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推荐本剧时,着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担忧,科技寡头耗费千亿万亿美元制造出让人成瘾的应用,与之相对的是个体对自身注意力的管理,根本是以卵击石,百分之九十的概率会失败,以前遇见由爷爷奶奶带着,父母放任,刷短视频成瘾的小孩,网络热词和跑火车一样疯狂输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没有像药物和毒品成瘾一样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成瘾机制都一样,一把欲罢不能的小勾子,如果没有政府监管介入,完全依靠个人意志力戒断很难,成年人都在网络成瘾,只是小孩子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因为成年人度过青春期后,荷尔蒙没那么剧烈波动,对喜悦和痛苦的情感,感受不再那么深刻,一切都淡淡的,而小孩不一样,成瘾如同寄生,网上的信息流寄生在他们头脑里,改变认知,影响情绪,其他不如网络一样带来强烈刺激的事物,都会令他们感觉无聊,见过网络成瘾的小孩,最常做的事是围在父母身旁闹手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无聊”,世间的一切如此稀薄,唯有小屏手机能够注射强力刺激。

第一集吉米在家中被警察带走,被警车押送至警局,父母开车在后面跟着,他经过一系列流程被关押,警局的几道门分别隔着他的父母和姐姐,率队抓捕的警察,政府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还有吉米自己,四组人物。没有人是非常明显的坏人,本剧描述了整个抓捕未成年犯人,然后羁押的全过程,展现了复杂精密的司法系统,督查在抓捕吉米时,宣读完米兰达警告,在车上示意他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成年人陪护,专门跑出来安慰吉米的亲人,律师和亲人见面,教吉米对于不确定的问题,直接回答不知道,警察要给吉米抽血,查验吉米全身和伤痕,都有父亲和律师在场,可见整个司法流程考虑到未成年人的需要,可是还不够,科层制的核心目的是组织有序,高效运转,外国司法系统的正义追求是程序正义,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仍然困惑不已,家人抱头痛哭,迷茫惶惑,吉米坚持认为自己无罪,警察同情未成年人,他已经见过最直接的罪证,因此十分疑惑,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这就涉及到其他层面的问题,就像警察玛莎所言,证据链已经完整,她们没必要再到学校来追问为什么。她们以为会遇到一群乖乖听话的学生,并且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心理创伤,不透露案情,结果人人都通过网络知道了,所有的消息漫天飞,她们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悲伤的人唯有凯蒂的朋友,老师也不懂如何处理她朋友失去的悲伤,老师自己都不懂如何引导复杂的孩子们,有的老师漠不关心,“我只是她的历史老师,我不了解她”,有的老师是个新手,还处在被学生肆意调侃的阶段,有的老师对于孩子间的打斗,给女孩的建议是看心理医生,或者和她的监护人妈妈联系,老师明知道她和妈妈的关系很复杂,很抗拒和妈妈联系,老师只有这样的办法。学校的魔力失灵了,老师和警察们不知道网络上发生了什么,整个学校乱糟糟的,本来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剧烈变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网络加速了这种恶化,把青春期孩子间隐秘的交流和父母学校隔绝开来。直到一个“叛徒”,警察的儿子告诉了他们答案,豆荚意味着什么,紫色、蓝色、粉色爱心分别代表什么。他们才搞懂,凯蒂和吉米真实的关系,不是朋友,更不是恋人,就是在网络上被拔苗助长的女人和男人,她们还达不到被称为女人和男人的年纪,被灌输早熟的思想,心理变化超过身体,撕裂自然而然到来。

男人和女人的问题,在成年女性的心理咨询师和吉米的咨询过程中,有最为鲜明的体现,对抗越激烈,反映的现实越残酷。有两个心理咨询师在不同时段对吉米做出心理咨询,一名男性,一名女性,男性问常规问题,走完心理咨询师该完成的办案流程,女性心理咨询师出于敏感和责任,要刨根问底。心理咨询师进入房间,给吉米带了热的巧克力上面撒上棉花糖,吉米认为这是一种讨好,女性下意识的讨好。全校学生私下在阅后即焚的软件上流传凯蒂的裸照,他们对此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如果是一群成年人,会涉及到侵犯隐私权,触犯刑法的问题,在他们的圈子里,不是什么问题,无足轻重,可能影响的是传播的那个男人,他以后收不到来自女孩类似的照片,丝毫不考虑凯蒂面临的荡妇羞辱,还有吉米,认为可以浑水摸鱼,重振自己的男子气概,通过收留一个被同学孤立的女孩。如果这都不算问题,还有吉米在咨询室面对心理咨询师的三次失控,第一次是试探与控制,第二次包含嘲讽,心理咨询师甚至都要被吓哭了,第三次,他以为他已经掌控这个女人了,她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很可能已经对他有好感,爱上他,男人和女人的那些事,除了爱还能有什么。还有咨询师的专业。一个未成年男孩面对一个成年女性,只想到征服和性一种可能,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Incel本身是一个非常恶毒的词,它的前一个版本是Loser,Loser只包含对男性经济地位低的嘲讽,而Incel天生就和仇恨女性捆绑在一起,非自愿独身者,谁强迫他们独身,毫无头脑追求20%男性的那80%的女性。

一个未成年人的犯罪,最终会追根溯源他的家庭,前面心理咨询也是如此,不停地追问吉米,他的爷爷和爸爸是什么样的人,是否对他产生不良影响。吉米的原生家庭幸福,爸爸是典型传统的男人,爱老婆,顾家,一身肌肉,勤恳工作,传统,夫妻感情很好,互相理解,彼此支持,女儿感受到父母的负面情绪,努力让大家振作起来。甚至有一瞬间,观众都会认为,这对父母没有做错什么,可是我们能看到吉米的父亲明晃晃的腱子肉,如果不是这样,他敢亮出拳头,去教训停车场外的青少年吗,在最微小的暴力单元里,肌肉是力量对比的唯一武器。为什么没有意识到核心家庭的问题,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是类似的,父亲情绪不够稳定,母亲和女儿去包容迁就父亲的情绪,理所当然,他们就是容易失控一些,能感受到整个家庭的情绪,完全仰赖于父亲的情绪反应,他放松下来,就规划去中餐厅吃饭,去看电影,他焦躁紧绷,那就退一步在家里吃爆米花,点外卖。为什么最后一集,心一直揪着,担忧着时而不时突然发生的事,把所有人努力拉回来的和谐氛围,一瞬间打破。距离吉米被捕已经十三个月,父亲的情绪还处在不可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家中的极端事件,他平常怎么样。一个不是太坏的父亲形象,就能让人觉得满足,没有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这部剧,用近乎白描,类似于纪录片,有些时候甚至有些枯燥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围绕男性运转的社会,微小的厌女。发生在学校里,女孩打男孩,有人在旁边嘲笑,“嗨,你怎么一个男的打不过女的”;发生在咨询室,喋喋不休的保安可以轻易质疑女咨询师工作的意义;发生在家中,女儿丽莎因为吉米的事承受了学校同学的恶意,她坚强冷静,理解父亲,理所当然,没人觉得她可以不用如此善解人意。网络的泛滥,会加剧厌女行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本片之所以触目惊心,是因为每一位观众立马能列举几位身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很难逆转,Incel很难再教育变成一个理解女性的普通男性。