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戈巴迪继《醉马时刻》后,创作了电影《栗色伊拉克》。所言栗色,乃坚硬的板栗和柔美的朱古力混合的味道,这体现出导演眼中的家乡和库尔德民族的特性。戈巴迪身为库族导演,一直在为库尔德人鼓与呼。此片的艰辛更是超越了他之前的作品,问世十几年来,可谓常看常新。影片平铺直叙,波澜不惊,蕴含着苦难、战乱和惊喜。

...

无论悲喜,父子三人倾心弹唱着库族乐曲,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令人绵绵入味,悦享中令人不愿舍去。无疑,这是首歌颂库族人喜怒哀乐的优美诗歌。

被两伊交界的库族人尊称为绅士的老乐师,思妻心切,决定带着两个儿子一道去伊拉克库族居住区寻找妻子罕娜。23年前,因老乐师不允妻子参与乐队演唱,导致她私自与乐手赛叶德离家出走。在库族传统中,女人不能与男人同台演出,更遑论女人独自登台演唱。大儿子一路叫苦不迭,因为他不愿舍妻别家跟父亲瞎闯悠。而单身的二儿子才华横溢,能吹拉弹唱还会创作乐曲,一向独往独来的他,倒是知情达理,还是挺乐意跟着老父亲走四方。他开着摩托车载着三人一路向西。

...

寻找又谈何容易。一路都是逃亡的难民。父子三人先后经历了被抢被骗、战火及大风雪等考验。摩托车被抢过后,三人只能徒步而行。他们走到哪唱到哪,库族人皆引他们为傲,因为他们唱出了库族人的心声。同时,他们也目睹了在艰苦环境中,仍有积极乐观的老师,带着孤儿搭起了帐篷开办了简陋的学校。

...

父子三人一路沮丧,一路责备,却也惊喜连连。一心想要个儿子的大儿子奥德先后娶了七个妻子,生了十三个女儿,本一心执意再娶妻生子,经女老师开导,他高兴地收养了两个孤儿。对女友要求甚高的二儿子巴拉德,喜出望外,他终于听到他喜欢的嗓音。他一路寻音而来。

在萨达姆制造的万人坑潮水般的哀歌中,他找到了他美丽的心上人。只是她的哥哥死于化武袭击,她还要继续寻找。老乐师笑着对他说,你终于可以取下墨镜和牙套了,因为这是二儿子娶不到心上人的酷我标志。老头让他赶紧跟上,别丢了这么好的女孩子。

...

老乐师孤身一人,踩着深雪,前往最后一个目的地。他终于找到了罕娜。罕娜却因为遭受化武袭击毁了容而不愿见他。她的男人赛叶德也不幸死亡。她唯希望老乐师抱走她与赛叶德生育的小女儿。罕娜在帘子后面,痛苦地目睹着这一切。

风雪交加中,老头带着深沉的爱,抱着小女孩翻过大雪掩映的铁丝网,亦步亦趋又颤颤巍巍地返回家乡。想想,这是一趟多么艰险的旅程……

...

戈巴迪就是这样通过一连串有趣又苦难的人与事,不但展现了库族人独有的文化和迷人的风情,更是呈现了他们的乐观、善良和坚韧。寻找、乡愁和告慰,始终是他的由衷表达。在寻找中发现,在告慰中传承,也许这才是他践行理想的终极目标。栗色之味自有苦涩又甜蜜,这是丰富滋养的坚果,但决不遇难而化。

2014、7、16

(首发于公微“经典光影手册”20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