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样的一句:我宁愿痛苦,不要麻木。振聋发聩,影响力无数人,节目播出后很多人都在打听刘小样后来怎么样了,我也是其中之一,这个节目也刚好解答了我们的疑惑,从关于女性话题的《半边天》,到人物的《平原山的娜拉》,再到《她的房间》,连接了三位优秀的女性,刘小样、张越、安小庆。”两档优秀的节目,从节目名看来就特别喜欢,女性即为半边天,她的房间让我想到伍尔夫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里面写到一个女人要想写作,必须拥有两样东西,钱和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我想需要钱来养活自己,而一间房间可以养活自己的精神,精神需要有一个可以承载它的地方!看到刘小样在节目中说她特别喜欢一句话自主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或许伍尔夫等优秀的女性和刘小样发生了精神的碰撞。从前的她在信中写道:「在农村,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西安。不可以交际,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要打破它就会感到无助、无望、孤独,好像好多眼睛在盯着你。不需要别人阻止你,你会自觉自愿地去遵守这些规矩。她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诗和远方,但身体被传统困住,她的精神得不到释放,但后面她内心的岩浆喷涌而出,她决定去外面打拼,归来多年她说:诗不一定在远方,它可以在自己的心里。院子里的花和大量的阳光滋养了她,张越说她修炼的很完整,安小庆说她很茁壮。多么好的形容呀那么的确切,生活给予她的苦难,她说: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张越说拿石头打磨石头很疼的,她坚定的回答:我不怕。面对西西弗斯的石头,她觉得人人都是都在推石头。我推我的石头,但我蔑视你。她接受生活给予的苦难但她蔑视它!很高兴在这档节目里看到刘小样依旧没关上她心灵的那扇窗户。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初她的采访可以让大家产生共鸣,安小庆也因为如此被深深的影响到,直到后面她一直找寻刘小样,写了她的人物杂志报道。她在报道中写道张越在英国认识到一位女士,她说你知道你那期节目给了我多大的鼓励,刘小样给了我多大的鼓励吗?」她哭着告诉张越,「刘小样当年说的那些,让我也想走出去,去看平原外面更广大的世界,后来我努力学习,考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外企,又出国留学、结婚,现在在欧洲做纪录片导演….」

张越觉得这位女士,「其实也是小样的分身,是小样的另一种可能性」。或许刘小样并没有失踪,「因为她一直都在」。我们都是西西弗斯都在推着生活这块石头,我们也都是刘小样,向往着美好生活。宁愿痛苦也不要麻木,如果一旦麻木,就没有激情没有希望去找寻自己,就像最后她们夜晚看着露天电影,千与千寻里面说一定不能忘记自己的名字。这个名字不单单是个名字,她承担着所有的自己。就像《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里写到我渴望有人暴烈地爱我至死不渝,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并永远站在我身边。我渴望有人毁灭我并被我毁灭。世同的情爱何其多,有人可以虚掷一生共同生活却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命名是艰难而耗时的大事;要一语中的,并意寓力量。否则,在狂野的夜晚,谁能把你唤回家?只有知道你名字的人才能。我们不能忘却自己!

刘小样、张越、安小庆她们互为对方的“天才女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