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篇迟到的影评,早在1月7号首映当天,我就在广州看过了。

...

当时看完感慨良久,觉得自己作为潮汕人应该为它写点什么吧。但是碍于懒,自己冷静克制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今天趁着他快下映之前,再去看一次。这次的感觉不一样,收获了更多第一次被遗忘的细节和更加清楚,也没有了情怀认证,所以我可以更加公正的发表一些自己的东西。

...

早在得知第二部要上映之前,我是完全以一种极为戏谑的语气调侃的说:本潮汕人们很耻辱。

...
为什么?

这个班底的这群人,上一部打着潮汕第一部电影《爸,我一定行》固化了潮汕人民,最后这种极小陈本的电影最后斩获了近5000万的票房,以这种固化性思维将潮汕人民=开牛肉火锅的病式思维让我无比厌恶。

这部电影上映,在长达近20天的检验之后,豆瓣开分7.7,后面跌至7.6。

...

我说实话,这部电影如果能走向全国观众,肯定是比上一部更加值当且它完完全全对的起豆瓣7.6这个高分。

因为这一部最灵的地方就是选对了「妈妈」。

整部电影非常的潮汕特色,里面所出现的场景我敢打保票任何一个潮汕人都会见到一些,甚至是全部。

唱戏、拜老爷、摩托、轮渡、七大姑八大姨、忌讳名声、算命、美式等等,几乎就把整个潮汕文化给算了进去。最后呈现这样的一副画面是俏皮轻松的。

...
算命
...
唱戏
...
拜老爷

其实看电影最享受的是一个环境语感,里面的潮汕话对本地的人来说其实直到根本就不是字幕所说的那样,更加的诙谐与趣味。但是考虑到文化的多深这样做这样改没有脏话的文字也算是一种理解。

说回到剧情上

《带你去见我妈》这个名字极为老土,反而是英文名的Back to love 更加适合也能阐述电影在讲什么。

不可否认,真实的潮汕就像电影中的那样他们忌讳排斥外省的,妈妈叫你娶老婆尽量找潮汕人,自己的儿子人高马大,不怕找不到好人家。

电影最巧妙的是选对了妈妈和切入点,在一个乡村封建气息极为严重的地方,外省始终与本土格格不入,加上是离婚过的更加是挑战了底线。

泽凯也会跟他妈妈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封建迷信?”

她妈妈也说:“你就不能听我一次?”

电影用匆匆的几笔就交代了答案:“名声、文化差异与经历。”

妈妈自从嫁过来就过着苦日子,30年前到深圳打工借了几万块最后输的本不剩,只能“狼狼(此处为潮汕话)”回家,即使再差他们也要维持名声,害怕后代被外省带,跟小舅的外国儿子一样,普通话都说不好,更别提潮汕话了。

以上所说,可能无感,但是作为一个潮汕人,我们更加知道为什么,就像电影所看到的那样,潮汕人一整年忙着拜老爷,初一拜到十五,年头摆到年尾,一年四季都在拜老爷。

而这一切的矛盾点的解决在于——选对了「妈妈」。

...

看过电影的所有人,几乎都得感慨钟少贤女士那股表演,

执拗,世俗,较真,不服输,独当一面,刀子嘴豆腐心的样子,她所刻画的潮汕妇女形象,不能说是百分百的潮汕妈妈的影子,那少说是80%。

可能会说她在演她自己,是啊,但是生活中过她自己,在电影里再演她自己不是一种能力吗?

整部电影全程围绕着这位“妈妈”来演,每一场戏都处理的很好,我无法说多好,就用豆瓣友邻们的评论来说:

...

“如果去台湾上映,值得一个金马影后的提名。”

我对这电影是充满感情的,我今天再次看的时候好几次红了眼,从一开始的“耻辱”再到我的评论,我看过觉得还不错,再到豆瓣7.6高分开分,几乎可以算上是今年华语电影十佳了。

我为它转发抽奖,我以一个严格的角度评论它,都能够带代表我对这部电影的希冀与希望。

...

太复杂而真实了,钟少贤的妈妈也有我妈妈的影子,杭州VLOG那段真的让人爆哭,当然电影也有很多问题,转折突兀,操之过急拔高情感等。

但是以情感取胜的电影,它的珍贵和私人化程度完全不逊色《你好,李焕英》的妈妈。

我希望他去送选金鸡,我希望这样的有尊重潮汕文化的电影,靠情感取胜的方言电影能越来越多,如果《李焕英》的妈妈能走向全国,我想钟少贤女士那股出于泥土的表演更值得一个金鸡影后,而《带你去见我妈》更值得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