘完整的史诗性但不乏冗长之处。
片中大量手持摄像,摇晃模糊的镜头质地,传统的正反打采用甩镜头的方式进行。
关于主旨/内容:
影片情节前后充满强烈的对比和张力。当她作为妓女走向教堂,那艳俗的衣着和洁白的建筑之间多么讽刺,冲突在此被推向极致。
首先,这是一首希望和绝望的协奏曲。
开幕为圆满的婚礼场面,随后引线点燃,矛盾逐步激化,最终在结尾再次救赎,仿佛形成一个正向的闭环。从反面看,开场安东尼的葬礼上死者被诅咒下地狱,而结尾女主的送葬则和此伏笔相扣,再次形成一个绝望的闭环。
同时,这也是一首起伏交缠的史诗,上升和下坠两条线交错盘绕。
女主一方面在磨难中堕落,另一方面则在其中成长和救赎。信仰和爱的破碎时刻,也是个人意志的觉醒之时。甚至男主受难时正是女主幸福的时刻,而女主死亡时男主却意外重生。
女主贝斯最关键的性格特质在于—她是无“我”的,甚至有着贞德一般圣愚式的纯善和执念般的信仰。和贞德一样,她能够和上帝对话,她认识到自己的唯一长处是“擅长信任”。她可以为了他人的意志而牺牲。
就像勒内·基拉尔所提出的“欲望模仿论”,她始终天真地处在两股欲望力量的驱使和左右之中,问题在于意淫的男主和阴暗的教会都是不纯正的,最终将其引向破灭。在她自我作践的行径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那根深蒂固的执念和意欲的顽力。
我们很容易指责她不明善恶、无原则、不知反抗、没有自我。然而,法庭上医生宣称她因为善良而死,这促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善恶,思考这悲剧的根源-就像《薄荷糖》所做的那样。在这荒谬的背后,孩子们、教士们无一不是平庸之恶的化身,是这灾祸的帮凶与幕后推手。
她的圣徒属性便在于不向命运的强暴抵抗,甚至借由顺从于恶、任其摆布、让恶渗透自身并推向极致,从而达成彻底的反讽式的披露。这不仅是对社会和人性黑暗的披露,也是用最残酷的代价去揭露一个最深刻谎言,即像《处女泉》或《密阳》那样用身体和生命向神叩问,这几乎是反向的“帕斯卡尔式赌注”—以身献祭。
她一方面像《随心所欲》的女主和“穆谢特”那样完全被逼为妓甚至最终轻易得有些荒谬地死去;另一方面却又背负着沉重的信仰与执念,为的是证明上帝的在场不是幻想。
好在电影为我们点燃了一束光,最终奇迹发生了,结尾-就像《幸福的拉扎罗》中那样-教堂圣洁的钟声回响于世。
ps.无论是婚纱镜头还是爱恨交织的情节甚至是配乐都让人想到《白》。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4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6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0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2
选角/表演 8.3
25.7.12小西天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